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战争指导课 > 第10章(第1页)

第10章(第1页)

&ldo;经常地对外怀着敌意的生活。会引出一种准则,即主张侵略、征服和复仇,而使和平的合作遭到拒绝。相反地,内部和睦的生活,则会导致另一种准则,即产生一切都和谐合作的美德‐‐正义、善良和诚实,尊重每个人的要求。&rdo;[作者注:《伦理学原理》(1892年版),第一卷第471页。]

&ldo;在每一个社会中,敌意的伦理现念和友好的伦理观念是随着内外的条件而同时容纳的,因此也就会形成一个感情与观念自相矛盾的集合物。&rdo;[作者注:《伦理学原理》(1892年版),第一卷第316页。]这样,就有&ldo;两种义务和道德,以相似的方法受到指责与赞扬,但是当其中之一(如友好准则)与伦理概念结合在一起时,另一个(即敌意准则)就不会与之发生联系了。&rdo;[作者注:《伦理学原理》(1892年版),第一卷第324页。]

所以,人类的行为是以两种不同的推动力为基础的:一种是自然提供的,是天生的,因而也是本能的;另一种是社会环境的压力。一个部落要想生存,它的成员必须要有在战斗中自愿牺牲的精神;一个部落要想维持自己的结合,它的成员必须服从部落的戒律。戴维指出,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关系是孤立、猜疑和敌对的;但是,在部落之内,共同利益却能促使他们一致对外,内部团结起来进行自卫。这样,在自己的部落(内集团)和其它的部落(外集团)之间就出现了差别。在&ldo;内集团&rdo;中,和平与合作是本质,而对待所有的外族人,他们天生的感情就是憎恨与仇视。这两种关系又是相互关联的。为加强他的论据,戴维又引用了萨默所著《民俗学》中说的一段话:

&ldo;为了同外族人进行战争,要求内部保持和平,免得内部的不和减弱了&lso;内集团&rso;的战斗力量。为了防止争吵和增强纪律,也要求&lso;内集团&rso;内部要有政府和法律。这样,和平与战争就相互其作用,相互发展,只不过一个是在集团内部,另‐个则体现在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中。内部团结越密切,他们就越强大,战争也就越激烈,于是内部的组织与纪律也越紧密。&rdo;[作者注:莫里斯&iddot;r&iddot;戴维著:《战争的演进》,(1929年版),第16页。wg萨默著:《民俗学》,(1905年版),第12页。]

因此,出现了两种道德标准,或称为两种道德态度:一种是对&ldo;内集团&rdo;来说的,另一种是对&ldo;外集团&rdo;来说的。这两者的出现都是为了同一利益:&ldo;在对外战争中,杀人、抢劫,实行血腥复仇和掠夺妇女,都是有功的&rdo;;而在&ldo;内集团&rdo;中,则不能有这些行为。[作者注:见戴维著《战争的演进》,第17页。]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前前后后的关系中是理解了这一点的。例如,色诺芬曾使居鲁士反抗其父王的教诲。居鲁士的父王告诫儿子:一个将军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主谋者,一个骗子,一个小偷,一个强盗。于是,居鲁士反驳说,这和课堂里所学的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正好相反。这时,他父王回答说:&ldo;那些课程是为朋友和同胞而设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教导是有益处的,但是,对于你的敌人则有所不同。难道你不记得,对于他们,那是教你去加以危害的。&rdo;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篇中曾让波勒马库斯回答苏格拉底的提问:&ldo;什么是正义?&rdo;并回答说:&ldo;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rdo;[作者注:柏拉图著:《理想国篇》,卷一第334页。]霍布斯在他的《利维坦》一书中声称:&ldo;在战争中,威力与欺骗是两大美德。&rdo;[作者注:《利维坦》第一部分第8章。]这一说法暗示,在和平时期,它们就是两大罪恶。大卫&iddot;休漠在他的《随笔及论文集》中写道:在战争中,&ldo;我们收回了我们的正义感和同情感,并且让非正义和敌意来取代它们。&rdo;[作者注:《随笔及论文集》1772年编,第2卷第273页。]只要浏览一下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版的任何报纸,就可以向带有疑问的读者证明,这种说法是确实的。

原始人类的最危险的敌人,是他们自己的同类。今天,人类的敌人仍然是人类本身,同五十万年以前的情形完全一样。战争和追逐是人类的要求;这就说明,每个小孩为什么天生喜爱玩枪,而每个成年人一谈到谋杀就津津乐道。

对于石器时代的人类来说,战争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每个成年男子的职业。今天仍是如此,而且还增加了大批妇女。野蛮人进行战争的目的,是要杀死敌人所有的男子,掠夺妇女和儿童。武器的发明改变了这一情况,因为要让武器来区别受害者的不同是不可能,屠杀成了总的趋势。

人类的本性决不象和平主义者所想象的那样。它是千万代野蛮、残忍的前辈遗留下来的产物,几乎成了人类的一种本能。恐惧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因素,野蛮人与文明人在这一点上是毫无区别的,这在三个月的婴孩身上都能得到证明。在部落时代,人们最害怕的是灭种,今天,这仍是人们的思想中一个可怕的问题。

现在托因比的疑问得到了答案。民主的原动力,不是对他人的爱,而是恨。恨所有一切不属于自己的部落、宗派、党派或民族。这种&ldo;全体意志&rdo;就意味着总体性的战争,他正是刺激人们投身战争的有力因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