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 第28章(第1页)

第28章(第1页)

两三年后,也就是封禅大游行结束后不久,三十八岁的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可以整天呆在皇家图书馆,读各类书籍,接触尘封的档案。武帝不重视史官的工作,反而给他留下了空间。不然的话,那些档案就加密存封了,向不同级别的官员有限开放,还要分出时间段。他伸手拂去那些尘埃,让历史得以清晰呈现,包括不少宫廷秘密,比如汉景帝的登基是靠运气,有些羞于见人的。写史不是揭密,但也会披露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这些东西当中,有时会藏着被掩盖起来的历史真相。

一般历史学家,能够写下真相就难能可贵了,而司马迁道出真相之后还要评价,每篇文章的末尾都有&ldo;太史公曰&rdo;,立场很鲜明。认真读《史记》,会明白什么人才是大历史学家,知识的后面是勇气。所谓读史明智,只说出了一半,大历史学家是大智大勇。

当上太史令的几年间,他好像仍未娶亲,肉身都交给迷宫重重的精神探险了。人类的杰出人物,像他这样的也不少,康德、尼采都是独身一辈子,虽然后者闹过轰动一时的恋爱风波。精神过于集中,肉体可能被遗忘。司马迁一头扎进图书馆,有时把稀微晨光都当成黄昏了。他又时常一副呆相,衣衫陈旧灰头土脸,相亲相不中也是可能的。总之,精神的触角愈是延伸,肉体的锋芒越发迟钝,不像有些人,比如中国的辜鸿鸣、法国的萨特,两种东西齐头并进。司马迁攒钱也很困难,买书和考察都是自己掏钱。武帝给他一点俸禄,并未拨给他研究经费,为他组建写作班子。浩如烟海的史料,他一个人去对付,要钻进去更要打出来。他治史的方式是史无前例的,既是原创,又是开创。历史在他手上,是活生生的历史,千年宛如昨天的历史。他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谨慎而又大刀阔斧地筛选着,日日夜夜地思考着,他自知责任重大,一管毛笔千钧重。一个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的男人,忽视身体再正常不过了。只有到了身体遭切割、不复完整的那一天,他才转过身来对身体高度关注,可惜为时已晚。

年近不惑的司马迁和女人睡过觉吗?

这问题好像不够严肃,但是,很多人都想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报任安书》的激烈程度,以及他提到自己的几句话,会令人作这样的猜测。人们想到了却又不能说,为什么?

司马迁的笔下,可没有这类禁忌。当时独尊儒术,还没有尊到他的的头上,他本人无疑是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产物,不是统治术下的乖孩子。

这些学术问题,不应该是板块状的,它们迫切需要&ldo;思想的细心&rdo;。‐‐这话是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讲的,我读他已有若干年,几乎一直在想:海氏为何把历史性和历史学分开来谈?历史性是一切历史学的前提,文献史要变成问题史,而离开了这个前提的历史学形同故纸堆。海氏的学问纵贯古今,他给学生上课,旨在启发思索,他那无限丰富的知识,无不指向比知识更高的东西。孔子教弟子也是如此,重在传道。孔子甚至说:&ldo;朝闻道,夕死可矣!&rdo;

司马迁为太史令刚好十年,真够辛苦的。他大约娶亲晚,四十几岁才有了一个女儿,后来嫁给杨姓男人。他本该和夫人再生几个孩子,让其中的某个男孩儿继承他的事业。他没做到,为此痛心疾首,深感侮辱先人。早知汉武帝要剥夺他的生育权,他无论如何要提前结婚,生下一堆男孩儿女孩儿。

这期间他已经开始写作,伟大的工程在狭小的寓所内有序展开,并且有点做地下工作的味道。有人曾经偷走了他一些草稿,呈给汉武帝。武帝看了摇头,很不以为然。不过,皇帝对史官的轻视再度起了作用,他没有追问下去,没有派人去烧那些竹简,在他看来,玉女经和长生不老术要重要得多。

司马迁汲取教训,比以前更像一位地下工作者了。夜深人静孤灯之下,他瘦削的身形不时传来几声咳嗽,波澜壮阔的历史,以一手漂亮的汉隶从容书写。

司马迁六

李陵事件的始末是这样:

李陵打仗勇敢被提升为骑都尉,他身先士卒并且待人谦和,在军中声望很高。这两点,李陵酷似爷爷李广。司马迁和他交情一般,虽然怀念他爷爷,欣赏他的为人,但并未与他深交。司马迁交朋友很少,一是他忙,二是他穷。朝廷很多事,他默默看在眼里,回家写到书上。有个人叫李广利,和卫青一样与汉武帝有裙带关系,他妹妹生得天姿国色,这样的女人汉武帝是不会放过的,让她做妃子,称做李夫人。&ldo;南国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rdo;这首诗就是专门讲李夫人的,后世所谓倾城倾国貌,因她而起,可见她美到何等程度。她还有一个哥哥李延年,在宫中谱曲,弄乐器,称为伶人。李延年谱曲,司马相如这种文人填词,皇帝听了很喜欢。李延年也生得有模样,做伶人很有一套,时常向武帝抛去媚眼。以前和皇上&ldo;同起卧&rdo;的韩嫣,现在年纪大了,李延年正好补缺,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和皇上睡到一张床上。这样,兄妹二人轮番侍寝,双双受宠。不久,李广利也开始飞黄腾达了。兄妹三人权倾朝野,司马迁不禁联想到卫青、卫子夫和霍去病。史书有个常用词:外戚专权。封建王朝,这种现象不新鲜。卫青、霍去病能打匈奴,可是李广利呢?武帝绕着弯儿要让他立功,只因碍于刘邦定下的铁律:无大功者不得封侯。不会打仗的李延年带着几万军队到大宛国抢良马,被几千大宛人打得丢盔卸甲逃到敦煌,派人回长安报信。武帝一点都不责怪他,再给他六万人,其中三万是精锐骑兵,外加辎重无数,还是去抢马。武帝下令从各地调集十八万军队,到酒泉作李广利的后卫,为舅子立功封侯,这皇帝花血本轻描淡写。他先封李广利为&ldo;贰师将军&rdo;,因大宛国的良马集中在贰师城。这次李广利抢到马了,好马六十多匹,损兵折将五万人。武帝为他庆功,下令官员和伶人称颂他的丰功伟绩,封为&ldo;海西侯&rdo;,食邑八千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