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投河北因祸得福救乡亲短暂联手
在金人还没有进入汴京城的时候,赵构就暗中派人潜入到京都“龙德宫”,皇室成员除留在傀儡政权里的极少数人外,全被押解北上,冯益见主子北上了金国,他痛哭流涕、辛酸不已,尤其是得到了邓应保自杀的消息,兔死狐悲、万念俱灰,他悲戚地朝向深院眼井纵然跳下,说时迟,那时快,躲藏在院里的赵构人马猛扑上去,救下了冯益。
冯益痛哭道:“都说好奴才不侍二主,冯益既服侍过贵妃王氏,又侍候过贤妃韦氏,如今还哪有面目再去服侍其他的主子?”
“冯管家此言差矣,贤妃是康王的母亲,服侍康王就等同服侍贤妃,岂有其他主子一说?康王是把公公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才让属下迎接管家,眼下金人猖狂,还须管家莫迟疑,早决断。”
听赵构的手下这么一说,冯益的心里宽慰了许多,他随便带了些换洗的衣服,跟着来人溜出了“龙德宫”。
一到河北,冯益便在赵构面前哭了个死去活来,赵构安慰道:“冯管家对母亲的忠诚,本王深信不已,管家哪有什么过错?全是那金人的暴戾恣睢、穷凶极恶。”
赵构将冯益提升为王府管家,冯益十分感谢康王,也深知康王喜欢嬛嬛,为了报答康王,便将嬛嬛的身世秘密告诉了赵构,赵构一听,十分高兴,心想:嬛嬛的生父是国师王道仙,那她和自己就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日后若是宋金和谈,嬛嬛就是赵构的女人。
赵构虽说对嬛嬛倾心爱慕,但嬛嬛的生世始终成迷,现在大白天下,嬛嬛却随宋室的宗亲北上了金国。是如今,赵构虽有结发妻子邢氏、王妃潘氏、自和义郡夫人吴氏,还有令他魂牵梦萦的小枚,可他始终无法忘记曾经让他透心彻骨、日思夜梦的赵嬛嬛。
水涨船高,赵构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冯益成为高宗身边的总管太监,他向赵构建言:“皇上须遥尊被掳到金国的生母韦氏为“皇太后”结发妻子邢秉懿为“皇后”,封皇上的外祖父为“郡王”,韦氏的亲属均要任职。还得不间断地派遣使者前往金国求和,迎韦氏回宋。”高宗听后,点头答应。
高宗新建的皇朝,一边是金兵的虎视耽耽,一边是三省农民起义军的发展壮大,三省中,数福建的农民起义军发展最快。福建三明境域暴发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农民起义。组织和领导这次起义的首领叫晏梦彪。晏梦彪绰号晏头陀,宁化县人。建炎时期,福建内陆食盐实行官方专卖。地方官员利用掌握食盐专卖的权力,弄虚作假、从中牟取暴利。他们往往以高出原盐价格数倍的金额,强行“计口敷盐”。而且向民众出售食盐中还掺以灰土,不堪食用。因此,民间贩卖私盐活动十分普通。官府为了强制推行官盐制,颁布了十分严苛的《盐法》,并且把为生活所迫挺而走险去贩卖私盐的贫苦农民诬之为“盐寇”,加以缉捕,每年因贩私盐被判罪的达数万人。绍定元年,晏梦彪集合数百名走投无路的盐贩,在宁化南部的潭飞磜举行武装起义。宋朝廷得知晏梦彪起义的消息后派福建左翼军将邓起率兵前往镇压。邓起军在途中遭到农民起义军的伏击,溃不成军,连邓起也被起义军杀死。起义军声威大振,队伍迅速扩大到数千人,连续攻破宁化、清流、莲城(今连城)等县;并且兵临汀州(今长汀)城下。在第一次军事围剿失败后,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王居安向朝廷奏明:福建内地“土瘠民贫”,(《宋史。王居安传》)贩盐难以尽禁,建议朝廷以招抚为上。于是,朝廷授命王居安“专任招捕”。王居安派人前往起义军招安。晏梦彪准备接受朝廷招安,把起义队伍暂时撤离汀州城。汀州知州贪图军功,企图乘起义军撤离汀州城时进行偷袭,一举歼灭农民起义军。农民起义军识破其阴谋,乘官府招、捕未定之时,积极向素有铁城、铜城之称的邵武、南剑(今南平)方向转移。
韩世忠按照围剿部署来到了福建,他先是按照李纲的要求派人前去招安。可是晏梦彪有了上次的教训,他哪里还会相信?再加上自己兵强马壮,没有理会韩世忠对他的招安。就这样双方在南剑(今南平)撕杀。杀了三天三夜,双方人员伤亡都惨重,血流成河,可是晏梦彪终究没有抵挡住韩世忠夫妻率领的兵马的强烈攻击,溃不成军。宋军另一路兵马则在张俊的指挥下从湖南打到了江西,又逼近了邵武。邵武真可谓铁城,张俊的兵马在邵武和起义军攻打了五日,起义军实在守不住,被宋朝大军围的铁桶一般,水泄不通。最后,晏梦彪不想连累百姓,号召南剑和邵武的义军停此抵抗,被迫投降宋军。
围绕怎样处理农民起义军的问题上,高宗、黄潜善、汪伯彦一直认为必须杀无赦,以绝后患。而李纲认为除头犯外,其余之人应当赦免,可他无论怎样说,高宗还是下了屠城的意旨。在劝说高宗无用的情况下,只好再次来找黄潜善,希望他能看在同门师兄弟又同是邵武人的情份上,恳求高宗开一面。
李纲来到黄府还没有坐定就向黄潜善发话了:“我的黄宰相,我的好师兄,当官为了什么,不是你常说的荣归故里吗?你向我们故乡的父老乡亲下毒手,让他(她)们失去自己的亲人。当师兄回去乡里的时候,乡亲会怎样看你?大家会指着你的脊梁骨,骂你是刽子手。这还能叫荣归故里吗?是要向你讨还血债的。这些起义军有相当部分是邵武的,其中黄姓人氏居多。难道你要向自己的族人和家人下手吗?”黄潜善听李纲一说,恍然大悟,自己当官就是为家人和乡亲争光,可现在文都已经发出去了,还来得及吗?而且高宗能答应吗?他们可都是反贼啊,能向高宗圆说自己的前后不一吗?他望了望李纲问:“还有时间吗?”“应该有的,现在还是围城,皇上圣旨还没到,现在要赶紧劝说高宗追发圣旨,再拖延就来不及了。”
李纲一说完,就和黄潜善冒着遭贬谪或者杀头的危险,启奏了不屠城的意义所在,因为它更显陛下是个仁义之君,相反屠城只会增加仇恨和报复。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高宗开始觉得很纳闷,这两人是怎么了?开始的时候意见完全不同,现在又怎么会高度一致呢?唉,不管怎样,两个宰相说得在理,自己刚当皇帝需要民心,何况太上皇当皇帝的时候,宋江不是也招安了吗?想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说道:“好吧,希望他们别再闹出什么事情来,朝廷经不起这样折腾。”黄潜善拿了圣旨,命手下戴云快速地赶往南剑,这戴云本事不小,乃水浒好汉戴宗的亲弟,他跑似疾飞,不消几日就到了宋军帐中。
此时,另道圣旨也到。韩世忠和张俊争执了一番。最后还是统一了意见,只有晏梦彪“罪不可赦,斩首示众。其余起义人员全部赦免。南剑和邵武避免了一次大屠杀。
黄潜善心想,自己与李纲也不是没有合作的可能,只是自己和他事先没有沟通而已。如果事先有了磋商,就不会在张邦昌的问题上和起义军投降后,如何处理的事情上有如此大的分歧。幸好是李纲执着,要不就酿成了大祸。那样的话,自己怎么面对族人和乡亲啊!希望李纲能够理解和包容自己。但自己也得劝说他不要再固执,要审时度势,别和皇帝过不去,要知道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他人。倘若这次李纲不在朝廷为相的话,参加过起义的乡亲还能保得住吗?师弟啊,潜善真诚希望能和师弟处理好关系,共同辅佐高宗皇帝。
黄潜善似乎忘记了结拜大哥的话语,忘记了让出心爱之人的痛楚,沉浸在师兄弟辅佐高宗皇帝,重振大宋朝廷的喜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