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彭加木教授失踪之迷?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我住在广州。加木到我家里,曾经放幻灯给我看。我看到了新疆的楼兰、罗布泊,这些景象在南方是一点也没有看到的。

加木这次在科学考察中失踪了。其实,做什么工作,都会有牺牲。为科学事业而牺牲,重如泰山。过去,为了解放祖国,多少人牺牲了。现在要实现四化,也要有牺牲。彭加木是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牺牲了。我们要学习和继承他的精神。他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进,前赴后继。中国科学院还要搞冰山考察,同样是有很大的危险。

后来的人,要认真进行总结。要继续攀登科学高峰。不能因为彭加木牺牲了,就被吓住了。年青一代应该完成彭加木未竟之业。

加木在工作的时候,常常是做完了才吃饭,这与居里夫人很相似。他说,在新疆,买了一个火油炉,饭冷了,就自己热一下吃。

加木这次是对困难估计不足。他自己宣布过考察纪律,不能一个人外出。这次,他是为了节省经费,相信可以找到水井,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一个人出去找水井了。

他的失踪,被劫持的可能性很小,被野兽伤害的可能性也很小,估计是身体不适,倒下去了。

彭加木失踪之后,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给中共中央办公厅发了特急电报。华国锋主席非常关心,作了两次批示。由于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最近两次大规模的搜索,调动部队,调动飞机,都是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批准的。

虽然我已经年逾花甲,如果可能,我仍希望出一点力,参加搜索。加木和我是亲兄弟,他的想法,他的心理活动,我都清楚。我到了现场,我会知道他会往哪里走,可以为搜索提供线索。

我从小与他在一起。虽然后来相聚的时间不多,但是兄弟间总有许多相同之点。来到同样的环境,会产生同样的想法。我的身体状况跟加木差不多。加木能够去的地方,我也一定能够去。我住在乌鲁木齐,心中不安。我总想到罗布泊,到搜索的现场去。

第二天一早,彭浙又找我长时间地谈话。我劝他先休息一会,他却说:&ldo;在这最悲痛的时刻,回忆童年的欢乐,会减轻我的痛苦!&rdo;

他应我的要求,详尽地讲述彭家的历史。他说,&ldo;现在,加木走了,也就算我知道的彭家的历史多一点。&rdo;倘若没有他的帮助,我几乎无法写好本书的《童年》一章。

26年之后的2006年,当库木库都克发现干尸的消息传出之后,八十多岁的彭浙的夫人李丽明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彭加木失踪后,社会上很多传言,尤其是其中的叛逃之说,给家人带来很大压力。李丽明说,&ldo;现在若找到的真是加木的尸体,谣言不攻自破了,我们心上的疙瘩也解开了&rdo;。

◆做科学的&ldo;铺路石子&rdo;

回到乌鲁木齐之后,是那么的忙碌。1980年7月21日,我应《新疆日报》之约,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还连夜赶写了一篇《做科学的&ldo;铺路石子&rdo;》,宣传彭加木精神。这篇文章后来全文发表于1980年8月5日《新疆日报》:

在新疆科普创作协会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我听到一位科技工作者谈到这样的例子:他在写完一篇关于液氨的论文之后,为《新疆日报》写了一篇关于液氨的科普短文。这两篇文章都发表了。那篇论文,只有几位专家读了,没有多大反应。出乎意料,那篇科普短文却赢得许多读者。特别是广大农村读者从中懂得了液氨与氨水的区别,液氨的原理、优点和使用方法,对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件事生动说明了科普工作的作用。有人常以为科普文章&ldo;不登大雅之堂&rdo;,是&ldo;小玩艺儿&rdo;,堂堂教授、工程师不屑于写这类&ldo;低三下四&rdo;的东西,甚至还有人把科技工作者业余从事科普创作是&ldo;不务正业&rdo;。其实,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堂堂正业,是很值得提倡的工作。任何科学技术,只有通过普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许多着名科学家,都十分重视科普工作。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到世界各国作了近百次的科普演讲,通俗解说相对论,还写了许多普及相对论的书籍。华罗庚教授来新疆时,曾多次作过关于优选法的通俗讲演。彭加木同志制作了一套普及植物病毒知识的幻灯,一边在新疆各地考察,一边沿途给群众放映幻灯,亲自解说,进行科普工作。此外,像钱学森、竺可桢、李四光、茅以升、林巧稚、苏步青、朱洗等,都不愧为&ldo;堂堂科学家&rdo;,曾亲笔写下许多科普作品。凡是深知科学的人,同时也都深知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青少年们今天是科学的客人,明天是科学的主人;今天是科学的后备军,明天是科学的主力军;今天上课堂,明天上战场。只有培养千千万万的科学的登山队员,才能把胜利的旗帜插上科学之巅。

最近,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教授的文集出版了,他给文集取了一个颇为奇怪的名字‐‐《龙虫并雕斋文集》。这是因为人们常把科学论文誉为&ldo;雕龙工作&rdo;,把普及短文贬为&ldo;雕虫小技&rdo;,而王力教授则力主&ldo;龙虫并雕&rdo;,他既写洋洋几十万言的学术专着,也写千把字的普及文章。王力教授虽然谈的是文学理论的研究与普及问题,其实,也适用于自然科学。科技工作者(包括教育工作者)应当像王力教授那样,来个&ldo;龙虫并雕&rdo;,既&ldo;雕龙&rdo;‐‐从事科研,又&ldo;雕虫&rdo;‐‐从事科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