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茎志在攻取金陵,不愿援沪,曾国藩乃将此一任务付诸他的门生李鸿章(一八二三至一九〇一)。李为安徽合肥人,进士出身,曾以翰林在本省办理团练五年,抑郁不遂所志,改投曾国藩。经过四年的薰陶历练,大为曾所赏识,认为他&ot;才大心细,可独当一面&ot;。李所招募的均为淮南的团练,曾国藩为订立营制,并将部分湘军拨归节制,一八六二年初成军,名曰&ot;淮勇&ot;或&ot;淮军&ot;,内定李为江苏巡抚。曾一度命他驻扎镇江。李以上海&ot;乃通省兵饷吏治之枢纽,应先从彼处布置,然后出京口(镇江),以应上游&ot;。此一决定不仅关系他个人前途,亦改变了曾国藩的经略江南计划。浙江糜烂,杭州失陷,左宗棠无暇顾及苏、常。李部东去,初尚视作偏师奇兵,现在则成为进图江南的主力。
英、法军的协防上海,就清军方面来说,不惟保全了一个饷源所系的通商口岸,且保有了一个江南反攻基地。一八六二年三月,上海中外会防局雇英国轮船七艘,运李部来沪,何伯派军舰护航。四月初,李率湘、淮混合军六千五百人,&ot;鼓轮东下,穿贼境千余里。贼以其行之捷也,又心畏洋人,皆在江边遥望,不敢近问&ot;。李的一生事业,多与外人有关,发迹之始,即获外人帮助。抵沪甫一月,接任江苏巡抚,升迁之速与左宗棠同。时上海战争方殷,湘、淮军开始参加。李深切了解外人对他的重要性,曲意联络,&ot;欲用夷变夏&ot;。他最注意的为西洋军伍,与何伯商定章程,拨派所部三千人交英军官训练。因为&ot;沪防必须自强,洋人不可专恃&ot;,目前迫于时势,不得不仰仗其力。到了九月,淮军各营多已添练洋枪。十一月,悉数改用,聘有洋教习。复以&ot;华尔打仗奋勇,有洋人利器,益以全神笼络,欲结一人之心,以联各国之好&ot;。华尔允为请洋匠制造炮弹,代购枪炮。李正欲学得外人一两样好处,于军事及通商大局均不无稗益。李固然是有心人,而他之能大量购置新武器,亦因他有充裕的财源可供支配。以往与外人交往最密而&ot;过趋卑谄&ot;的吴煦、薛焕相继去职,旧有兵勇亦逐步裁编。于是全局在握,实力大增,辅佐他的为冯桂芬、郭嵩焘。
华尔死后,李鸿章从英国提督士迪佛立之请,以白齐文接统常胜军。一八六二年十月,淮军与英、法军、常胜军再占嘉定,太平军谭绍光全力反攻,为淮军、常胜军所击退,上海附近肃清。此为淮军的第一次大捷。时李秀成正围攻天京城外的湘军,李鸿章命常胜军赴援,白齐文藉口欠饷,迁延不行。一八六三年一月,因索饷不遂,殴打杨坊,抢夺四万元,被李撤职。常胜军暂归士迪佛立的参谋奥伦(jyholland)统率,缩编为三千人,军心不服。三月,改由英军少佐戈登(插rlesegordon)管带,常胜军正式归英人控制。
曾国藩以太平军&ot;与洋人构衅甚深,在洋人有必泄之忿,在中国为难得之机,……,乘洋人大举之际,我兵亦诸道并进,俾该逆应接不暇,八方迷乱,迨亦天亡粤逆之会&ot;。一八六二年初,他派出三路大军,一为进规浙江的左宗棠,二为东援上海的李鸿章,第三路为直捣金陵的曾国荃,有心让他建克复太平天国首都的大功。曾国茎之统兵,始于一八五六年,以攻下江西吉安(一八五八)而声名始著。安庆克复,誉望愈高。一八六二年三月,与其幼弟曾贞干自安庆率军夹江而东,国荃循北岸,贞干循南岸,彭玉麟的水师居中策应。另以多隆阿图皖北,鲍超图皖南,作二曾的掩护。四至五月,江北军克巢县、和州,江南军合水师克芜湖、太平府(当涂),全军二万人,径薄天京城南雨花台。自出动以来,不过六十余日。二曾进军若是之速,一以英王陈玉成自安庆败后,实力大丧,复受制于多隆阿;二为皖南的堵王黄文金、辅王杨辅清,屡败于鲍超,二曾无后顾之忧;三为浙西的侍王李世贤为左宗棠所牵,江南的忠王李秀成忙于上海之战,为英、法军、常胜军所制,一时不克返师。于是天京三度被围,屯扎城外的曾军有水师为之输送联系,无孤军深入之虞。
李秀成早已料到将来围困天京的必为湘军,主张多买米粮,天王不纳,洪氏兄弟又从中操纵,搜刮现金;巢湖流域已为湘军所有,粮源阻断。两年以来,天京不见敌踪。及曾军突至,天王一日三诏,命李秀成回援,李不得不中止对上海的攻势。他认为曾军&ot;由上而下,利在水军,我劳彼逸,水道难争,其军常胜,其势甚雄,不欲与战,总是解粮多多回京,……待二十四个月之后,再与交战,其兵久必无战斗之心&ot;。天王严命又至,谓&ot;若不遵诏,国法难容&ot;,他惟有勉强从命。十月,李秀成的主力列营天京城南,昼夜环攻雨花台,&ot;洋枪洋炮,骤若飞蝗&ot;。李世贤亦自浙江前来,开掘地道,炸毁营墙。时秋疫大作,湘军病者几半。曾国荃先固粮道,拼死不退,屡濒于危。经过四十余日的剧战,太平军粮食不继,冬衣未备,在芜湖附近担任截断曾军粮运的太平军又为湘军水师所败,二李只得引去。是役为湘军克复安庆后的一场决定性的大战,曾国藩五内如焚,&ot;心已用烂,胆已惊破&ot;,深恐数年来千辛万苦的所得,坠于一旦,结果竟转危为安。洪秀全动员所有可用之兵,终未能撼动曾军,天京的命运遂告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