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二战秘密档案苏联惨胜真相读后感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他还在专门为陆军最高指挥部所写的名为《俄罗斯人》的报告中指出:&ot;对俄罗斯战俘中的知识分子进行的测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像对大多数人进行的测试一样,他们的结果也差不多,即50属于中等水平,25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还有25属于高水平。虽然,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的人与德国的水平相比要差很多,但是,25属于高水平的人显露出超过西欧水平的卓越知识和杰出天赋。&ot;

朱可夫,像许多苏联将军一样,当然其中也包括背叛者弗拉索夫,按照自己的智力能力来说,毫无疑问,是属于&ot;高水平的25&ot;里面的。但是,他不得不指挥的却主要是无论从智力来说,还是从教育来说都比德国人差得很远的那&ot;水平较低的75&ot;。此外,在斯大林的行政命令制度下,还必须对甚至身为高级指挥人员的独创性进行严格限制。在1941年进行的战役和战略演习中,朱可夫在作出决定时比在卫国战争的实战中要指挥自如得多,而在卫国战争中部队每进行一次原则上的转移,必须得到最高总司令的批准。我们要考虑到朱可夫身上的明显不足,不仅是整个教育的缺陷,而且也是军事教育的不足。与对手德军军官相比而言,所有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朱可夫作为一位苏军统帅的潜力发挥。

------------怎么完成计划------------

如果红军在实施现代战略原则时考虑到人这个个体的因素,那也许会减少苏军骇人听闻的人员伤亡数字,并且,也可能使战争更快地结束。

比如,坦克集团军和兵团通常损失很多技术装备,但是,如果他们能以小一点的队伍或分队的形式进行作战,那么,这样的损失他们也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没有各兵种部队应有的协同作战、没有有效的侦察准备,以及没有炮兵的支援,步兵部队就集中进攻,这势必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而这伤亡数字经常是德军的几十倍。

但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朱可夫,都与托洛茨基不同,他们信奉的是摧毁战略,并且巴望着再重复一次希特勒在波兰、法国和巴尔干创下的辉煌胜利。

德军于6月10日以后开始向苏联边境调集最后一支纵队,为了掩护这一行动,德军将领施放了一次很狡猾的烟幕弹。1941年6月13日,在一份半官方的报纸上出现了一篇德国宣传部长约泽夫&iddot;黑贝尔斯写的文章,名为《以克里特为例》,直接暗示空降兵在克里特的登陆经验很快将适用于在大不列颠岛登陆的德国法西斯武装力量。

12日凌晨,这期报纸被军队书刊检查机关查封,但处罚却是必须把柏林地区已经印刷的部分报纸成功地分发完,并且一定要送到外国大使馆。6月14日,黑贝尔斯在自己的日记中心满意足地断言,英国和其他各国的报纸和广播一定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德国部署进攻苏联&ot;纯粹只是一个烟雾弹,我们是想借助它的帮助掩盖我们入侵大不列颠的军事活动&ot;。德国的宣传部长把塔斯社于6月13日深夜播发的著名声明也看成是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黑贝尔斯得意地宣称:&ot;看来,苏联人一点儿也没有怀疑。&ot;17

布琼尼在回忆录中叙述了塔斯社准备声明的过程。6月13日晚,他被叫到了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那儿。当时,铁木辛哥、莫洛托夫和加里宁都已经在那儿了。可是,朱可夫却不在。显然,斯大林认为解决政治问题时他没有参加的必要。

斯大林好像对来的人说了下面这段话:&ot;看来,为了防止与德国发生军事冲突,我们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战争已经迫在眉睫。悲惨的结局就要到来。希特勒不会放弃自己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相反,这个狂人准备不顾一切地完成这些计划。怎么完成呢?&ot;斯大林沉默了几秒钟,看着地图。&ot;集中在拉芒什海峡的渡河用的设施,以及在岸边集中的部队和技术设备,不会超过佯攻的数量。向岛上发起进攻,这是最愚蠢的做法。不可避免地会伤亡很大,让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希特勒甚至想占领英国,那他将得到什么呢?他在那里开战,而背后是强大的红军。

在另一面的大陆上,是英国的盟国--美国,它有强大的海军舰队、空军以及匆匆忙忙建立起来的有着几百万人的陆军。比较有利的做法应该是从殖民地开始,因为那里防守比较弱或者根本没有防守,然后占领非洲,&ot;斯大林用烟斗指了指一块大陆,&ot;这是地中海的具有战略性的岛屿。把部队向伊朗推进,经过印度,随后空降兵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登陆。没有殖民地,英国会因为没有粮食和燃料而垮掉。如果没有海外的基地,美国强大的舰队会变得毫无用处。但是,英国和美国在困境中可以向苏联求助。反法西斯联盟将会成为法西斯德国夺取世界霸权的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不消灭红军,就不可能向殖民地进军,也不可能进行远征。&ot;

斯大林停顿了一下,离开地图,又开始不慌不忙地把烟斗填满:&ot;莫洛托夫同志建议同时再采取外交手段。我想,我们同意这种做法。我们公开发表一个不长的声明。这样做的目的呢,一是为了让希特勒明白,我们已经知道他的计划。二是为了向全世界宣布,希特勒准备挑起战争,而这场战争将会波及世界各大洲,将会有几百万人死在这场战火之中。三是为了迫使希特勒公开表态。&o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