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祥熙割肉助&ldo;工合&rdo;
赴渝期间,宋庆龄和孔祥熙除了礼仪上的接触外,谈论最多的就是&ldo;工合&rdo;这个字眼了。而孔祥熙对&ldo;工合&rdo;的态度,亦最能表现他这个人的人生哲学及其行为准则。在抗日战争期间,孔祥熙对&ldo;工合&rdo;的态度,可谓是其沽名钓誉的杰作了。
&ldo;工合&rdo;运动即&ldo;中国工业合作运动&rdo;简称。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同时开展的一项生产自救的经济救亡运动。宋庆龄后来成为这一运动的实际领导人。当时曾有&ldo;经济国防线&rdo;的美称。
&ldo;工合&rdo;的发起人是上海工部局工业科科长路易&iddot;艾黎。他当时在上海,亲自参加和目睹了&ldo;八&iddot;一三&rdo;上海抗战及日军对沿海工厂狂轰滥炸的情景,便产生了组建&ldo;工合&rdo;运动的构想。当时他说:&ldo;沿海一带工业区已沦陷,抗战将是长期的,而且主要是游击战。因此应以合作社会动员后方的人力和物力,从事日用工业品和简单武器的生产,以供应军需和民用,支持游击战争。&rdo;
美国记者斯诺称&ldo;工合&rdo;为&ldo;游击工业&rdo;。即利用沿海工人的技术,鼓动生产性救济,开办数以千计的小型、半移动性的合作工业。
艾黎的这一倡议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1937年,在武汉就成立了以艾黎为首的中国工业合作社设计委员会,共同拟定了一个旨在&ldo;引进外援、发展生产、生产自救、抗日救国&rdo;的计划,目的是动员那些必须自谋生计的非敌占区人民、从沦陷区逃出来的难民、残废军人和一般失业者,在合作的基础上从事战时必需品的小工业生产,以支持长期抗战。
这件事本来和孔祥熙没有必然联系,孔祥熙当时正忙于协助蒋介石确立战时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机构和调整经济政策等&ldo;国家大事&rdo;,对这种来自社会下层的群众自发的生产自救运动无暇顾及。
但世界上的有些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该你得到的你想得也得不到,该你得到的你想躲也躲不开。
&ldo;工合&rdo;运动首先得到了宋庆龄和英国驻华大使阿奇博尔德&iddot;克拉克&iddot;卡尔的支持。他们觉得,要想使这项利于抗战、利于人民的事业长久地坚持下去,除了要取得国际援助外,最重要的是要取得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于是卡尔大使便将&ldo;工合&rdo;计划交给了蒋介石的私人顾问端纳;而宋庆龄则把&ldo;工合&rdo;的情况介绍给了宋蔼龄和宋美龄。
上海失陷后,宋氏三姐妹在香港同住了一段时间,那是对她们幸福而又难忘的一段岁月。抗日战争激发起来的民族感情,国共的再次合作,使她们(宋庆龄和宋蔼龄、宋美龄)之间因蒋介石的&ldo;四&iddot;一二&rdo;政变而出现的裂痕暂时得以弥合。特别是宋蔼龄,她是大姐,总想以一种大姐的身份说服宋庆龄来到她的身边。但在抗战前的上海,虽然她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却形同路人。所以当宋庆龄提出利国利民的&ldo;工合&rdo;运动时,宋蔼龄和宋美龄自然都要积极地响应了。
宋蔼龄在抗战前就在上海办过几个实验性质的救济性工厂,&ldo;工合&rdo;的想法和她不谋而合。国难当头,她极愿意做一些既合她身份、又能实际帮助抗战、同时又扬名的&ldo;实绩&rdo;;她也希望通过类似的活动,把宋氏家族重新团结在自己周围。
孔祥熙对&ldo;工合&rdo;的态度和宋蔼龄却截然相反。其一是&ldo;工合&rdo;都是散落在各地的小型工厂或小作坊,形不成规模、形不成垄断,无大钱可赚无大利可图,对四大家族和各大垄断财团没有根本的影响;其二是这些小企业或小作坊打的都是抗日的旗号,肯定要来贷款借钱,找他的麻烦;其三是眼下是国共合作,&ldo;工合&rdo;弄不好会被共产党利用,成为共产党手中的一张牌,这就成了政治问题。而且他深知,蒋介石对共产党是恨到骨髓里去的,有利于共产党的事半点也不能干。
世上的事总是这样,有人讨厌就有人喜欢,有人反对就有人赞成。孔祥熙对&ldo;工合&rdo;的事反应冷漠,关于&ldo;工合&rdo;的报告他能推就推,有时甚至看都不看。宋子文却是&ldo;工合&rdo;的热心支持者。当然宋子文支持&ldo;工合&rdo;,与其说是热心抗战,还不如说是热心和洋人交往。因为宋子文发现,很多美国人和英国人都对这件事感兴趣。可因势利导,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的声誉,趁机作一个振兴民族工业的表率。
英国大使的态度和社会各界的响应使蒋介石、孔祥熙不得不同意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孔祥熙并表态说财政部将提供500万元做为&ldo;工合&rdo;的开办费。
但从1937年12月卡尔向蒋介石转交了&ldo;工合&rdo;计划、蒋介石和孔祥熙同意创立&ldo;工合&rdo;后,到1938年7月,8个月过去了,&ldo;工合&rdo;的具体成立日期还没确定下来。孔祥熙答应的拨款500万元也像是水中月、镜中花一般。
宋庆龄对此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宋蔼龄和宋美龄也着起急来,她们深知蒋介石和孔祥熙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像这种和他们的根本利害无关的事你不去催不去办,就可能永远办不成。
宋蔼龄和宋美龄实在沉不住气了。孔祥熙的拖延实际等于给她们的脸上抹黑。在香港,她们一直在宋庆龄面前说蒋介石和孔祥熙的好话,说他们如何坚决抗日,如何爱国,对&ldo;工合&rdo;事业也绝对赞同。哪知艾黎等人的计划如同泥牛入海,她们不能坐视等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