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太平新篇 聚合中文网 > 第92章(第1页)

第92章(第1页)

而刚刚被咸丰赏了兵部待郎衔的曾国藩也是得意洋洋,锐意进取,他与新任湖广总督杨霈商定了一个水陆并进,夹江而下,首先突破太平军田家镇、半壁山江防,进而夺占九江的三路进军计划。为了打好这一仗,湘军精锐尽出,南路由新任湖南提督塔齐布和知府罗泽南分统湘军兵勇沿长江南岸进攻鄂东大冶、兴国(今阳新),北路由杨霈督陕西提督桂明率绿营兵进攻蕲州、广济(今蕲春东南);中路以水师顺江而下,由参将杨载福、同知彭玉麟率部先发,曾国藩与李孟群率后队继进。预定三路会师于田家镇,总兵力约万余人。

王财很平静的看着郑国送来的西征军报,想不到曾国藩的湘军还真是厉害,石达开在安庆看来也待不久了。昨天晚上和刘丽川聊了很多,王财甚至让他去上海后想办法和清廷也接触一下,自从在苏南扎下脚根后,王财就不得不一直在苏、浙两省与清军反复争夺地盘,大量的白银都充了军费,搞的王财手头不是那么宽裕,眼下要发展苏南,没钱那可办不了事。从目前的战况来看,在苏中和浙江的部队很快就可以完成控制苏、浙的既定目标,但是打下来之后能守得住才是最重要的,从一段时间以来在苏南推行的乡官制度和分田收税制度来看,还是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支持,无论是积极参军还是筹措粮饷太平军在苏南都没有什么阻力,各征兵点都有大量的农民报名参军,正在惠山军校训练的新九军和新十军都是一个月时间就征召起来的。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农民掌握领导权之后往往对于地主和知识阶层一味的打压,现在苏南的地主除了积极向天国靠拢投资开厂的以外,基本上都过得很惨淡,王财就已经接到多起清流士绅因为一些小事被农民拖到街上乱棍打死的案子,派人去捉拿凶手,往往众人齐呼无罪。搞阶级斗争是王财一向反对的,在他看来,现在的地主阶层和知识分子是最有可能转化成民族资本家的,如果按现在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那很可能对将来的这些新兴的民族资本家产生冲击,甚至造成阶级的对立,从而引起社会动荡。王财现在深深的意识到绝对自由的民主并不能促进社会的真正进步,只有在制度约束下理性的民众才能够真正理性的行使他的民主权力。一把手枪在警察的手里是维护正义的武器,但在歹徒手中就变成了杀人的凶器,看来要想长期发展,天国的这个乡官制度就不能只限于让农民掌握权力,而应该吸引更多阶层的人加入进来,从而真正能够体现整个社会的要求。同时王财又想到了自己的部队,现在苏南各军的兵源基本上还是由农民组成,吃苦耐劳,打起仗来也敢拼命,但是这样的部队也有一个问题,一旦失去指挥就容易变得混乱,对于战术战法也确乏创造性,这个问题在炮兵中特别明显,王财不止一次接到威卡和他那帮德国教官反映士兵对于弹道的计算和理解非常困难,王财也想到仿照湘军例,吸收更多的读书人加入军队,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军队的整体素质,只有扩大教育的范围,让普通农民也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这才能够从一度程度上减轻阶级对立和提高军队素质。

想到这儿,王财马上冲着站在门口的牌刀手喊道:&ldo;唐叶,你去把郑丞相请来。&rdo;

门口的牌刀手转身进屋弯腰道:&ldo;大人,郑丞相在侧厅候了好一会儿了……&rdo;

&ldo;哦?&rdo;王财心想这家伙来了为什么不进来,&ldo;快请他进来……以后有官员来访,只要我空着,就直接带他进来,不必到什么侧厅去等着宣了。&rdo;

很快郑国就走进屋来,冲王财一弯腰:&ldo;大人,吉、高两位将军有消息了……&rdo;

&ldo;是吗!&rdo;王财立刻从椅子上跳了起来,&ldo;他们现在到哪儿了?&rdo;

&ldo;吉、高两位将军说因为胜保在大清河布防严密,他们又找不到渡船,只好从山东进安徽,由聊城过运河,现在到了金乡,不久就要渡过黄河了。不过他们身后僧格林沁一直咬得很紧,打了几次都打不跑。&rdo;

&ldo;让他们迅速南下,不要再纠缠了,&rdo;王财已经担心受怕好一段时间了,急着让他们快点回来,&ldo;让周家齐他们北上淮安之后相机接应……&rdo;王财顿了一下,心中奇怪,&ldo;你刚才说过了金乡,怎么又要渡过黄河?那不是往回跑了吗?&rdo;

&ldo;往回跑?&rdo;郑国奇怪的看着王财,&ldo;过了金乡再往南走到了丰县就可以过黄河了呀,大人。&rdo;

&ldo;黄河在金乡?你是说徐州那儿的金乡吗?&rdo;王财更加奇怪了,&ldo;现在黄河是从金乡过的吗?&rdo;

&ldo;是啊,大人,黄从河南经山东、安徽最后入江苏的滨海入黄海,有什么不对吗?&rdo;郑国想了想回答道。

&ldo;可我明明记得黄河是从山东入渤海的啊……&rdo;王财突然愣住了,&ldo;……大改道……&rdo;

&ldo;什么大改道?&rdo;郑国也是一愣,&ldo;大人……什么大改道?&rdo;

王财沉默了一会,抬起头看了看郑国:&ldo;黄河历史上是不是有过改道?&rdo;

&ldo;是的,大人,&rdo;郑国毫不犹豫的回答道,&ldo;黄河涉流改道有史可考的有二十多次,前朝成化二十年筑太行堤阻水北流,迫使黄河南流入淮,夺淮河道入海,已经四百年了。&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