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且说某个乡下,有叔侄二人。那侄子因要去服兵役,又未曾娶得妻子,便将家中房屋,并用全部家当置下的两只公猪,四只母猪托付给了叔叔照看。&rdo;
底下有人听得好笑,调笑道,&ldo;莫非那猪随后成精了?&rdo;
戴良在台上一本正经道,&ldo;那猪成未成精我且不知,不过看阁下精光外露,似已得道啊!&rdo;
&ldo;去你的!&rdo;这是绕着弯着骂他是猪么?
又有人催,&ldo;别打岔,快讲快讲!&rdo;
戴良这才接着道,&ldo;十年后,这侄子因在边关立功,得以服完兵役回乡。找到叔叔,讨要原先的房屋及猪。叔叔很爽快,两间房,六只猪。两公四母,分毫不差,物归原主。&rdo;
底下一众公子小姐听得懵了,这不是很好么?还值得讲个故事?
戴大嫂却是微微一笑,听出点眉目来了。
宁四娘也会过意来,跟听不懂的人解释,&ldo;那猪这么多年,怎么可能没生小猪?这事,只怕有得扯。&rdo;
果然,就听戴良道,&ldo;此时,侄子就见叔叔家一共有大大小小,三十二头猪。而叔叔家这些年靠着这些大猪生小猪,小猪又生猪,已经给两个儿子都盖起了新瓦房,娶了新媳妇,养出了满地的孙子孙女。而侄子家的两间屋,因年久失修,还当过猪圈,已是破烂不堪,须得推倒重盖。于是侄子便跟叔叔说,起码要分他一半的猪,再帮他建两间新房方可。&rdo;
有些聪明人,已经听出戴良要讲什么故事了,&ldo;这个要求不过分。只怕那叔叔不愿,要打官司吧?&rdo;
戴良一挑大拇指,&ldo;正是如此。旁的废话少说,横竖最后这侄子是一纸诉状,把叔叔告到衙门。衙门把人带到公堂,叔叔只是一口咬死了,说侄子当初给的就是两间屋,六只猪,他如今分毫不差的还上,凭什么要多还?况且这么些年,侄子那些猪早就或老,或病的死了,说来这猪分的还是他的家产。如今他都没向侄子讨要养猪钱,已经算是厚道,怎好告他?真是良心坏了。&rdo;
台下众人纷纷大骂,&ldo;这也太无耻了些!这等刁民,就该打他板子!&rdo;
可也有人道,&ldo;若按理说,倒也没错,谁让侄子当初没跟叔叔立字据说清楚呢?&rdo;
旁边顿时有人驳道,&ldo;那你若跟你亲叔说件事,也敢去白纸黑字立字据?&rdo;
那人不语了。
确实,若父母不在,礼法之中,叔伯就是跟父亲一样,最亲近的长辈。跟他立字据,相当于儿子要跟老子算家财,不被人戳断脊梁骨才怪!
又有人问,&ldo;那县官怎么判呢?&rdo;
戴良道,&ldo;那县官就跟方才那位仁兄似的,说,既然说好了是两间屋,六只猪,又没个字据,就只能这么判了。&rdo;
众人纷纷大骂,&ldo;这县官糊涂!一身书呆子气。后来呢?&rdo;
戴良道,&ldo;后来这侄儿不服,执意要告,惹恼了县官,索性将他打了一顿板子,关进大牢,送去服三月的苦役。&rdo;
众人更加气愤,&ldo;这是哪里的糊涂县官?若真有此事,且报上名来,我去告他!&rdo;
听及此,宁四娘已然开始微笑,眉目间有说不出的笃定与自信。
第207章美差
台上,戴良呵呵笑着一拱手,&ldo;谢过诸位兄台高义。不过此事还没完。过了月余,该县忽地来了伙窃贼,专偷各家的鸡鸭猪狗。官府命衙役到十里八乡都敲锣打鼓,让大家小心,提防小偷。有些要买猪的,更要注意别买着偷来的猪。可叔叔家的生计,如今有一大半是靠卖猪维持。这日两个儿子又杀了头猪,正拖到集市上卖,却被人举报,说他家和贼人早有勾结,这些年,卖的多是赃猪。而他家盖的房子,用的也是赃银!官府接到消息,自然得把叔叔家的两个儿子和猪肉都拖回去审问。叔叔接了消息,赶到公堂便说,&lso;我家可没有赃猪,全是我侄子给的六头猪养出来的好猪。我家的房子,也是用那些卖猪的钱,盖的好房子呀!&rso;&rdo;
听他这么惟妙惟肖的模仿着,底下已经有人喝起采来,&ldo;这县令高明!如此不费一兵一卒,便逼得这叔叔当庭供认了。快说,最后如何判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