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见王言断然相拒,李雍亦沉着脸眼观鼻鼻观心。“如此,老夫亦无法可想。”
王言不以为忤,又转头笑问李长安:“长安,你可有什么法子?”
“王公!”李雍不满地喝止。
“古有甘罗十二岁拜相,今有长安八岁解朝廷之困。李公,这岂非千古美谈?”王言笑道。他向来美姿容,这一笑的确风神如玉。
李雍闻言顿时更加不满,直白道:“王公,君臣和睦,方为社稷之福。”
王言却付之冷笑。“李公可知,陛下正位至今,从未拜见太后!”
——他连太后都不放在眼里,何况是我?
李长安默默地将王言的话补完,暗自心道:弄权!
在后世地球位面,明朝嘉靖帝的大礼仪之争当真只是为了给他死去的亲爹在宗庙争一席之地么?不是!实际上,是嘉靖帝要从杨廷和的手中争权。
如今,王言铁了心要崇安帝认先帝为父当然也不是为了先帝,也仅仅只是为了能在崇安帝手中争权。事实上的辅政王言仍不能满足,他还想要大义名分,让皇帝也不能动摇他的地位。
想通此节,李长安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扭头看向李雍。看清楚李雍这段时日以来愈发银白的头发和更加深刻的皱纹眼袋,李长安更是一阵悯然。
——爷爷年事已高早已无心朝政,而王言辅政却成定局。看他的性情是睚眦必报,今日若是开罪了他,将来难道还要爷爷为了儿孙的前程,舍下脸面去求他么?
“我有办法……”李长安轻声回道。
“长安!”李雍霍然起身,高声怒吼。
“李公可知,宁郡王已悄然赴京,如今人就在青州!”王言亦厉声道。
惠宗皇帝生前就已定下规矩:各地诸侯王无旨不得离开封地。宁郡王选在这个时候赴京,委实狂妄无礼,视祖宗礼法于无物。
李雍亦不悦拧眉。
“棋子,王公早已布下。只是您身在局中,自己疏忽了!”眼见李雍默然无语,李长安趁此机会又飞快地加了一句。
李雍闻言,不禁又是一噎。原来这道题还有第二种解答方式么?
王言皱眉沉思了一阵,却始终犹如云山雾罩。过了一会,他愧然笑道:“李郎请讲。”
“陛下进京,走的是哪道门?陛下服丧,穿的是哪套衣?”
——既然这是王言坚持要做到的,那就别再拉先帝下水了吧。新帝以礼制发难,那么同样以礼制绝他生路,也算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李长安话音方落,王言即刻激动地直拍大腿。“长安奇才!”
自从汉初叔孙通劝谏汉高祖定礼制起,帝王家的礼制规矩从来都是最严格最清晰的。此所谓:非礼仪齐备,不可显贵于世人。
在大陈朝,皇帝进出皇城走的是正南的苍龙门,皇太子走的是偏南的升贤门。至于服丧环节,子为父服丧,穿的丧服为斩衰;侄儿为堂叔服丧,穿的丧服只是小功。
自认承续大汉荣光的大陈终究不是礼法森严的大明,能够决定皇位归属的终究是皇权而非礼制。汉时权臣霍光废黜刘贺,这对崇安帝无疑是最为惨烈的前车之鉴。他奉旨来京继位,心里却很明白若他将自己的心思提前暴露出来,太后与王言必定翻脸将他踢回幽州另选明君。因为不想煮熟的鸭子飞了,未正式登基前崇安帝对太后可谓是言听计从。是以,他进皇城走的是升贤门,服丧穿的是斩衰,早已失了先手。
心腹大患一夜解决,王言实是神清气爽。临走前,他不禁拍着李长安的肩头笑道:“长安帮了外公,外公自然也知投桃报李。今日得罪长安的那两名小吏,外公已经处置了。你是名门子弟,若是有谁不长眼得罪了你,只管来告诉外公!哪需你自己动手?”
王言这两句话当真是云淡风轻不费吹灰之力,可李长安却绝不会错过他说到“处置”二字时眼底一闪而逝的冷意。这股冷意竟教李长安的背上霎时沁出了一层冷汗,他立在冷风之中,竟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两条人命,竟死地这么轻松!
李长安的脑中好似刮过了一阵飓风,不仅卷去了他所有的思想,就连他浑身的血都要凉透了,可王言却步履轻松地大笑离去。
望着志满意得而去的王言,李雍久久才叹了一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朝堂,从此多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