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林则徐传翻译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1780年,林宾日参加乡试,因&ldo;第三场病目未与 &rdo;,没有考中举人。继续当私塾先生,收入并不丰裕,当时仅够分期顶还其父生前积欠的债务、廪生的津贴,当然不足以养活一家,因此妻子和他们先后养育的8个女儿,都从事女红,剪札&ldo;象花生&rdo;,&ldo;遂贸真值,以佐家计 &rdo;。

因林则徐后来位列清朝名宦,时人就有意隐讳他的家史,把他家和赫赫有名的&ldo;闽中甲族‐‐福州东林联系在一起,说他&ldo;家传五尚书 &rdo;,是簪缨世胄、封建官僚贵族后裔。也有人说&ldo;林氏自唐后即为闽中甲族,前明科第尤盛,史称其三世五尚书,皆以清德著 &rdo;。这些说法都牵强附会。所谓&ldo;三世五尚书 &rdo;,是指明成化至万历间的林瀚一门。其实用林则徐自己的话,就可足以说明。他在青少年时代的读书札记中写道:

瀚为南兵尚,子庭机为南礼尚。庭机子□,字贞恒,礼部尚书;□弟烃,南京工部尚书。瀚次子庭枊,先为南工尚,所谓三代五尚书是也。

这与当时远在福清县杞店乡的林氏,世系毫不相干。林则徐把他们看作先贤,并没有当成自己的先世。封建地主阶级及其史家硬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无非是在宣扬&ldo;世宦家族出良裔 &rdo;,仿佛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是在他先辈积累的&ldo;清德&rdo;庇荫下出现的。

其实,说林则徐出生于下层封建知识分子世家则较为恰当,祖父林正澄落魄中州,是一个穷教读先生,在他晚年,林则徐伯父和父亲也以教读为业。父亲林宾日虽然有着廪生的固定津贴收入,但,实际上已是&ldo;自食其力 &rdo;,主要靠脑力劳动和部分体力劳动为生的自由职业者了。林则徐的母亲和姐妹们则搞一些手工艺劳动来贴补家用,&ldo;迁就度日 &rdo;。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摆在下层封建知识分子面前的出路,无非是两条:要么&ldo;学而优则仕 &rdo;,靠科举制度挤进封建官僚门坎,企望高官显贵;要么沦落潦倒,贫穷一生。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在科举入仕的道路上苦心奋斗,耗尽了精力,朝思暮想的是金榜题名,获取封建官僚的身份地位。虽然没能达到目的,但他仍未放弃努力,进而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所以,当林则徐一来到人间,他的父母就已经为他设计了一条&ldo;学而优则仕&rdo;的人生道路。

林则徐4岁那年,其父林宾日就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那时,林宾日在本城罗姓人家的私塾里教书,他把儿子带到那里, 常常抱在膝上,&ldo;自之无以至章句,皆口授之 &rdo;。教他口头跟读。7岁时,便教他作文。一直到12岁,林则徐跟随父亲,就学于文笔书院。他后来回忆说:

府君之教,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已之道,罕譬曲喻,务使领悟而后已,然未尝加之笞挞,即呵斥亦绝少。

又说:

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粟手皲,恒至漏尽。

由此可见,林则徐父母望子成龙之心情多么迫切。

由于父亲的谆谆诱导,加上自己的发奋苦读,少年林则徐文才出众,被誉为&ldo;神童 &rdo;。一次,有人试他的才学,出了一个上联&ldo;鸭母无鞋空洗脚 &rdo;,他马上应对&ldo;鸡公有髻不梳头 &rdo;。还有一次,老师带着学童们游玩彭山绝顶峰, 出&ldo;山&rdo;、&ldo;海&rdo;二字, 试叫学童们各作一对七言联句。当其他学童还在冥思苦想时,林则徐第一个吟出 :&ldo;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rdo;于此,林则徐&ldo;以童年擅文名 &rdo;。 林宾日曾说 :&ldo;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rdo;林则徐的&ldo;擅文 &rdo;,不仅靠培养引导, 更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换来的。

1796年,12岁的林则徐岁试中佾生,应郡试第一。

第二年参加科试,中秀才,即入鳌峰书院读书。他的应试之作《仁亲以为宝》是一篇华丽的八股文,是现存林则徐最早的文章。当时被人们大为推崇,收入《制义丛话》卷十七中。

少年林则徐家庭生活比较清苦。林家每到除夕之夜才难得地吃上一餐算是佳肴的素炒豆腐。也只有在除夕之夜,挂在壁上的油灯才有两根灯芯。为了读书,林则徐&ldo;每典衣以购之 &rdo;。有一段时间,他还在闽县衙门内兼做知县房某的书廪(抄写员),以其所得聊补读书费用。鉴于这样的家境,当时就有人劝林宾日让其儿子改业,读书进仕观念很深的林宾日当然不会同意,&ldo;惟笑不应 &rdo;。林则徐刚刚懂事, 看见母亲和姐姐们都为生活而忙碌,&ldo;往往漏尽鸡号,尚未假寐&rdo;,深感不安,&ldo;请代执劳苦,或推让饮食&rdo;。母亲和父亲有着同样的观念,她对儿子严肃地说 :&ldo;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rdo;父母的言传身教, 更激起了林则徐发奋攻读的决心。

林则徐的父母还在同情下层人民痛苦,不满官僚地主巧取豪夺、贪污中饱方面,给幼小的林则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母&ldo;视人之急犹己家, 虽至贫再三, 尚阝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难,忘乎其为屡空也 &rdo;。他儿时亲眼看到父亲把米送给困穷如洗的三伯父,自己和母亲忍饥挨饿,还告诉他说:&ldo;汝伯父来,不得言未举火。&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