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近代中国史纲读后感800字 > 第8章(第1页)

第8章(第1页)

约与荷兰同时向东方活动,同被明人称为红毛番的另一欧洲海权国家为英国。十六世纪后期,英人屡谋别觅一通商中国、印度之道,以避开葡萄牙、西班牙的势力,卒无所成。一五八八年,战败西班牙之后,始无所顾虑,开始取道好望角、印度洋东航。一五九六年(万历二十四年)英王曾致书中国皇帝,以船沉未达。又四年,伦敦的东印度公司成立,连续派船至印度、南洋。初与荷兰分向西班牙进攻,继与荷兰相争。有鉴于荷兰请市中国的失败,暂不作尝试,惟间接在南洋、日本获得中国的出产。一六年,葡萄牙为荷兰所困,印度、澳门间的交通被阻。卧亚葡总督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协定,由英船来粤代葡人运送货物。是年第一艘英船到了广东,澳门葡人竟不之许。一六三七年(崇祯十年),威代尔(johnweddell)代表另一英国商业团体,率船续至。葡人既恐英人夺去它的利益,又畏中国官府责难,仍多方阻挠。威代尔强入珠江,引起了中英之战,虎门炮台失守,中国师船三只沉没。经葡人调解,中国允其来省买卖,威代尔答应道歉。此为中英的初次直接接触,亦为冲突的序幕,双方均感不快。

威代尔去后,英国内部多事,葡人续与为难,荷人复与相敌,东印度公司的基础未稳,三十年间,英船仅来粤三次。以广东秩序不佳,勒索重重,无货可购,均告失败。一六七0年(康熙九年),转来台湾,时郑成功之子郑经正为清、荷联军所苦,对英人表示友好,允免关税,而以输入军火、棉花为交换条件。一六七五年,郑经再有闽南,英人随之通商厦门。清平台湾,英人在台、厦的活动终止。一六八八年重返广州,不惟未因其曾助郑氏而遭遇困难,此后商务且日有开展,一跃而居于西方国家对华贸易的领导地位。

葡、西、荷、英之外,十七、十八世纪与中国互市的西方国家,以法、美两国为重要。一六六0年法国商船初至广州,一六九八年设置商务经理。时法国教士深得康熙的好感,此次又有教士同行,所以颇受优待。约在二十年后,法国印度公司广州支店成立。不过法国的对华贸易有限,来粤商船每次为一到四艘,且非每年均有。美国独立以前与中国的关系为间接的,独立之后,始于一七八四年(乾隆四十九年)派船来粤,初经大西洋、印度洋,后改道太平洋,中国人称之为花旗国。&ot;其舶较他国为小,随时可至,非如他国必八、九月始能抵口,所以来舶较多&ot;,地位仅次于英国。

此外通商广州的西方国家,有奥地利(双鹰国)、比利时、普鲁士(单鹰国)、丹麦(黄旗国)、瑞典(蓝旗国)、意大利,均为十八世纪之事。

四、中俄陆上的和战

十六、十七世纪,中西间除了为通商引起的海上纷扰外,北方陆上之争,更为严重,第一次中西的大规模战争与正式条约的订立,即由此而来。自蒙古汗国瓦解后,俄人开始向东扩张,一五七九年后的六十年间,囊括了亚洲北部,而于清军入关之年(一六四四),进入黑龙江流域,夺占土地,到处劫杀,以人为食。一六四三至一六四六年波雅科夫(poyarkov)及一六四七至一六五二年哈巴罗夫(khabarov)率领的哥萨克最为残暴。于是发生了一六五二至一六六0年间中俄在松花江下游的四次战斗,俄人被迫西退,然仍寇掠不已,中国称之为罗刹或罗车。

俄人一面以武力扩地,一面希望与中国通商,屡次遣使前来窥察中国国情。早在十七世纪初年,俄人与西部蒙古已有往来,一六一九年(万历四十七年)第一次来华俄使即系取道蒙古,因无贡物,未获觐见,仅允通商。一六五六及一六六0年(顺治十三及十七年)的两次使臣,复以不谙朝仪,不肯跪拜,及表文矜夸,不遵正朔,仍均被却。

一六六五至一六六六年,俄人筑城于雅克萨(albaz)、尼布楚(nerchsk),臣属于满洲索伦(lon)酋长根忒木尔(gantiur)投降,中国在黑龙江上游的地位大受影响。康熙要求交回,不仅未被接受,尼布楚总督反派了一位目不识丁的哥萨克人前来,命康熙接受俄皇的保护。这位使臣似不曾提出此一荒唐要求,朝见时且实行跪拜。康熙再令交还根忒木尔,勿再侵扰边境。时值俄国与波兰失和,西疆多事,如在东方别起争端,实非俄国之利,因允约束边人,并再遣使修好,但对根忒木尔的引渡依然推拖。

这次的使臣人选为尼果赖(nicholasgspataryilescu),他是一位博学之士,于一六七六年到达,觐见时亦行跪拜礼。康熙先问察罕汗(插gankhan,即白汗,为蒙古人对俄皇称号)好,次问使臣曾否学过哲学、算学。尼果赖提出十二项请求,包括两国文书往来,应使用一种共同文字,中国遣使报聘,自由贸易,释放俄国俘虏。康熙不作正面答覆,声言在下列三事未解决前,两国断绝一切关系,第一交还根忒木尔,第二以后使臣须遵守中国礼节,第三不得再有侵犯边境之事。尼果赖曾作争辩,未获结果。他在北京停留三个多月,从耶酥会士南怀仁(ferdandverbiest)处得知不少中国政治情况及康熙的对俄态度,必要时准备诉诸武力。

康熙初年,国内尚未真正统一,对俄暂时容忍。三藩之乱既平(一六八二年),国基稳固,康熙正当盛年,决心解决东北问题。他先派人观察雅克萨形势,部署水陆交通,然后运粮调兵,置备师船,演习红衣(夷)炮,设大营于瑷珲。但仍认&ot;征战本非佳事,不得已而后用之&ot;。以往数次遣使行文,令俄人撤回部众,交还逋逃,互相贸易,各安生业,总无回报,抢掠如故。一六八三年(康熙二十二年)在兵临雅克萨时,再以此意宣示,并谕统帅彭春,如俄人献地,勿妄杀一人,但仍然无效。彭春全军四千人,内有长于水战的台湾兵。经过不到一天的攻击,俄人请降,此为有计划而胜利的战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