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基建高手在红楼 百度 > 第142章(第1页)

第142章(第1页)

“两位,我想你们能记住,我让你们做的这‘稽查队长’,不是说你们看谁做得不对,伸伸手指就可以指责对方,甚至说罚钱——是,从今天起,你们确实是有这个权力,可以做这样的事。但是你们要晓得,我交到你们手里的,并不是权力,而是责任!”

“是让桃源寨五千人远离血疫,让你们的父老乡亲们平安康健的责任!”

贾放的话落在旁人耳中,或许还有些令人生疑:这咋就不是权力了呢?都能罚钱了。

但是赵五光和王二郎在贾放目光的注视之下,应是都体会到了他言语里的深意,两人同时跪下,朝贾放行了大礼,异口同声地道:“愿听贾三爷的吩咐。”

第67章

贾放对全村这一开诚布公的详细讲解,打消了村民们心中不少疑虑。

原本桃源村的村民们怕得要命,觉得接纳了余江的移民,少不了会有人染上来自余江的鼓胀病。现在贾放这样把疾病的传播原理讲清楚,土著们就不再慌了,一个个打算回去好好教训家里的熊孩子,让他们好好听话。

而从余江来的新移民,原本都觉得命运未卜,生怕在新的地方受到不友善的对待。他们来之前听了不少传言,说是和他们一样从余江送出,被别地收容的乡民,要么是被赶到荒野之间任由他们自生自灭,要么是被严密看管起来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可是现在听贾放说的有条有理头头是道,新移民知道贾放能有法子阻止这病的“过人”,登时有几个人当着贾放的面哭了起来:“天老爷呐,您若是早几个月能去我们余江,大伙儿也不至于遇上这样的惨祸了。”

这一下子提醒了贾放,他应该把这些关于血防的内容写成条陈,找个途径递上去,让全国更多州县的人知道这种防治方法才好。

刚想走,又有几个余江来的新移民拦住了贾放。

“青天大老爷,您一定是药神菩萨转世吧!”

贾放:……对不起我真不是。

“您懂得那么多,知道这病怎么防,也一定知道这病怎么治吧?”

贾放的心有点儿往下沉,心里说了声“对不住”。

可是拦在贾放面前的妇人已经是珠泪纷纷,冲着贾放就拜了下去:“我们那口子病了好几个月,找了多少郎中都没有用。大老爷好心,让我们住,给我们吃……可是这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妇人满脸写着:只要人能好起来。

“小妇人只求问大老爷一句,我们那些已经得了鼓胀病的人,还有的救吗?”

贾放沉吟半日,说:“自然是有的救。”

他记得《血防手册》上有写,血疫发作,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急性病发作几天之内人就挺不住了,而慢性病拖上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

这些新移民能撑过好几百里的跋涉,来到桃源村,活下来的人之中,除了健康人之外,应该都是慢性病人了。这些慢性病人只要得到良好的照顾,延长其生存期应当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他才点了头,但是言语里依旧有保留:“生病的人,千万不要急着劳作,且宽心养病。到了这里,就算是你们实在没法儿下地,也总能找到法子养活自己,有口饭吃。

“病人加强营养,精心照料,自然……自然会慢慢好起来。”

贾放的语气里有那么一丁点儿的不肯定,就被面前的妇人听见了。她极度失望地抬起头,看了一眼贾放,眼泪水继续扑扑簌簌地掉落,但依旧恭恭敬敬地拜了拜,道了声谢,才退到一边。

贾放心里也不好过,他当然知道这些病人是有药可救的——只是这些药的诞生,凝聚了人类千百年与疾病斗争的全部努力。他真的,没有办法在这个时空里把那些药物一一都制造出来。这吡喹酮,既不是抽水机,也不是自来水龙头,他真的变不出来啊。

所幸新来的移民没有多纠缠,生老病死对他们而言,当是上天注定,无可更改。在贾放这番“假大空”的言语安慰之下,这些乡民也没生出什么怨怼之心,安安静静地退去。

这却让贾放更加不好受——从潇湘馆拿到的《血防手册》,就像是作弊利器一样。可是他连作弊利器都有了,却还考不了满分——这种感觉,实在让人太难受了。

——当初他为啥没有去学医科或者化学呢?

正在贾放望着乡民们远去的身影发愣的时候,陶村长来了,冲着贾放就喊:“三爷,喜事,大喜事!”

“邻镇来了个郎中,说他能防治鼓胀病。”

“真的?”贾放一听大喜。古代人民的智慧也绝对不容小觑,这不就来了个有料的?

他马上动身,匆匆跟着陶村长去见那位“郎中”。

来人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穿着布衣短衫,背后背着斗笠,手里提着个药箱,脚上则是一双快要走散了的草鞋。

“你是郎中?能治这鼓胀病?”贾放问对方。

“谁说不是呢?”青年一开口,便是浓重的北方口音,倒和贾放的京城口音相得益彰。他说着便慢慢拜下:“学生张友士,见过贾三爷。”看情形,是陶村长带他来见贾放的时候,就已经预先透露了贾放的名姓与身份。

而他口称“学生”,应是身上有个童生之类的功名。

贾放登时睁大了眼:“你就是张友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