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孙夫人,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药品,很多伤员因为药品不足而延误了抢救……&rdo;院长一边走,一边对宋蔼龄喋喋不休地讲。
&ldo;需要什么药品,你列个清单,我们争取给你想办法。&rdo;宋蔼龄回答说。
说话间她们来到一个病房,碰巧看见一个腹部受枪伤的士兵,由于伤口感染停止了呼吸。
宋庆龄从人丛中走上前来,将一束鲜花放在死者的床头,并用白被单慢慢蒙到了死者的面部。
周围有人忍不住哭出了声来。
宋蔼龄也被这沉痛肃穆的气氛所感染。在与其他重伤员一一握手后,她说我要让这里的每位受伤的官兵出院或退伍时,都可以得到一套新军装、一包食品和一些零用钱。宋蔼龄说她所领导的&ldo;伤兵之友&rdo;将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募捐,募捐到的钱将全部作为伤兵退伍后的补贴。
宋氏三姐妹又来到手术室,并现场观看一次手术,被手术的是一个年轻的士兵。他腿部中弹,而且已经感染,手术大夫原来想为他截肢。
宋庆龄对大夫讲:&ldo;能不能不截肢,设法保住他的双腿,今后他还能有希望。&rdo;
宋蔼龄在一旁说:&ldo;要多给他输血,钱由我来付。&rdo;
宋美龄也说:&ldo;一定要想法保住他的腿。&rdo;
主刀大夫在她们的鼓励下,开了几处难度很大的伤口,把里面的弹片碎片-一取了出来,并做了严格的消毒和缝合,看来这个小伙子的双腿是有希望保住了。
安排完重庆的日程后,宋氏三姐妹又决定去成都。当时成都和重庆之间又没有铁路,并且恰逢日军连日轰炸,坐飞机更不安全,于是她们决定乘汽车去。
孔祥熙曾为宋蔼龄她们担心,考虑是否有必要千里迢迢赶往成都。要路遇日机轰炸躲避不及,岂不因小失大?一席话说得宋蔼龄有点拿不定主意,便去找宋庆龄商量。宋庆龄听后说,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还是应该去看看。我们去会对那里的军民产生很大的鼓励,他们觉得政府没忘记他们,打日本抗战会更有信心。
宋蔼龄又打电话给宋美龄,宋美龄也决定去。她在电话里笑着对宋蔼龄说:&ldo;在上海我就被日军飞机炸过一回,现在不是也好好的吗!&rdo;
的确,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进入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刻。汪精卫叛变投敌,日军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等西方国家里有一些人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国民党内部则有人高喊要取消八路军和新四军。一时间中国上空阴云密布,不少人对抗战能否取胜忧心忡仲。而这时宋氏三姐妹的视察和&ldo;出访&rdo;,确实能起到坚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宋氏三姐妹终于安全抵达成都。两天来她们躲过日军的一次空袭,沿途看见了逃难的人群,以及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苦难,更激起她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动员人民坚决抗战的决心。
宋氏三姐妹由重庆赴成都,也引起了很多新闻媒体的关注。一位外国记者在重庆《大公报》这样写到:
&ldo;她们(指宋氏三姐妹)在中国旅行就要投宿于当地的客栈里,这样不仅床上有臭虫咬而且天上还有飞机追赶,但你别指望,例如孔夫人,会很自然地适应这种环境。她看起来似乎还是呆在城市中自家舒适安全的房子里为好,那才是她这种人住的地方……但是,她吃苦耐劳,三姐妹个个能吃苦耐劳。面对空袭,她们面带微笑,旁若无事,谈吐自然。&rdo;
寥寥数笔,真实地记录了宋氏三姐妹旅途的艰辛和她们坚韧不拔的毅力。
4月25日,宋氏三姐妹前往中国合作社成都事务所。数百名女工集合在广场上为她们举行欢迎仪式。当时宋氏三姐妹也发表了即兴演讲。
宋蔼龄说,我们在前往的路途中看到了日寇的暴行,看到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也看到了人民奋起抗战的决心。
宋美龄在演讲中着重谈了合作社的工作。她说:&ldo;正因为有了你们,纺织女工们,不懈的努力和夜以继日的工作,前线的将士才能英勇无畏地去战斗、去杀敌。合作社的工作要进一步发展,社员要进一步扩大,现在合作社有5万社员,要增加到50万。要让每一个有工作能力、有爱国热情的成年妇女都参加,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rdo;
由于连日旅途疲劳,宋庆龄正患牙痛。但全场女工一再以热烈的掌声邀请来庆龄讲话。
宋庆龄走到台前,用洪亮的声音说:&ldo;工合社事业,就是总理民生主义之实行,一面求改善人民生活,一面求充实国家经济力量,希望各位对民生主义加以研究,使总理遗旨早日实现。&rdo;
三姐妹演讲完后,即由合作社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展览台。
三姐妹兴致勃勃地参观展品,完全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并细心地询问展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工人的生活情况。当她们来到毛纺班参观时,恰有一些女工正在工作,赶制军衣。宋美龄也挨着一名女工坐了下来,亲自动手缝制军衣。随同的美国摄影师抢拍了这一场景。于是,宋美龄坐在缝纫机旁,聚精会神地为抗日将士缝制军衣的照片,不久就登在了全国各大报刊上。
宋美龄还别出新裁,由她做东在成都的一个励志社举行集会,欢迎宋庆龄和宋蔼龄首次来蓉视察。实际上这主要是为了宋庆龄。1927年以后,宋庆龄和蒋介石积怨甚深,和宋美龄、宋蔼龄也基本断了联系。虽为同胞姐妹,却视为路人。这次好不容易说服宋庆龄到四川,宋美龄和宋蔼龄都想尽办法,利用一切机会进行&ldo;感情投资&rdo;,以设法弥合(至少在表面上)长期以来因政治观点不同而造成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