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战犯改造所见闻免费 > 第111章(第1页)

第111章(第1页)

散布迷信险挨斗功德未满转秦城

打胡乱说揪住不放

可能是由于学习组长晚上作汇报时,指出我在散布迷信而把我说的两个13人乘机摔死的事全部报告了,第二天上午学习又遇上是倒霉的12月13日,不过是星期日而不是星期五,本来平日是星期日休息,这几天因为思想波动大,所以星期天上午也学习座谈特赦问题,下午才休息。

学习组长咳了一声,便传达管理员的指示:0063(我的代号)昨天不仅是散布迷信思想,说两次飞机失事都是13人,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叶挺将军等遇难的飞机,报纸上和文件上都是4位,为什么要和戴笠乘的飞机13人去拉平,这就不是迷信问题,0063要好好挖一挖思想。

听这话我就感到问题有点麻烦了,听组长的口气,他是作为散布迷信思想去汇报的,为什么要我挖思想,把4个人说成13个人,这不是在继续反共的思想在作祟吗?还可以听得出这是管理员指出要批斗我。平日我打胡乱说时同学们揪住我不放,管理员总是一再出来给我解围,今天怎么把本来可以作为迷信的小事却要我挖思想?这里面大有文章,我越想越严重,管理员说报上、文件上都是称&ldo;四烈士&rdo;,我偏说有13个,那不是希望多死几个共产党员才甘心吗?我一边在想,一边自己提醒自己要沉着应付,可能还会确有位受过组长指点的先进分子要对我轰炸。

千万不能手忙脚乱,我一边在想,还没有说出其他九个人的时候,果不出所料,便有人向我开炮了,我这个老靶子是不在乎几发炮弹的,听听也是一种乐趣。几个人异口同声,无非是说戴笠捧死时是13个人,也硬要把叶挺将军死也说成是13个,这就是站在反动立场来发泄对共产党人的仇恨。他们的帽子越扣越大,我这笨脑子却真给他们轰开了一条口子似的。便正当他们口沫横飞时,技把手一摆,&ldo;我可以数出13个人来!&rdo;掌握会场的学习组长连忙制止其他的人发言,而几位炮手还没有过足瘾,哪里会听他的,当他们还在抢着向我拉炮时,管理员出现在学习室门口。这回他不是站一下就走的样子而是拖过一条没有人坐的小凳坐在门口,他把叼在嘴上的香烟取下来弹了一下烟灰,轻轻地说一声:&ldo;让他讲吧!&rdo;这四个字真有如张天师的灵符一样也比钟馗大喝一声都有效,一下便鸦雀(这两个字用得很恰当,我自己为自己鼓掌)无声。我九分得意地把左手伸出,右手去掰左手指头,&ldo;四名烈士,三名飞机驾驶员&rdo;,有人又沉不住气,想在管理员面前显示自己一下:&ldo;飞机驾驶员是三名吗?&rdo;我看也不看他只回答四个字:&ldo;这是常识。&rdo;

言多必失自知理亏

我又继续数下去:&ldo;叶挺将军的夫人李秀文、女公子扬眉、男公子阿……&rdo;&ldo;阿什么?&rdo;&ldo;记不清,只记得叫阿,还有18集团军的一位参谋,姓名已忘。&rdo;我停了一下,真有点想不起。又是一阵炮弹飞来,不知是第几灵感帮助了我,我正在想起戴笠的飞机本来是12个人,在天津时,一位大资本家黄顺伯想搭这个特务头子的飞机去上海,而使自己增添身价,结果摔死了,这一启示使我想到叶挺将军等的飞机正要起飞时,在西北追随共产党多年一位叫黄齐生的绅士,也是想借此抬高身份,带着他一个孙子也上了飞机,这样便凑成13个了。当我正在舒一口气时,我才发现管理员早拿出笔记本在记录我数出的人名,当我凑成了13个之后,他便把凳子放回原处,向学习组长说声&ldo;继续昨天的学习吧!&rdo;这自然是关照不要再半批我了。

又过了两天,可能是管理员向上级单位去核对了一下,学习组长才悄悄警告我,以后这些事不要再打胡乱说,这不等于一般思想问蹰,而是涉及到党内的机密问题,我当然连连表示:下次注意。

我特赦后,1964年和1976年曾两次去延安,看到延安的&ldo;四&iddot;八&rdo;烈十陵墓只有叶挺、王若飞、博古(即秦邦宪)、邓发四位烈士并排在一起。毋怪许多人以为那次遇难便是四人。我无意中说出13人,几乎惹来一场麻烦,言多必失,是十分有道理的。

牢骚满腹至理名言

1960年的春天已悄悄地越过高墙、铁门,溜进了功德林监狱,战犯改造院内的柳树也由枯黄变得有点青绿,春天已降临人间,但却没有进入战犯的心房。自第一批特赦战犯10个人走了之后,每个人(肯定是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牢骚,过去不懂得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当了10年犯人,坐了10年牢之后,的确对此两字认为真是至理名言。我虽没有考证出自何人之口,但这发明创造真可誉为天才大发明。书呆子庞镜塘说是《儒林外史》上首先提出这两个宁,许多人都不同意,因为这部书的作者没有坐过牢,他不可能有此体会。认为只有坐过牢,而且长期坐牢才能把一肚子怨言概括成这样两个字。不管那是谁发明的,犯人不满意的事总比别人多,这是真理。

过去虽然在生活上战犯们有不少牢骚怪话,但毕竟是无关切身利害的小事,而今眼睁睁看着别人获得了自由,自己还得坐下去而且不知要再坐多少年,犯人虽然是度日如年,而刑期却往往是以年来计的,我们虽然不审不判,事实e已是10年过去了。每个人最留心的一句话,一直没有听到有人说出:&ldo;再过多少时候还来一次特赦。&rdo;所以闷在肚子中的怒气就不是一挑两挑,而是可以用火车车厢来衡虽的。不过这些人都是走南闯北惯了,都懂得一条秘诀:&ldo;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do;。刚开始说了一大堆不满意的话之后,管理人员不加指责,只叫大家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翻来覆去搞了两个多月,都搞得疲乏不堪,所以都采用了&ldo;鸣金收兵&rdo;、急流勇退的一招,把这件大不满的终身赶事暂时搁起来。所以从表面上看,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