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默是知道百姓们要是没有官府出具的关传,无法随意离开本地,所以他们只得打掉牙齿和血吞,一年复一年的遭受他的层层盘剥,毕竟当地的经济命脉已经掌控在李贤的手中。在这个过程中,林子默是坚信他和前任知府勾结在了一起。自己感觉黎民百姓没有说出,李贤的实际危害要远大于刘老虎和周龙,毕竟他们日日都会饱受他的摧残。
&ldo;你说出李贤父子的大秘密,就不怕本官去告密?&rdo;林子默是微微一笑道:&ldo;他们要知道你是告密者,定然不会让你活在这个世上。&rdo;
&ldo;林大人,你真会说笑。&rdo;贾三显得非常无奈道:&ldo;小的要是现在不说,恐怕你早就把我给剁了。没有办法,为了活命,不得已而为之。&rdo;
双手背在身后的林子默,微笑道:&ldo;你小子还是聪明。不过,就是没有用在正途上面。等我查证你的话是真的,便兑现我对你的亲口承诺。你还要告诉我一件事情,便是被你们掳去的那一些良家女子,关在了何处?&rdo;
没有丝毫保留的贾三,原原本本道:&ldo;李府的书房内藏有一条暗道,而这一条暗道连接地下密室。所有的女子都被关在那里。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她们是日日夜夜地供李家父子二人随意玩乐。其中有一些不听话的女子,轻则被毒打到乖巧顺从,重则就会被他们用各种方法活活地折磨致死。林知府,小的是已经把所有知道的一切都一并告诉你了。&rdo;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九十六章采花贼
没有直接把贾三放走的林子默,对于他所说的话是将信将疑,毕竟一个泼皮的人品和信用,确实不敢恭维。自己让众人进来,并且命黑白武人把他从木架上面给放了下来。林子默是打算把贾三暂时关在这里几日,等到自己搞清楚了一些事情,再行定夺。在离开屋子之前,自己觉得他还没有失去利用价值,于是吩咐要好吃好喝得招待。
转身离开的林子默,重新回到了赵文轩的营帐,细细地给自己义弟简略的说明了贾三说出李贤父子的情况。自己之所以没有立即冲动的带人就去李府抓人和解救被掳去的妙龄女子,便是认定时机不够成熟。这个李贤好歹也是京城吏部尚书李裕的近亲。他们二人是亲戚不假,但是彼此利益之间的勾结更真。实际上,李裕是李贤的&ldo;后台大老板&rdo;。
明白这一点的林子默,自然不能贸然的带一大批人马前去搜查李府。他们父子真要是干出那一些龌龊和见不得人的事情,便是能得罪了人,办成了事情。自己是无怨无悔。他就担心,即便真有其事,没有搜查出任何有力的人证或者物证,就麻烦了,毕竟这可是冒着双方撕破脸的风险。至于余下的事态发展,林子默是相信李贤必定会以他迫害当地士绅的种种罪名告之李裕知晓,然后便是他们想方设法的除去自己。
林子默是深信,既然李裕能坐到吏部堂官的位置,那么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周围,必定少不了朋党。朋堂中的言官们,必定是会充当搞掉他的急先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利益关系,便是这官场中最为麻烦的事情。
沉吟良久的赵文轩,不急不慢问道:&ldo;看这个样子,兄长是要准备打李家父子的注意了。&rdo;
坐在凳子上面的林子默,内心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谱子,微笑道:&ldo;如若这事儿要是真的,为兄是又得拉你卷入激流险滩之中了。&rdo;
明白他是要自己做好各方面准备的赵文轩,发出爽朗的笑声道:&ldo;跟随兄长,这人生不寂寞。&rdo;
林子默是深知自己义弟没什么可说,绝对的讲义气。随即,他也跟着赵文轩笑了起来。坐在营帐中的二人,又聊了一回子公事和私话。林子默是了解到他已然把上一次围剿余部侯,所损失掉的军士补充完毕。他晓得赵文轩这里的人马越是充足,使得自己办起事情来就越是有底气。感觉时辰差不多的林子默,是才带领王强等人离去。
骑马走在路上的他,下定决心要弄一个明白,于是拉住马缰绳,让马停住了前进的步伐,徐徐地告诉自己身边的亲卫道:&ldo;明日,我会让你们五人分头去周边的州府办一件事情。你们将会以浔洲官府差役的身份出现在这几处的衙门。你们除了和外地的官府打交道以外,还要去民间搞清楚是否有多起年轻女子失踪事件。&rdo;
双手抱拳的五人,虽然没有喊出&lso;是&rso;,但是领了主人的命令。林子默是一面让马继续慢行,一面盘算起如何处理这一件事情。就私人而言,自己对李家父子并无恶感。不过,他觉得这事是无风不起浪,要不然贾三不会卖主求命。
一行六人回到了知府衙门。翻身下马的林子默,满怀心事的走了进去。他既没有去花厅,又没有去饭厅,而是选择去了书房。自己命人掌上灯,研好磨以后,提起毛笔,便写了将要他们五人,随身带去的公文。
不会直接写下询问外地的知府,知县,知州,你们这里是不是有许多年轻女子失踪的林子默,相信自己的同僚们是不会痛痛快快地承认,毕竟会影响到他们的政绩。经过反复权衡的他,疾书的写下,谎称自己这里最近有不少妙龄女子无故失踪,希望周边各州府协查。
打算以退为进的林子默,相信这样或许能问出自己想要知道的效果。他先得把自己搞脏,才好问他们,要不然这一帮孙子打死都不会说出一点儿老实话。写好了一份公文的林子默,亲力亲为的反反复复抄写了十几份,然后在每一份的公文上面盖上浔洲知府的大印,一份一份的装进信封,打上本地官府的火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