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标明诚意,二是尊重你。
只不过实话伤人,一般人不爱听。黑锅太黑,一般李轩从不背。
他之所以要背这个黑锅,就是为了“代表”权,就是要旗帜鲜明的打出带头大哥的旗号。
这杆大旗不是给李邵看的,是给冀州,给全天下希望“本乡人治本土”的地主老财看的。
北方军是正义之师,没有私心的。不是为己牟利,而是保障冀州本地人的权利,避免发生人道主义危机。
一个幽州土豪联军,不远万里来到冀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什么精神?
这就是即便冀州士族门阀,都赞誉有佳的无私奉献精神,堪为造反有理之表率,忽悠的冀州土鳖们群情激奋,纷喊:“本乡治本土,有理”。
这杆大旗竖在冀州几个月,不是北方军不想北返,实在是冀州乡亲们太热情,拉着“黑锅”不让走。
冀州土豪遇到反抗上命的事,全朝北盟身上栽赃:“北方联盟是主犯,俺只是觉得人家说的对,所以你个徐州人,要来俺县当县令?我反对。”
脏水黑锅全朝北盟身上推,可相对的,带头大哥这杆旗,也就真的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了。
至于原准备赴钜鹿担任太守的李邵,三分尴尬三分恐惧三分无可奈何,加上一分满意的掉头折返了,途中就拟好了“疏”,向朝廷解释为何不能赴钜鹿赴任了。
因为他不忍冀州之乱反复,不忍伤钜鹿乡亲之心。
虽然他自信比郭典做的更好,但民心未复,贼惶未消,实不宜再惊民。
“民既不附羽翼之下,何来强攀其首之上,视黎庶如牛马耶?”
他宁可自损其面,退避三舍,也不愿强与民对立。高风亮节,在坏蛋眼中是无能至极,可在清流之中,并未失分,反惹赞誉,引人无限遐想。
实际李邵没损失什么,那一分的满意,就在于北盟送的“程谊”。
北盟市侩,用人办事一向真金白银的掏钱,谓之“谢谊”,友人为自家办事,都要真金白银的谢,卖画抽佣一成,都会反“谢”引荐来的中间人一半。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吃独食,利益共享。
这个北盟的规矩,连洛阳的宦官都无比激赏,“谢谊”一词在洛阳都越发流行了。
送人一程,当然要送“程谊”,就是按李邵“走动”钜鹿太守一职花销的双倍送的。
亮刀归亮刀,可一手大棒,一手甜枣的玩法,才是北盟的一向准则。
既然话都放出去了,李邵若北上钜鹿,必死无疑。
其不死,北盟的信誉就一文不值。
可既然李邵选择了退让,那北盟就不能让人白退白让,退的同时,“程谊”就递上:“多谢理解,祝您一路走好,有缘再见。”
有了这笔财帛,李邵买个更富裕点的太守,难么?
那看似北方军与李邵的敌对中,北盟的敌人是谁呢?
没有敌人的。
即便是敌人,都带着九分不甘,一分满意,掉头南返了。
若是北盟将来势弱,那九分不甘,就会化为九成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