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时期蒙古社会的性质与特点
成吉思汗时代是蒙元史上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时代,研究成吉思汗时代社会的性质与特征对研究蒙元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兰州大学民族研究中心的马曼丽和安俭在2002年第1期《内蒙古社会科学》上发表题为《论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社会的性质与特点》,讨论蒙古社会的性质与特点。12世纪初,蒙古世袭各部统一的奴隶制合罕政权已逐步建立,此时,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及宋、辽、金的大分裂时期,蒙古高原也陷入了分裂混战局面,使得蒙古奴隶制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便已经从基础上开始动摇了;另外,成吉思汗由于统一的需要,而使大量的奴隶充军,从而自觉不自觉地使本来的奴隶制解体。大统一后的蒙古国进入了未充分发展的奴隶制关系与新产生的封建制关系并存、由奴隶制早期社会向封建关系为主、封建关系处于上升格局的过渡时期,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国家的性质就是这样的过渡社会状态。蒙古国社会形态发展的特点是:表现为社会形态发展不完全或跃进式的发展;由于是跃进式发展而要求按社会发展规律进行补充发展的必然性。
《都元帅府修文庙碑记》中年代的修正
《都元帅府文庙碑记》是云南蒙古族研究中的重要依据。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王世丽先生在2002年第1期《内蒙古社会科学》上发表题为《云南蒙古史研究中的两项史实考》,纠正了碑记中年代的误差。《都元帅府文庙碑记》的内容在传抄过程中出现错误,将&ldo;至元&rdo;误作&ldo;至正&rdo;,以至于基于此的研究出现年代上的混乱。王副教授在考证古籍和现存碑刻的基础上,纠正了《都元帅府文庙碑记》中的年代应该为&ldo;&lso;至元&rso;二十有一年&rdo;修碑的年代为&ldo;&lso;至元&rso;二十二年&rdo;。
青海厄鲁特蒙古与清朝的早期关系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汤代佳先生在2001年第3期《青海民族研究》上发表题为《青海厄鲁特蒙古与清朝之早期关系述略》,探讨厄鲁特蒙古与清朝的关系问题。1637年-1696年是青海厄鲁特蒙古与清朝之间关系的初始阶段。双方从及少正式接触发展到经常互通书信、交换礼物的羁縻藩属关系。此阶段又以1655年固始汗去世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由于固始汗的努力,青海蒙古与清朝的关系发展比较顺利,后一阶段由于固始汗的去世,青海蒙古失去约束力,屡犯内地,因而与清朝的关系一度恶化。1697年-1722年为封爵朝觐时期。从康熙三十六年青海蒙古台吉进京朝觐康熙皇帝,接受清朝封爵以后,双方关系更加密切,清朝借平定噶尔丹叛乱之势,加强了自己对青海诸部的影响和控制,为最终完全控制青海作好了铺垫。
黑龙江的依克明安蒙古部
依克明安蒙古部的蒙古人是厄鲁特蒙古的一部分,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来到黑龙江地区生活。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的何日莫奇副教授在2002年第2期《内蒙古社会科学》上发表题为《黑龙江的依克明安蒙古部》的文章,介绍部分厄鲁特蒙古人来到黑龙江地区以后的生活情况。文章分为1)依克明安,依克明安氏,依克明安旗,依克明安部。介绍依克明从姓氏到旗名的过程;2)依克明安旗的统治。介绍依克明安旗作为旗一级政府,经历清朝、中华民国、伪满洲国等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走过191年的漫长之路,最终化整为零,成为历史;3)依克明安旗的人口。从乾隆二十二年的90余户300余口到1990年的2636人;4)额鲁特蒙古的地域。从清朝皇帝钦定的居住地到清朝末年民无定所的境地,到1949年人民当家作主。5)介绍厄鲁特蒙古人到黑龙江地区生活以后的宗教信仰问题。
蒙古学研究之六
更新时间:2005-7-2310:51:00
字数:3915
古联合国总部‐13世纪的元大都
元大都奠立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历时18年之久。城墙周长28公里多,人口约50万。元大都规模宏伟,规划整齐。有巍峨的宫殿,雄伟的寺庙,美丽的园圃,宽敞的街道。
元大都经过周密的设计,布局完整,充分利用了原有条件和地理特点,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筑的一件杰作。明、清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
大都全城规划整齐,街道宽广,大都是东西、南北走向。中心阁是全城的中心。城内主要水道有两条,一条是由高梁河、海子、通惠河构成的漕运系统;一条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居民主要用井水。城内有完整的排水设置。
至今留存的元大都建筑有白塔寺、白云观、国子监、孔庙、建国门司天台等。
元大都的建成,是城市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座按照预先整体规划平地兴建的都城,也是13~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其严整的规划布局,建筑的技术、艺术水平都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
大都城门上书法家赵孟[兆页]所书的对联&ldo;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rdo;,真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元大都的组织建筑和设计者刘秉忠以《周礼&iddot;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之制的一座都城。《周礼》是儒家的政治思想蓝图,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崇。元大都城之平面设计,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新建之城街巷规划极有规律。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除了大小街之外,还有384火巷、29弄通,颇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