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羡慕
徐刘氏看着儿媳妇像是埋怨地瞅了自己一眼,心里搁着的那口气又提起来了。
“你要丢那个人,就自己去。别拉着我的二郎也跟着一块丢人现眼……”
王氏幽幽地嘀咕了句:“媳妇和相公倒是都想去。可人家不要。”
徐刘氏一个眼神转过来,瞪了她一眼,飞刀一样。
王氏道:“说起来,若是大伯真娶到了那陆家女,现在指不定婆婆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媳妇前阵子看,不得了啊,人家出入都有婆子跟着。听说还有专门做饭的下人,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全都不用她自己动手。舒舒服服的,每天看账本就够了……吃的穿的,都是头一份的好,那日子过得就像富贵人家的似的。”
徐刘氏阴阳怪气地说:“还不是那陆家女,眼光高,没看上你大伯。你以为是娘没亲自上门求娶?现在人家没请你,你就歇了这份心思,不如好好照顾二郎。”
“哎哎,娘,媳妇就是随口提提而已……”
徐刘氏说:“大郎去奔赴秋闱了,你把你眼光放长远些。连先生都说大郎的举人跑不掉了,到时候去给个商户女打下手,丢人不丢人……”
王氏心里撇撇嘴,但在婆婆面前没敢表现。
“大伯是大伯,二郎是二郎。”
现在她相公这幅破身子,就是大伯舍得拉扯一把,也看他身体争不争气。真要是让大伯一辈子养着,王氏自认为,婆婆脸还没那么大。
成天念着大郎大郎,也不知道对人上心些。现在不冷不淡地远着,要银子了就伸手。
王氏嫁过来之后,正恰好碰上大伯考府试的时候。婆婆都不想供这个大伯念书,大伯刚考取了个秀才,自个儿攒下赶考的路费,被她拿来买了燕窝给二郎吃。虽然东西是进了二郎的肚子,但是二郎自己也不知道懵懵懂懂吃下的东西是昂贵的燕窝,弄得他们夫妻两个里外不是人的。
要是当初自个儿嫁的人,是徐家的大伯就好了。若是她嫁的人是大伯,也不用这般在婆婆面前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如今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大伯出的银子。但王氏也就想想罢了,大伯那样的俊才,那娶天仙都不为过。
相貌堂堂,斯文俊俏,连已为人妇的见了怕是脸都红。那些未嫁过人的小姑娘,更是没法提。那是连眼睛都要粘在他身上了。
王氏真是打心底服了那陆氏女,不但干脆利索地拒了这到手的好亲事,转头便做起了生意,赚了大把的银子,把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红红火火的,原本是没爹没娘的孤女,凄凄凉凉的,如今她过得比谁都要好。
整个留南村泰半的人都是帮工,便是婆婆闲暇时同邻里碎嘴,说几句陆氏女的不好。如今渐渐地也说得少了,就怕邻里怒怼回来。
徐刘氏看着儿媳妇一副没有出息的模样,就牙痒痒。
乔树心里打着算盘,算了这一月余买出去的果脯。他同谢泉、周福安,三个人协力奔往各地,拉了一车车的果脯出去。也拉了不少商人来留南村买果脯。
一月少少也买了近万斤的果脯,入账约两千两银子。乔树家就算是风调雨顺地卖个几年的果子,都没有着一个月挣来的钱多。
他兴奋得脸都红了,马车也不驾了,下了车痛痛快快地跑了起来,脚步颠簸,像是喝醉了的人一般。
周福安瞅了一眼,说了句:“出息。”
谢泉牙痒痒,当初这小子出人不意地就买了两千两的银子的蜜煎,现在才能摆出这一副这欠调教的模样。这回也是他拉了很多的生意,出到外面了才知道,这个混混似的小儿,脑瓜子里的主意才多。看着不显山露水的,实则姑娘付给他的工钱,差不多都有近五十两银子那么多了。
真是赚不死他。难怪那么拼命。
谢泉摸了摸自个儿怀里的还剩下的十两银子,心里也很满足。他花了钱给自家婆娘扯来的几块极好的花布料、儿子阿飞爱吃的鸡栗糯,心里甜滋滋的。趁着天还没黑,加快脚程,早点回留南村抱婆娘睡。
大伙都忙活了一个月了,等谢泉、周福安和乔树三人到了留南村,陆清婉也派人把帮了工的人的工钱一并发放了下去。虽然不多,但是一贯两贯地加起来也很可观了。留南村得了工钱的农民,自然笑逐颜开,拿着钱去割斤肉吃,吃得满嘴的油光。
这日子过好了,才真是真心实意地打心底里感激起了陆家和乔家。
除去发放的二百三十贯的劳力花费,购置秘方配料花去一百零三贯,一些必须的用具花费五十贯,剩下的银子两家平摊,约得八百两银子。
做这个果脯虽然赚得不如蜜煎多,但是陆清婉却轻松了很多,就坐在家中看看账本,算算钱就够了。比起以前刺绣,日子更是舒心。
赚也赚够了自己和幼弟生活说必需的银子,陆清婉便觉得已经心满意足了。她本也不是汲汲追求富贵的人,倒是因为生意上面的事情,忽略了幼弟,才是本末倒置。
所以陆家的下人们,经常见着自家的姑娘,大胆地放手让青娘子管事,又提拔了另外一个干练的婆子打下手,专门来盯着果脯的晒制。因为她面色赤红,久了人家便随着青娘子的名字,给她叫了一个红娘子。
这个红娘子,泼辣爽利,很能镇得住人。生起气来的时候,叉着腰来,横眉冷对怒骂人的时候,没有谁敢掺水混假,拿次品来忽悠东家。一旦发现制作的果脯不合格,不干净,工钱还要倒扣。
陆清婉得了这两个青红两个娘子的助力,可是偷得了许多的闲工夫。手头上银子充足了,她便给陆清石买了许多当初舍不得买的书籍,一本本的堆满了整个书架。手抄本的墨香淡淡,印刷版的字迹清晰,不光是陆清石爱看书,便是陆清婉她自己,也买了许多的话本子,风土人物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