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战争指导课 > 第74章(第1页)

第74章(第1页)

戈林有一次曾对韩德逊爵士说,当时机一到&ldo;必须作出决定的时候,一切全都由元首作出决定,我们中间没有任何人能对他产生影响。&rdo;[作者注:韩德逊爵士:《辱命记》,(1940年版),第282页。]

劳希林还写道:

&ldo;我常有机会回顾我自己的经验,但我必须承认,和希特勒在一起时,我时常感到他有一种魔力统摄着我,象是一种催眠术,直到后来,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它摆脱掉。他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对他随意地贬低或是漫骂都是不应该的。他简直是一个伟大的巫医,而我们则好象已经退回到野蛮国家的时代,巫医成了我们中间的皇帝。&rdo;[作者注:转引自劳希林编:《希特勒讲话录》,(1939年版),第254页。]

这种说法是真实的。希特勒是他那个时代中野蛮精神的产物,他与这种精神的配合就象手与手套一样默契。这就是他的无上权力的来源,并使他成了德国人民的魔术师。

三、希特勒的外交政策

&ldo;国家社会主义&rdo;的原理,曾杂乱地分散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这本书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也不象一般人所说的,是一个疯子的废话。它是一种默示录,一本启示录。希特勒的良知与潜意识中的灵感,就是从中流露出来的。他在后来的演讲词中,虽然常常修改他的原有意见,但是应该记住,这本书是二十年代中期完成的。那时,很少有人对前途提出深远的打算,何况希特勒当时还没有取得政权,但他却已有了整个的计划;而且在那个乱糟糟的时代,它并不只是一张蓝图,这个计划实际上已在被执行了。

在马克思主义中,基本原理是阶级斗争的经济决定论,而在国家社会主义中则是种族斗争的生物决定论。希特勒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他认为&ldo;生活中永恒的法则是为了生存而进行不断的斗争。&rdo;[作者注:《我的奋斗》,(英译本、1939年版),第554页。]他还说&ldo;要想生存就必须战斗。在这个世界上,永恒的斗争是生命的法则;谁不想斗争,谁就没有生存的权利。&rdo;[作者注:同上,第242页。]

关于种族问题,他曾对劳希林这样说过:

&ldo;&lso;民族&rso;这一概念已经毫无意义了……&lso;民族&rso;,只是民主和自由主义的一种政治手段。我们必须以种族的概念来代替它……根据历史传统性的民族观念,这种新秩序是难以想象出来的,只有根据超越民族界线的种族观念才能做到……我非常清楚,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是没有象种族这种东西存在的……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我需要这样一个概念,以取消历史传统的旧秩序,而建立一个完全新式的,反历史传统的秩序……由于这一目的,种族的概念对于我是非常有用的。……法国人用民族的概念,国家社会主义也将把革命推送国外去,并且要重新改造这个世界。

我要使德国国家社会主义所实行的选举程序在整个欧洲和全世界都生效。在民族中的积极分子,即战斗性的北欧分子[作者注:&ldo;北欧分子&rdo;,是指具有北欧式人生观的人,而不是指有北欧血统的人。],又将升起,成为统治阶级,统治那些商店老板,那些和平主义者和清教徒等。&rdo;[作者注:《希特勒讲话录〉,(1939年版),第229-230页。]

希特勒的外交政策是以他的生物斗争观念为基础的。强权就是公理,不仅在森林中是这样,在国际事务中也是如此。强国征服弱国,也就是适者生存。希特勒认为,未来将被他的优秀种族,尼采哲学中的超人所控制,而不是由马克思想象的无产阶级,也不是资产阶级来统治。由于他的种族思想超越于所有的阶级民族之上,所以共产党和民主人士都反对他,把他当作共同的敌人。

从这个概念中也就产生了希特勒的拿破仑式梦想,即他对未来的设想。它与拉斯卡斯所记录的这位法国皇帝的思想是很相似的。[作者注:参见本书第三章。]拿破仑想的是法国,希特勒想的是统一欧洲。他要消除战争的根本原因,根除布尔什维主义的威胁,使欧洲摆脱国际资本主义的枷锁,把欧洲大陆置于德国的监护之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决定采取四个步骤:1废除凡尔赛条约,2使奥地利与德国边界上的一切日尔曼少数民族都归德国统治,3从经济上控制欧洲,4在东欧建立一个&ldo;生存空间&rdo;,即占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并使它成为殖民地。

头三个步骤以及它们的影响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们在下一章中将讨论到;第四个步骤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有详细的叙述。

在二十年代中期,希特勒准确地看到,虽然法国是&ldo;德国的死敌&rdo;,但英国却是他的问题的重心,他说,三百年来,英国的政策是要使欧洲各国彼此对立,形成一种权力平衡。这样它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追求不列颠世界政策的伟大目标。所以,对于英国来说,看到德国失去欧洲强国的地位并不是一件好事。

他还说,英国总是想&ldo;阻止任何一个欧洲大陆国家获得世界性的重要地位……法国所期望的则是阻止德国形成一个完整的强国,这样法国就能保住它自己在欧洲的霸权。&rdo;所以,&ldo;法国外交的最终目标与英国政策的最后趋势必然是背道而驰的。&rdo;[作者注:《我的奋斗》,(英译本,1939年版),第504页。]那么,德国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政策如何才能从中渔利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