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苍狼与白鹿4兵种 > 第483章(第1页)

第483章(第1页)

高丽忠宣王谪居吐蕃原因

元英宗时期,高丽忠宣王王璋曾谪居吐蕃,原因如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桂栖鹏副教授在2001年第2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上发表题为《元英宗谪高丽忠宣王于吐蕃原因探析》,探讨王璋谪于吐蕃的原因。王璋生于高丽忠烈王元年(1275年),母亲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忽都鲁揭里迷失,蒙古名益智礼不花,忠烈王三年被立为世子,忠烈王二十四年(元大德二年,1298年)正月,在元廷的安排下即位,同年八月废,延祐七年(1320年)12月被谪于吐蕃。王璋谪于吐蕃的原因是:具体罪名是王璋痴迷于佛教,而深层次的实质性的原因则在于元英宗与其祖母太皇太后答己之间的宫廷斗争,王璋是答己的亲信,成为元英宗的清除对象,王璋与宦者伯颜秃古思的矛盾则是引发元英宗处罚王璋的导火线。

元朝对畏兀儿地区的统治

畏兀儿地区是元朝中央政府统治下的一个特殊政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尚衍斌博士在2001年第1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上发表题为《试论元朝中央政府对畏兀儿地区的统治》,考述其在畏兀儿地区的行政建设以及亦都护地方政权的性质与职掌。就其政治体制而言,首先沿用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体制;其次元朝在畏兀儿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对其实施有效统辖;再次,以亦都护为首的地方政权在管理畏兀儿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元朝政府对其统辖的畏兀儿社会的间接军事行政统治,乃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蒙古制度与自下而上的当地制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结合而实现的。

&ldo;俺答封贡&rdo;的历史条件

明朝穆宗时期实现的&ldo;俺答封贡&rdo;是影响中国北疆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大连大学文史学院副院长胡凡教授在2001年第1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上发表题为《论明穆宗时期实现&ldo;俺答封贡&rdo;的历史条件》探讨&ldo;俺答封贡&rdo;的成因。在嘉靖以至隆庆初年明蒙之间的战争,主要根源在于明世宗一意拒绝蒙古族通贡互市的正当要求,这种&ldo;绝贡&rdo;政策是有悖于农牧经济之间互通有无、相互交流大势的。明穆宗即位后,明朝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是俺答汗封贡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首先,明穆宗较少民族偏见,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ldo;华夷为一家&rdo;;当时穆宗和阁臣之间相互信任;明朝的边吏识大体、顾大局;穆宗对北部的安危非常重视;把汉那吉降事件的处理得当是&ldo;俺答封贡&rdo;得以实现的直接条件。

剿灭巴布扎布匪帮经过

1915年《中俄蒙协约》签订,在此协约签订后,有巴布扎布匪帮在中蒙边境地区制造了许多事端,中国政府最后剿灭了巴布扎布匪帮。西北工业大学的樊明方教授在2001年第3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上发表题为《巴布扎布匪帮问题之解决》,论述了在剿灭巴布扎布匪帮的经过和在此问题上中国政府、俄国政府、外蒙古官府就此问题所进行的交涉。巴布扎布是内蒙古卓索图盟图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人,&ldo;向为胡匪&rdo;。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他投靠日军的后备队,后任彰武县警察队长。外蒙古&ldo;独立&rdo;后,他&ldo;往投库仑&rdo;,当上了外蒙古军队的营长,被授予公爵。1912年到1913年,他参加了外蒙古叛军窜犯内蒙古的战争。1915年《中俄蒙协约》签订,巴布扎布开始了他有目的的进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企图成立有独立性质的区域。中国政府言辞拒绝。巴布扎布在俄日等势力的帮助下,继续与中国政府为敌。从1915年11月开始,中国政府多次剿匪,但由于外蒙古官府的包庇,沙皇俄国通过政治阻挠,都没有彻底消灭,直到1916年年底,巴布扎布匪帮才被全部消灭。对巴布扎布匪帮的剿灭,维护了内蒙古地区的稳定,给外蒙古统治集团一定的威慑,有助于打消外蒙古统治集团将内蒙古置于其控制之下的狂妄幻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泰宁卫与朵颜卫的关系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李艳洁女士在2002年第2期《内蒙古大学学报》上发表题为《明朝中后期泰宁卫与朵颜卫关系之探讨》,探讨泰宁卫被朵颜卫控制的时间、蚕食的地域和融合的过程。兀良哈三卫是明洪武时期设立的以蒙古部落为主体的三个羁縻卫,分别是泰宁、朵颜、福余三卫。三卫封设,泰宁卫是首事者,其首领辽王阿札失里是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后裔,地位显赫。据日本学者考证,封设之初,泰宁卫地域在今洮尔河畔的洮南附近,可能是蒙古帝国时期斡赤斤封邑的中心,朵颜卫地域在洮尔河上游的搠河河畔。宣德初年,三卫南下,泰宁卫据有湟水和老河(今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朵颜卫进入燕山地区。明正统十一年(1441年),西蒙古首领也先攻略三卫,泰宁卫受到严重摧残。而朵颜卫则日见强盛。之后的种种迹象表明,朵颜卫逐渐控制了泰宁卫。在时间上不晚于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年),泰宁卫受到朵颜卫的控制,所辖地域也逐渐被朵颜卫蚕食,泰宁卫只有以联姻方式附属朵颜卫,后融合于朵颜卫中。

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对内蒙古的政策定位

抗战前十年是南京国民政府对内蒙古政策理念和定位立场形成的重要时期。南京大学历史系的闫天灵在2001年第1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上发表题为《试论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对内蒙古的政策定位》论述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的政策定位过程。抗战前十年的初期,国民政府把内蒙古问题实质上定位为一般的地方问题,淡化、取消其作为民族问题特殊性的一面,强调其与全国一致性的一面。体现在基本政策取向和目标上,就是对内蒙古实行强力控制,建省置县,把内蒙古纳入国民党中央集权体制之内。1930年以后,在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的直接刺激下,并顾及到日本帝国主义向内蒙古加紧渗透的严峻形势,国民政府在坚持反对内蒙&ldo;废省自治&rdo;和&ldo;跨省自治&rdo;的前提下,开始重视内蒙古问题的特殊性,逐步修改原定计划,允许蒙旗在省下&ldo;低度自治&rdo;。国民政府对内蒙古问题的定位开始由原来的原则定位向现实定位转化,逐渐以特殊地方问题和边疆问题来予以对待。随着边防地位的上升,国民党实际上以边疆问题取代了内蒙古的民族问题,并且使这一理念不断强化和长期延伸。从30年代到国民政府覆亡,&ldo;边疆&rdo;、&ldo;边务&rdo;、&ldo;边政&rdo;一直是国民党处理蒙藏和新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切入点。国民党中央之所以在处理内蒙古问题上长期位居被动并被受挫折,主要是由于轻视和无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