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三人感到沮丧的是,今天一次也没有听到那只《沧浪之水》的歌声,一次也没有见到过那位白发采药人的身影。在这茫茫林海间,哪里去找他寻找?
黄昏时分,淅淅沥沥地下起密密麻麻的小雨来了。田石赶紧领着他们,在不远处找到一个山洞,然后又与何肩一起,在附近拣了许多柴火,敲打着火石,燃起了一堆熊熊的大火来,就着火烤热了带来的食物。他们还在山洞里发现有过去烧的灰烬,洞内的岩壁也被烟火薰得漆黑。
张良仔细观察了一阵然后说:&ldo;你们看见了吗?这洞里有人生过火,而且还决非一次,说不定就是那位采药人。&rdo;
田石从火堆中抽出一只燃烧的柴薪,到洞后的暗角四处照了照,发现地上倒扣着一只烧着污黑的陶罐,便高兴的说:
&ldo;这里还有一只陶罐,我拿去洗干净,弄点山泉回来烧水喝。&rdo;
大家都说好,的确想喝上一口热气腾腾的汤。田石捧起陶罐出洞去了,一会儿他打满一罐泉水走了进来,放在火堆旁,没有一会儿功夫,水就烧沸了。由于没有小碗可以分食,只好将水放在一旁,等它稍凉后再喝。
等会儿陶罐不再烫了,田石端起来请张良先饮。张良喝了几口,又传给何肩。何肩双手捧起陶罐,正要往嘴边放,他突然愣住了,久久地盯住陶罐仔细瞧,象发现了什么,突然他大呼一声&ldo;师傅!&rdo;热泪就止不住淌进了开水里。
张良和田石都惊了。
&ldo;怎么了?&rdo;张良问道。
何肩边哭边大声说道:&ldo;师傅肯定在这个洞里住过,你看,这就是当年我和师傅一起打铁时,用来淬火的陶罐!&rdo;
张良惊喜地问:&ldo;你没有看错?&rdo;
何肩肯定地说:&ldo;我跟师父那么多年,每天打铁之前,师傅都要我去换上干净的清水,我还能认错吗?&rdo;
张良接过陶罐来,仔细地看了许久,他说:&ldo;看来恩师是在这里住过,不过现在还很难判定,采药老人究竟是恩师的朋友,还是恩师本人?明天要抓紧继续寻找!&rdo;
突然,坐在张良对面的田石指着张良身后的石壁,大声喊道:&ldo;看墙上刻有文字!&rdo;
张良转过身来,只见那烟薰火燎的石壁上,有隐约的石刻小篆字痕。他从火堆中拣起一只燃烧的枯枝凑近石壁,一行行文字清楚地显现出来:
天地玄黄
山下有石
唯天不老
必有来人
张良朗声诵读了一遍,兴奋地说道:&ldo;这肯定是恩师所刻,你把每句的最末一个字连起来,不就是&lso;黄石老人&rso;吗?第二句&lso;山下有石&rso;,不正是恩师临别的吩咐吗?第四句&lso;必有来人&rso;,正是十三年后我来谷城山!&rdo;
洞里的气氛一下热烈起来。
何肩完全赞同张良的判断,看到这石壁刻诗,再看这洞中的灰烬和陶罐,睹物怀人,宛若见到老人的音容笑貌,听到他的咳唾之声,不禁黯然神伤,凄然泪下。
三人围着篝火取暖,说不尽对黄石老人的思念。
夜深了,山中春寒料峭。田石在火堆上加足了柴火,又从行囊中取出虎皮一张,为张良铺好,三人便围着炽烈燃烧的火堆躺了下来,连日来的跋山涉水太疲累了,没有一刻三人便酣然入梦。
火堆燃得很旺,辐射出巨大的热力,把三人的胸前烤得很热,所以一点也不感到寒冷。睡梦中,张良被洞外清脆的百鸟啁啾惊醒。他没有睁眼,身旁的火堆仍在炽烈地燃烧,浑身暖和极了。为什么火堆一直燃到天亮?许是田石半夜起来又加添了柴火。他还感到有些困乏,仍然闭着眼睛,聆听那悦耳的百鸟的啼鸣,这比他在项羽和刘邦那里听到过的乐工们的精彩演奏,美妙得难以相比,使他感到格外的赏心宜人。
&ldo;师傅!&rdo;他突然听到何肩大叫一声,也许他是梦中呓语。
张良睁开眼来,在明亮的火光中,他分明看见洞口,一位银发老人,面向洞外一动不动地席地而坐,他的背影与恩师酷似!
这不是做梦吧?!
张良翻身而起,跪在地上,含着热泪大声呼唤:&ldo;恩师、恩师!张良与何肩看你来了,你为什么不说话?&rdo;
他恍若梦中,但愿真正能够是恩师向他们回眸一望。
何肩也流着泪大声呼喊,但老人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如石刻一般。
三个人都无可奈何地呆呆望着老人的背影,又不敢上前惊动他。
张良以为恩师生气了,难过地说:&ldo;恩师,我们来迟了,让你老人家在这深山野林中吃苦了!学生有罪,任凭恩师怎么责罚,但求恩师不要不理睬学生!&rdo;
何肩也说:&ldo;师傅,徒弟来迟了,你打我骂我都行,别不理我!&rdo;
这时,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缓慢地回答说:&ldo;我‐‐不是‐‐你们的‐‐师傅‐‐!&rdo;
张良悲痛地说:&ldo;恩师,学生决不是负心之人!自从得恩师所传兵书,我没有一日忘记过师傅,拳拳之心,天可明鉴!&rdo;
何肩痛哭流涕地说:&ldo;师傅,当年我死活不愿离开你,你无论如何要打发我走,到而今你又不认我了!能怪得了我吗?&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