b
b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ldo;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战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rdo;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ldo;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rdo;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b
b 扬子《法言》曰:或问:&ldo;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rdo;曰:&ldo;&lso;说难&rso;盖其所以死乎?&rdo;曰:&ldo;何也?&rdo;&ldo;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rdo;或曰:&ldo;非忧说之不合,非邪?&rdo;曰:&ldo;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rdo;b
b 扬雄《法言》曰:有人问:&ldo;韩非著《说难》篇议论游说之难,而他自己最终竟又死于&lso;说难&rso;,那么我冒昧地请问,是什么原因使他的行动与言论相违背呢?&rdo;回答是:&ldo;游说之难就是他致死的原因啊!&rdo;那人问:&ldo;这是为什么?&rdo;答道:&ldo;君子依照礼制行动,按照道义停止,所鼓吹的学说合乎礼义就前进,不合乎礼义就后退。如此根本不用去担心自己的主张不合乎别人的意志。去劝说别人而又顾虑自己的说词不合别人的心意,那么也就会各种手段无所不用了。&rdo;有人问:&ldo;韩非正是担忧自己的主张与对方的意志不相吻合,不是吗?&rdo;答道:&ldo;游说他人却不遵照礼义准则,这是值得忧虑的。而如果遵循了礼义准则,只是主张与他人的心意不合,便不必担忧了。&rdo;b
b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b
b 臣司马光曰:我听说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至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国家而至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才能功勋卓著,名声美好,从而享有百福。如今韩非为秦国出谋献策,首先就是要以灭亡他的祖国来证实他的主张,犯下此类罪过,本来就是死有余辜的,哪里还值得怜悯啊!b
b 十五年(己巳、前232)b
b 十五年(己巳,公元前232年)b
b [1]王大兴师伐赵,一军抵邺,一军抵太原,取狼孟、番吾;遇李牧而还。b
b [1]秦王嬴政出动大军进攻赵国,一路军队抵达邺地,一路军队抵达太原,攻克了狼孟、番吾,因遇到李牧统领的赵军而撤回。b
b [2]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王善。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b
b [2]当初,燕国太子姬丹曾在赵国作人质,与生在赵国的秦王嬴政相友善。待到嬴政即位,姬丹又在秦国充当人质。但这时秦王嬴政却不以礼相待,太子丹一怒之下逃回了燕国。b
b 十六年(庚午、前231)b
b 十六年(庚午,公元前231年)b
b [1]韩献南阳地。九月,发卒受地于韩。b
b [1]韩国割献南阳地给秦国。九月,秦国派军队前往韩国接收。b
b [2]魏人献地。b
b [2]魏国人割献土地给秦国。b
b [3]代地震,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b
b [3]代地发生地震,自乐徐以西,北到平阴,楼台房屋墙垣大半塌毁,土地开裂一条臣缝,东西宽一百三十步。b
b 十七年(辛未、前230)b
b 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b
b [1]内史胜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b
b [1]秦国的内史腾率军灭掉了韩国,俘获韩国国君韩安。秦国在韩国的土地上设置了颍川郡。b
b [2]华阳太后薨。b
b [2]秦王政的祖母华阳太后去世。b
b [3]赵大饥。[3]赵国发生大饥荒。b
b [4]卫元君薨,子角立。b
b [4]卫国卫元君去世,子卫角继位。b
b 十八年(壬申、前229)b
b 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b
b [1]王翦将上地兵下井陉,端和将河内兵共伐赵。赵李牧、司马尚御之。秦人多与赵王嬖臣郭开金,使毁牧及尚,言其欲反。赵王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之。李牧不受命,赵人捕而杀之;废司马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