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我们说,这个人精神很旺盛!这是抽象的,可是它代表了一个形态,这个里头解释便很多了。因此道家所说的长生不死之药,不是去蓬莱仙岛求来的,而是在你自己身上的,所谓&ldo;上药三品,神一与气精&rdo;。修养得好,照道家的说法,可以长生不死。我不喜欢用长生不死的说法,而喜欢用长生不老的说法。一个人要耐得老,活到一百年、五百年、几千年都可以,绝对不死是不可能的。
不管长生不死或是长生不老,这些都是精神的作用。这个不是西药,也不是中药,也不是物质。所以身体有了毛病,真正要治疗身体好起来,只有靠自己。能够利用自己本身的精、气、神,便可以返老还童,便可以长生不老。
宇宙也是这三样东西:精、气、神。这个东西很难解释,为了表达方便起见,我们可说它是光、热、力。神就是光;气就是力;精就是热。宇宙万物的生命离不了光、热、力三样东西。如果离开了它,就是个死东西了。等于我们活在世界上,日光、空气、水缺一不可。宇宙间就是这样。所以孔子说&ldo;精气为物&rdo;,意思是说,物质的东西构成活的东西,是由精气凝结而来的。
譬如一支香烟吧!没有烧过以前,这支香烟的颜色、味道是一种样子,等它烧过变成灰以后,那个神采就两样了。所以活的时候,凝结&ldo;精气诠物&rdo;,死了之后,便&ldo;游魂为变&rdo;,于是这两层分开了。也等于柏拉图讲的,世界分两层:一层是精神世界,一层是物理世界一样。但是它不是二元论,&ldo;精气为物,游魂诠变&rdo;,是一个功能变出来的两面。游魂就是神,我们活着就是神,死了就是魂,所以也叫做灵魂。这个灵魂,现在就在我们活着的生命里。精气所构成的这个生命,就变成神,精气凝结是物的世界,物理世界。精神世界是&ldo;游魂诠变&rdo;,神变了叫游魂。所以说,死后这个神就变成游魂了。
鬼跟神到底有没有?鬼是一个个体的东西,我们研究&ldo;鬼&rdo;字的构造,先要注意到&ldo;田&rdo;字。田字很重要,田就是田地,鬼是向下走的,不是向上走的。田字出头便是&ldo;由&rdo;,上下出头便叫&ldo;申&rdo;。雷呀、电呀,都是由田字来。所以孔子承认有鬼神,是两重世界的东西,双重宇宙。有一位老朋友,他的书中也引用双重世界、多重宇宙的说法,里面就讲到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是两重世界。
&ldo;故知鬼神之情状&rdo;《易经》的道理学通了以后,便可以了解宇宙的万象,也了解了形而上的幻象,于是便可以与鬼神沟通,也可以说与天人沟通,天人合一了。《易经》就是这样一门学问,这一篇是个最重要的开头。
儒者之耻
&ldo;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rdo;
《易经》学间系统的精神,可以说是在推崇这个仁智,&ldo;仁&rdo;的智慧,是成就圣人的境界。圣人是个名称,是学间、德业修养达到成就标准的人。所以圣人也是人,不过他与一般人不同,是具有千二智最高境界的人。
因此,懂了《易经》这个学间以后,便&ldo;与天地相似&rdo;,而&ldo;不违&rdo;了。也就是说,一个人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宇宙的法则都把握在手,就是古人得了道的&ldo;宇宙在手,万法由心&rdo;的境界。智慧到达这样的成就,一切随意自在,在宗教就是佛的境界,上帝的境界,这样才是完成了一个人生。人是应该向这个目标来努力的。智慧的成就,同天地的法则一样,&ldo;与天地相似&rdo;,一切合于自然之道,&ldo;故不违&rdo;。因此老子也提到&ldo;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do;的话。法就是效法,我们人生的境界始终与宇宙的法则、天地的法则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不违背大自然的原理原则。
&ldo;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rdo;这个&ldo;知&rdo;就是智慧的智,古文知与智是相通的。这里讲懂了《易经》以后的人,智慧的成就便无所不通,这是高推《易经》的圣境。古人讲到儒家,认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代表。春秋战国以后,一般都把儒者当成了很高的知识分子,儒家也就自认,一个读书人什么事情都要了解,否则便认为是耻辱,所谓&ldo;,一事不知,儒者之耻&rdo;。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天下事要无所不知,不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中通人事,乃至万物的物理都要清楚。达到这个境界便是&ldo;知周万物&rdo;,智慧周遍了所有的学问。等到一旦出来有所作为,有所作事,便可以&ldo;道济天下&rdo;。这个道就是成功的贡献,有动力、有方法,它能够救济这个&ldo;天下&rdo;。尽管也会有很多艰难,但&ldo;故不过&rdo;,不会有错误,也没有错误,这是学易的价值。
上面两句话是《易经》学问纵的一面。横的一面呢?
&ldo;旁行面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rdo;
&ldo;旁行&rdo;是无所不通,乃至可以说,旁门左道,什么都了解。但是,&ldo;旁行而不流&rdo;,虽然有时候迫不得已也会用些手段、旁门左道什么的,但是不会违背原则,辜负初衷,绝不会过分,而失之子流‐一不正当。套句俗话来说,就是风流而不下流。所以&ldo;乐天知命,故不忧&rdo;。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一个原则有四个字,就是&ldo;乐天知命&rdo;。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子自然;知命就是也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清楚了,&ldo;故不忧&rdo;,没有什么烦恼了。所谓学易者无忧,因为痛苦与烦恼、艰难、困阻、倒媚&iddot;&iddot;一都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得意也是。每个阶段都会变去的,因为天下事没有不变的道理。等于一个卦,到了某一个阶段,它就变成另外的样子。就如上电梯,到某一层楼就有某一层的境界,它非变不可。因为知道一切万事万物非变不可的道理,便能随遇而安,所以&ldo;乐天知命,故不忧&rdo;。
安土与爱
&ldo;安土敦乎仁,故能爱。&rdo;这句话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一些流弊。我们古代--一不仅中国,西方也不例外,农业社会里大家有个共同的观念,就是安土重迁。换句话说,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故乡都非常眷爱、非常留恋,很怕迁移,尤其很怕远迁。为什么他们会&ldo;安&rdo;于其&ldo;土&rdo;,不愿远迁呢?
人类是地球文化,他们离不开这个地球,也就是离不开这个土地。人为什么会有仁慈心理呢?仁慈是效法七地的法则而产生的,也就是老子讲的人法地--一效法这个土地的法则之故。说到大地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也很好笑。大地给我们生命,大地给我们一切恩惠,我们却没有一样可以还给大地,要还的就是屎尿和一堆臭皮囊。
我常常提到张献忠的有名的七杀碑,我亲自见过。这个碑还在四川成都小城公园的图书馆果。张献忠的碑文,我们看了也只好作会心的一笑。你说他有没有道理?仔细想想也有点道理。他说:&ldo;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rdo;这看来好像蛮横,但就另一个观念去看,似乎不然。人对大地一无报答之处,而只有破坏,但天地像父母一样爱护我们。因此孔子要人效法天地,所以&ldo;安土敦乎仁&rdo;。敦,就是很热烈、很诚恳的意思。效法大地的精神来做人,实践我们仁爱仁慈的精神,&ldo;故能爱&rdo;。所以说仁者爱人,像大地一样地爱人,像天地一样,只付出,一点也不求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