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钦二帝被金兵押到金国后,金国皇帝立刻下令把二人带到远离南方的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关押到一口地窖中,以防宋人来救。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宋徽宗痛楚地写下了一首诗:彻夜西风撼破靡,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诗中凄凉悲惨的亡国之情,真是有如那句&ldo;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rdo;,包含了多少辛酸啊。
徽、钦二帝被俘后金人还为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宋徽宗为&ldo;昏德公&rdo;,称宋钦宗为&ldo;重昏侯&rdo;。
&ldo;没想到金人会如此对我&rdo;
宋徽宗赵佶是位昏庸的皇帝,他崇尚豪华,爱好艺术,这种秉性使他并不适合于应付摆在面前的艰巨挑战。他虽然长于书法、诗词和绘画。诗、书、画被称为&ldo;三绝&rdo;,但他对于政治感到沮丧,据说金兵直逼东京时,他又气又急,拉住一位大臣的手说:&ldo;没想到金人会这样对待我。&rdo;话还没说完,便气塞喉咙,昏厥过去。大臣们急忙请来太医,好不容易才把他救醒。醒来之后,他便要来纸笔写下&ldo;传位东宫&rdo;的诏书,把皇位传给太子。继位的太子就是宋钦宗。宋钦宗和宋徽宗一样,也是苟且偷安、不思自强之辈,钦宗企图通过向女真人支付赎金的方法来防止灾难的发生,但他后来食言,违背了约定,因此女真人重新进行了围困。结果是断送了大宋江山,徽、钦二帝也做了俘虏。
公元1127年,女真人攻下了城池并且兜捕皇室的所有成员,除徽、钦二帝外,还有他们各自的皇后郑后、朱后和几十名妃子,钦宗的哥哥、弟弟及他的32个儿子,22个女儿,除九子赵构为在外勤王、幼女仅一岁外,大约三千多人被金军掳到了北方。为了防止中原军队索要这些被俘人员,女真人把他们聚集在一起,野蛮地用牛车赶往北方。
受尽百般的凌辱钦宗临行时,金兵令他换上青衣,头戴毡笠,乘坐黑马,并派士兵监押。当时正是四月天气,北方还很寒冷,徽宗、钦宗二帝和郑氏、朱氏二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禾、茅草燃烧取暖,夜里睡在地上,又湿又潮,破屋四面透风,活像囚徒一样。金兵每天只供给他们一次饭水,饭是发了霉的干饼和豆饼,朱皇后由于吃了变质的食物病了,宋钦宗低声下气地求金兵给她水喝,竟无一人理会。皇帝和他父亲身边的女人被金人掳去,充当了妻子和奴仆,钦宗的朱皇后当时26岁,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军官兵的调戏。
一次,一个叫骨碌都的金兵调戏她,吓得她心腹疼痛,这个骨碌都竟上去用手摸她的肚子说:&ldo;病好了,病好了。&rdo;后来朱后又成为一名女真军官的目标‐‐这名军官为了羞辱皇帝,要求皇帝把朱后交出来。&ldo;同别的男人分享皇后,你为何如此吝啬呢?&rdo;他问道,&ldo;你落得今日下场,真是上天的报应。活该!&rdo;
金军官兵饮酒作乐时,还常常强迫两位皇帝像侍从一样侍立一旁,让两位皇后一旁陪饮或唱歌助兴。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的骨打庙去行&ldo;牵羊礼&rdo;。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奇耻大辱,当夜自尽了。她的尸体随便用草苫子一裹便抛弃了事。过了一段时间,徽宗的皇后郑后病得十分严重,再也不能走路。钦宗不肯把她单独留在路边任她慢慢死去,就背着她走路,但她在第二天早上就死去了。
两位悲痛欲绝的皇帝虽然侥幸没有在乘坐牛车的旅途中丧生,却在做俘虏的生活中为各自的余生而憔悴不堪。徽宗不久就双目失明,据说,那都是为他那去世的皇后和自己昔日的荣华富贵不停哭泣所造成的后果。金人还为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宋微宗为&ldo;昏德公&rdo;,称宋钦宗为&ldo;重昏侯&rdo;。
充满耻辱地离开入世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一天,二帝遇到一位来自宋朝京师的老者,同忆往事,放声大哭,恰被路过的五国城统领遇到,二帝遂被打了十几鞭子。一日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金人又将二帝移往均州,此时徽宗已病得很厉害,公元1135年死在土炕上。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说活人跳入坑中后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灯油用了。徽宗死时54岁。徽宗死后,钦宗继续遭受折磨,20年后,钦宗也惨死在北国。
第二十一章
宋钦宗是软骨头吗赵桓到金国后,头戴斗笠,骑着马,由人监管。
墙头草做皇上北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兵大举南下,攻城掠地,嚣张之极。此时宋徽宗却将皇位传给了毫无统治经验的太子赵桓,即钦宗。赵桓本来就生性温和,遇到这种对付凶悍金兵的入侵的难题更是显得方寸大乱,处处优柔寡断。赵桓上台伊始,就惧怕金人,主张讲和,但是议和没有坚持几天,在主战大臣们的力谏下,他又变成了主战,后来又变成主和,整天徘徊在战和二者之间,有时甚至战与和双管齐下,并行不悖,既主战又主和,他作出和还是战的决定不是依靠自己作为一个君主的判断,而是依据不时变换的各种耳边风的强弱,他的命令很多时候都是一天之内变几变。在变来变去、朝令夕改中终于演出了一幕亡国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