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台下爆出一阵欢呼和惊叹声。
&ldo;果然是忠勇侯府的那位啊!&rdo;一位农民钦佩的道。
&ldo;太好了,这下五爷可是三元及第了!&rdo;这是一位工人的欢呼。
他在忠勇侯府所设立的工厂里做事,如今五爷得了一甲头名,他亦感到与有荣焉。
&ldo;果真是他,一点也不意外呀……&rdo;某位刚中了二甲进士的文人苦笑。
&ldo;太好了,这次的状元郎总算是名俊俏郎君了。&rdo;一名芳龄十四的少女感叹。
虽然此言有些轻浮,却也是多数人的心声。
没办法,过去几十年来,大齐国的状元无一不是三十岁以上,甚至还有五十岁的中年人。不免令人怀疑,莫不是得寒窗苦读数十年、资历熬得久了,才有机会名列一甲?
然而本次科举的状元郎,却是位年方十八岁的青年!
不过再想想这位状元郎的出身,众人却又觉由他夺得一甲头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说起来,忠勇侯府在大齐国原就是个传奇,真要讲起和他们有关的故事,只怕说上一天一夜都讲不完。
徐知仁乃现任忠勇侯之胞弟,自幼即有神童之名,却甚少在外走动。可尽管见过他的人不多,那些偶流落在外的文章诗词,往往令人惊艳赞叹,为其文采所折服。
只是这一代的忠勇侯府尽管男丁兴旺,却似乎对经营朝中势力并无太大兴趣。就连忠勇侯本人,也只领了个能时常与皇帝见上面,却无太多实权的清贵闲职。他几个弟弟就更不用说了。
谁也没想到,徐知仁会突然跑去考什么科举。而且考前还低调得很,直到去年乡试放榜,大家赫然发现,怎么有个解元的名字特别眼熟,居然姓徐名知仁,而且……等一下,他还是出自忠勇侯府?
众人这才注意到,京城中有名的神秘才子,竟然不声不响的跑去考了科举!
对于他这番作为,外界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称赞他不靠父兄庇荫,坚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却也有人认为凭他的出身,若想当官,只要到圣上那儿说句话就成了,何苦参加科举,和寒门子弟抢名额原就不多的进士之位?
但不管外人如何评论,也不知当事人究竟是没听说这些纷扰,还是压根不在意,总之全然未作理会,待得会试时日一到,他照样考他的。
然后,毫无悬念的再次拿下了会元。
这下大家都震惊了。
要知道乡试和会试可都是弥封了考生姓名,甚至还让人重新誊写卷子的。换言之,考官完全无法由字迹或其他方式辨认出考生的身份。
殿试则不同,乃由圣上亲自或委派大臣主持考试,在见过众贡士,并亲阅他们的卷子后,再审酌考生们的谈吐、仪态、相貌、字迹等等,最后定出前三甲。
因此就某种程度而言,会元的学识,或是所写出来的文章,很可能比状元更好。只是状元胜在气质出众,或特别受皇帝所喜,这才能在殿试上拿了头名。
所以当徐知仁中了会元后,以前那些质疑他欺世盗名的人,都默默闭嘴了。
至于殿试嘛……嗯,这几年圣上和徐家关系很不错,偶尔也会召徐知仁进宫聊天。甚至三年前,还曾戏言欲将嫡长公主嫁予他,吓得徐知仁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称病不出,直到去年长公主嫁人以后,他才敢再度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