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为什么会这样?&rdo;我终于从陈长捷本人和别人嘴里得出答案。
原来陈长捷是在甘肃任国民党联勤总部第八补给区司令,这是一个自己不求人而只有别人去求他的肥职,掌握该地区军队一切装备物品的补给,是不用打仗的工作。因他和傅作义过去是晋军的老同事,傅熟知他是有名的骁将。当傅作义受命成立&ldo;华北剿总&rdo;时,因为他的嫡系精锐部队三十五军在易县涞水被解放军击溃之后,才知道解放军野战部队的威力,决定把部队集结于平绥与北宁铁路沿线地区,将张家口、北平、天津作为三个基点以及沿这两条铁路的主要城市,预行工事设施,以为依据,实行所谓&ldo;灵活机动,集中优势&rdo;的&ldo;依城决战&rdo;的方略。
傅作义向蒋介石提出要调陈担任天津警备司令,以加强天津的防守力量,当然一提就准。1948年秋天,济南和东北完全解放后,傅军在华北就更为孤立暴露。当时傅所指挥的军队约50万左右,原来是排成一线,如不集结便有被分段吃掉的可能。这样,天津成为鼎足而立的重点,傅认为陈是常胜将军,希望他能把这一进可以战、退有路可逃的海口城市牢牢守住。因国民党的渤海舰队正在长山列岛筹建基地,可以支援塘沽,保持海口。
受命蒋介石
当东北解放军准备入关之前,他和傅作义都感到非常疑虑,傅曾打算把他的总司令部从北平移到天津去,并派其总务处长去天津选定天津图书馆作为总部,准备安装起各项通讯设备,还把张家口的一所小兵工厂和一些经济组织、连同傅部的军政人员家属3000多人都送到天津安顿。
蒋介石把天津交给傅作义统辖,在解放军入关前他没有过问过。辽沈会战开始,蒋去沈阳、葫芦岛时,两次经过天津,看到天津附近&ldo;高碉林立&rdo;目标显露,认为对手已是有炮兵、战车等而能攻坚的解放军,并不能发挥过去对只有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那种作用,而是过时了。陈长捷报告说,那些是过去构筑的工事,已不准备使用,但故意保留,可以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新的城防工事是很隐蔽的低碉堡群,200米以外就看不清楚。并绕有大而深的壕沟,布有铁丝网、地雷和三线纵深的设堡阵地,随时还在加强加固。蒋听了连连点头,不断&ldo;啊!啊!&rdo;表示满意之后,立时再三叮嘱:工事设计和运用要自己掌握,特别要注重军机秘密。他痛骂王耀武失守济南败坏鲁局,以及孙连仲的失败,都是内部主管参谋的部门有cp在内而没有察觉,完全泄露了军机所致。同时他还说明他的亲临东北、华北时,都是面授机宜,调度部队,并不通过国防部第三厅,至多派侍从参谋临时传达,都为了要做到极端慎重,保持机密。
孤军守天津
陈长捷认为他防守天津,失败在于兵力太少,他的工事是修筑得相当坚固的,到后来很多坚固的工事都没有兵去把守了。因傅作义把许多精锐部队都从天津抽走,只剩下广东部队由林伟俦统率的六十二军和刘云翰统率的八十五军,以及九十二军一个不完整的师队。
靠这几万人要守住天津这样大的一个城市、抵御成倍的解放军已经是不容易了,而最麻烦的是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为了修筑工事,扫清射界,强拆去大量民房,使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特别是林伟俦那个军所属的一个团长,在防守天津附近宜兴埠时,陈长捷因为另外两个外围据点被解放军摧毁,要这个团将该据点放弃,以免因孤立而被&ldo;吃掉&rdo;,陈要他撤出时将工事破坏,谁知那个团长把破坏工事误认为将那个村庄也破坏,便下令纵火焚村。一时大火冲天,上千家房屋均付一炬,等到发觉,想抢救也来不及。因而天津人民对国民党防守部队痛恨异常,巴不得解放军早点打进来。
服从被出卖
陈长捷是自命为&ldo;以服从为天职&rdo;的标准军人,由于傅作义一再命令他&ldo;坚持就有办法&rdo;,他一直没有考虑过投降问题。虽然他和天津市长杜建时与几个军、师长都曾接到解放军在缩小包围圈,准备攻下天津之前一天给他们送来的&ldo;和平放下武器&rdo;的通知。他在召集这些人开会时,大家都是各怀鬼胎,以目相视,谁都不愿先发言。他便先拿出这一通知,却不敢有什么表示,因害怕特务在监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没有一个人敢说应该放下武器,最后还是吞吞吐吐地作了一个含糊的决定,答复解放军:只表示&ldo;为了天津免于糜烂,要解放军派负责人来商谈,但放下武器有为难之处&rdo;。这等于是拒绝放下武器和谈判。陈长捷则依然表示&ldo;坚守就有办法&rdo;。最后是走上被活捉这条道路。
到农场劳动时,我才当面问他,为什么傅作义来看他,他的态度那么冷淡?他好久不作声,只仰天长叹一声。我可非弄清不可,第二次又问,他才气愤愤地说:&ldo;他自己在进行和平,却叫我坚守不投降,结果他成了起义将领,我成了战犯!已经造成了这样两个迥然不同的后果,我上了这样一个大当,还有什么好说的呢!&rdo;
在农场劳动,陈长捷是属于二三流的劳动力。他编在第三队,而杜聿明更次一点编入第四队,一、二两队是强壮些的,一般较重的活都由这两组担任,三、四两队担任较轻的活儿。往往是在一起工作。有次他和杜聿明两人抬一筐粪肥向地里走时,旁边看的一些同学都在暗暗发笑,因为杜聿明不但是深度近视眼,而且左腿比右腿短一厘米,走起路来总有点一拐一拐,两个人都是那样瘦,又都是文质彬彬的。所以许多人发笑是因为这两人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今天凑在一起抬粪筐,不认识他们的,谁会相信这一对书生样的人,是当年指挥过那么多精锐部队的将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