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日本国内的军阀分子又在&ldo;二&iddot;二六&rdo;事件中,第一批官兵首先冲进了sl岁的藏相高桥是清的卧室。当时高桥被称为是日本的理财圣诞老人,平时不修边幅、满面白花花的胡须,因反对扩大军费开支招致了&ldo;皇道派&rdo;的忌恨。当场暴乱的官兵们掀开高桥的床单,在一片叫喊声中向他开枪射击。而此刻的高桥在睡梦中突然被惊醒,刚刚睁开朦胧的双眼,就命丧黄泉。
紧随其后,当时的日本海军大将斋腾实是第二个袭击的目标。这位性情温和的将军发现了从楼梯涌上来的士兵,但他来不及弄清原委就被集密的枪弹击倒。事后有人数过,他全身共被47颗子弹射中。
第三批军官与此同时冲向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的别墅,这位刚刚穿好睡衣的68岁的将军,刚想向他们问明来意时;就听见&ldo;阁下,没时间了,&rdo;紧接着3发子弹已射中了他的身体。庆幸的是,他虎口余生,在山本五十六的积极协助下脱离了危险。
日本军人的这次政变4天后被镇压了。但由此产生的广田内阁却在法西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了服从日本军部对外扩张侵略的意志,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代,日本政府通过了《帝国国防方针》和《国策基准》,确立了&ldo;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发展&rdo;的根本国策,其后日本又同德国签定了《关于共产国际的决定》,迈出了和德国法西斯结盟的第一步。
日本与德国联盟,除了反共有共同的认识以外,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法西俾式的独裁统治,都在执行一条侵略扩张的战争路线,有共同的敌人即英美法等西方国家。虽然日本和德国在争夺中国胶东和一些地区的权益上曾产生过矛盾,但从根本上讲,他们这时的共同点已大于不同点了。
日本除了制订占领中国的侵略计划外,还制订了向南洋发展的战略。当时很显然是把矛头直向了美国。
在欧洲,德国纳粹的崛起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穷兵黩武,也引起了新的不安。
墨索里尼出兵干预阿比西尼亚(现在的埃塞俄比亚),最后公然吞并了这个主权国家。
希特勒则命令部队占领了一次大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中立区即法国北部地区,公然向英法挑战。
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亦推行绥靖政策,妄图以牺牲弱小国家人民的利益来保持和平和国际关系的&ldo;稳定&rdo;,实际上是助长了法西斯分子的嚣张气焰。
而当年的国联对这一系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除了发出几声空洞的抗议谴责和无法实现的制裁外,同样也是束手无策。
1936年底至1937年初,世界上空弥漫着战争的阴云,国际间正义和非正义的较量日趋白热化。各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和安全开展的穿梭外交使国际关系呈日益复杂的形势,法西斯势力的侵略叫嚣咄咄逼人……
&ldo;庸之,&rdo;一次在例行的国务会议开过之后,蒋介石叫住了孔祥熙,&ldo;我有个想法,想叫你再到欧美去一趟。&rdo;
孔祥熙立刻明白了,蒋介石是想让他去寻求支持。一旦中日开战,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外交上,中国都是弱国,都需要支持。
&ldo;庸之,&rdo;蒋介石接着说:&ldo;你也知道,为了使国家免遭战火,我一向对日妥协,乃至引发张扬兵变。但现在看来,日本吞并之野心剧增,我们也不得不防。经济方面是一个问题,最主要是欧美各国的态度。即使咱们吃了亏,也要吃在明处,也要讨个好名声。&rdo;
&ldo;委员长的意思我明白。我一定尽力去做。&rdo;孔祥熙认真地回答道。
当天晚上,孔祥熙就把这事和宋蔼龄说了。宋蔼龄听罢开玩笑嘲讽他说:&ldo;哎呀--你什么时候变成外交家了?&rdo;
孔祥熙忙说:&ldo;莫开玩笑,莫开玩笑。我要去肯定要带上你的。你才像外交家,中国第一夫人的姐姐,比第一夫人还风光呢!&rdo;
的确,蒋介石知道孔祥熙并不擅长辞令,也有意让来蔼龄陪他一同出访,两口子既能在一块朝夕相处,又能遇事互相有个商量。蒋介石一直对宋蔼龄刮目相看,他甚至有些提防着这个女人。但表面上,却很给宋蔼龄面子。
蒋介石曾当面对孔祥熙、宋蔼龄说:&ldo;庸之温文尔雅,蔼龄机敏伶俐;庸之沉稳老练,蔼龄开朗热情;一柔一刚,一火一水,正好互为补之,相得益彰啊!&rdo;
另外,孔祥熙和宋蔼龄两年前曾出访欧美,虽然在意大利购买飞机时有一点小小的闪失,但毕竟积累了经验。所以,此次出访欧美办理洋务,蒋介石首先想到的就是孔祥熙,其次才是宋子文。就像清朝末年一提办理洋务就总要首推李鸿章一样。
再则,蒋介石当时对日本的野心一清二楚,但抱有幻想,认为一旦和日军开仗,必然是鹬蚌相争两败俱伤,而最后便宜了共产党。他还认为,美英在华有着巨大的利益,他们未必会看着日本人把他们嘴边的肥肉叼走而无动于衷。如果能利用英美等国的影响,制止日本的侵略是再好不过的。日本人占领中国时发明了&ldo;以华制华&rdo;的方针,其实不能算什么发明,因为蒋介石早就在玩弄&ldo;以夷制夷&rdo;的把戏了,只是玩得不好,屡遭败绩而已。
这次孔祥照出访的主要是美、英、法、德四国,对外宣传是加强往来,增进友谊,扩大经济合作;实际是想利用这些国家的力量来遏制、推迟日本对中国的进攻,同时寻求对中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