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了钟会心中开始动摇的姜维,趁此良机再度开始在他的耳边煽风点火:
“司马昭是何等人物,他连邓艾这种跟随父兄两代的元老功勋都能够猜疑、舍弃,如今邓艾倒下了,都督您说他下一个要动手处置的人,会是谁呢?”
一听姜维这这句挑拨意味非常明显的话,钟会的心立即忐忑了起来,“兔死狗烹”这个道理他自然懂,他也终于意识到了之前自己一直都没有察觉的事情:
司马昭很有可能是故意放纵自己去陷害邓艾,真正的意图在于借自己的手将邓艾除掉,等到邓艾被扳倒之后,他就会对自己下手……
越想越觉得胆寒的钟会,开始感到自己被司马昭给利用了,而如今邓艾已经被卸职关押,对司马昭来说已经不具备任何的威胁,反观独掌蜀中二十万大军的自己,已然替代邓艾成为司马昭心中最为忌惮的对象。
为了让钟会和司马昭之间彻底决裂,姜维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在钟会开始心生动摇之际继续在他耳边吹风:
“正所谓先下手为强,与其等到司马昭对您下手,倒不如趁着他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利用这段真空期间,派遣一位信得过的将领统帅五万大军,从斜谷向关中腹地长安发起突然进攻,原本关中的主力皆被您带到了蜀地,长安一带的防卫必然十分空虚,再加上我们出其不意,必然可以轻而易举的占据三辅。”
说到这里,姜维见钟会虽然没有发表意见,却听得聚精会神,知道他必然是动心了,于是便地图摊开对他继续说明自己的计划:
“三辅一旦沦陷,洛阳必定震动,而我们可以趁着司马昭措手不及的时候,派遣骑兵走陆路,而所有步卒经由水路沿渭水进入黄河,不到五日顺流东进必然可以到达孟津,到那时两路东西夹击洛阳,可在短时间内一举成功,整个曹魏都将在您的掌控之中。”
听完了姜维的描述之后,钟会在动心之余也不免看出了姜维的用心:
“伯约,你如此大费周章的为我谋划,并不全是出于对我的忠心吧?”
姜维对此早有准备,他直接跪在地上对钟会拱手答道:
“都督明鉴,末将之所以如此竭尽心力的帮助都督,一者是敬仰都督雄才大略,又惺惺相惜之感;二者也是出于末将的私心,等到大事成功之后,希望都督能够让姜维统兵继续驻守蜀地,末将在此地已经数十年,早已扎根,想要永远留在这个地方终老,还望都督成全。”
见姜维已经将自己的动机讲明,钟会认为他总算对自己坦诚,再加上跟随自己的全部都是魏国将领,他们很多人对自己的忠诚度都是又很大不确定性的,而姜维和他麾下很多蜀国的将领,将会成为自己很大的助力,需要大肆笼络才行。
于是他便上前将姜维扶了起来,宽慰他道:
“无需如此,只要你能够帮助我成就大业,我必然会奏请朝廷封你为蜀王。”
姜维一听立即拱手向钟会叩谢:
“多谢大都督!”
事实上姜维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想要让自己来当蜀王,他真正的意图是利用钟会叛乱之事让司马昭和钟会互相残杀,等到钟会将主力全部都带到关中之际,届时姜维就会率军在益州重新树立其蜀国的旗帜,并且再度将刘禅扶上皇帝的宝座。
他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写密信告诉了刘禅,而刘禅在看完之后什么也没有说,更没有给回信,只是将姜维的书信丢进了炭火之中,眼睁睁的看着他化成了灰烬……
就在钟会自以为司马昭对他的叛乱之心毫无差距,暗地里积极筹备闪击长安的计划之时,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消息都来了。
这是一封司马昭的亲笔书信,他在书信之中对钟会说,因为担心邓艾不甘心被卸职关押,而指示他的部下起兵作乱,所以特地派遣贾充领兵马一万人经由斜谷驻扎乐城,并协助钟会治理汉中的民生。
司马昭的这封书信对于钟会来说是个极大的刺激,他立刻意识到司马昭或许已经察觉到了自己想要起兵反叛他的意图,所以才会派遣贾充来接防汉中,目的是为了限制自己的行动。
此时钟会开始惊慌起来,他担心司马昭会抢先一步对自己下手,进一步削弱自己的兵权,于是他立即找来姜维紧急商议此事。
姜维也料到了司马昭早晚会发现,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这多少也打乱了他的部署。
不过他更加清楚的是,眼下让他们犹豫和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们必须要尽快采取行动才可以,于是他对钟会说道:
“来不及了,我们必须要趁着贾充到达汉中之前起事,否则将再无机会。”
钟会也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他也认为在这个时候起兵实在是有些出师无名,难以令跟随他的魏国将领们服气。
情急之下,姜维想到了一个办法:
“有了,我们可以奉太后诏,起兵讨贼!”
“太后诏?你的意思是……”
很快,钟会反应过来姜维的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了,因为就在司马昭送来书信前不久,朝廷就低调的向外发布了郭太后驾崩的丧告,姜维这个时候让钟会做出‘奉太后诏、起兵讨贼’之举,无疑是要达到两个目的:
其一:郭太后是受司马昭逼迫而死,临终之前留下遗命让钟会起兵勤王,这能够达到继曹髦被杀之后再度抹黑司马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