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战争指导课 > 第6章(第1页)

第6章(第1页)

然而,在这种平静气候的背后,一场自宗教改革以来最恐怖的政治飓风正在形成,而且吉贝尔特(1737-1794)预计到了它的来临。八年前,吉贝尔特在他的《战术概论》一书中指出,谨小慎微的礼让行动,不流血的运动,以及光荣的投降等战争形式,只是表面上的廉价,因为它们并不能产生总的政治的解决方法。于是,他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斗争形式来代替它们。

他写道:&ldo;但是,让我们来假设一下,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在欧洲兴盛起来了。这个民族有天才,有智慧,有政治认识;它凝集了这些优秀的美德,组成了一个民族性的民兵组织,制定了扩张计划,并且永远不迷失它的方向;它懂得如何降低战争的成本,并坚持胜利。这样的一个民族,是不会因为财政上的计算而被迫限制自己进行战争的。我们也会看到,这个民族将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征服它的近邻,并且推翻我们脆弱的组织。&rdo;[作者注:《战术概论》(1803年版),第一卷第16页。]

在十二年前(即1762年)曾要压倒整个时代的飓风,到今天仍在摇拂着&ldo;脆弱的芦苇&rdo;。对此,我们可以在让&iddot;雅克&iddot;卢梭(1712-1778)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找到它的胚胎。它被称之为&ldo;民主&rdo;,其基本观念就是人人平等。这也是基督教教义的基础。自从远古时代以来,道德家和哲学家都一再强调民主,但是直到十八世纪上半期,这种思想才发展起来。卢梭有一句名言:&ldo;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是在任何地方他都带着枷锁。&rdo;正是这一思想点燃了&ldo;理性时代&rdo;炸弹的导火案,使得爆炸不可避免。

卢梭在他的早期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3年出版)一书中谈到,在自然状态中的人类,是‐种&ldo;高贵的野蛮&rdo;。而现在,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却把人类摆在一个抽象观念的地位上,不使他们同地点、时间和环境发生联系。他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来都是自由的人,为什么现在在任何地方都要受到奴役呢?他的回答是,因为根据自然的权力(神意),唯一合法的政府就是由大多数人进行的统治。他写道:契约,就是&ldo;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和他的一切权力都自献出来,接受全体意志的超级指导。……每个人都把自己奉献给全体,而不是把自己献给某个人。&rdo;[作者注:《社会契约论》,第一篇第6章。]如果有人拒绝这样做,那么大多数人就要强迫他服从全体的意志。按卢梭的说法,就是&ldo;强迫自由&rdo;。卢梭创造了&ldo;人民的绝对意志总是对的&rdo;这样一个神话,于是,他就赋予民族国第一种&ldo;准神权&rdo;的法权,并且向民主革命者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武器。他虽然认为,国家的组织与基督教徒的组织是敌对的,因为后者要求政教分离,这样也就破坏了国家的统一性,但是他感觉到,有组织的宗教也是社会的必需品。他主张创立一种纯公民性的信仰,以取代基督教。这种由人民决定的信仰,&ldo;不完全象宗教的教条,而是具有社会性的感情,如果没有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公民,甚至不能成为忠心的国民。&rdo;[作者注:《社会契约论》,第四篇第8章。]

卢梭提出一个假设,认为大多数人都是能够辨别公共利益的,并且也愿意追求这种利益。这种假设尽管纯属虚无缥缈,但是却迎合了许多人的心理,因此,许多人也就不假思索地加以崇奉,把它变成为一种信仰。这样,民众的专制主义神灵便从君主的铜瓶中被释放出来了。它赶走了国王的专制主义,重新建起通天塔,并把战争的拍卖场改变成了屠宰场。

为了对卢梭表示公正,我们应该看到,他的理想是在古代城市国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他还认为,由大多数人进行统治的制度,只有在国小人少的国家里才能行得通。他从来没有提过在法兰西这样的大国里实行这种制度的建议。

魏勒特先生曾对他的&ldo;革命的哲学&rdo;作过如下的结论,说:&ldo;革命就是企图把个人自由的原则付之于实行;这是一种消极的原则,其主要价值就是充当工具,用来推翻那些已经失去作用和意义、并已变成只有害处的种种限制。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消极的原则充满着宗教信仰的狂热。哲学家所做的伟大工作,正好是刺激了这种狂热。&rdo;[作者注:《剑桥近代史》,(1904年版),第8卷第34、35页。]

1789年7月14日,巴黎的市民攻下了&ldo;巴士底&rdo;监狱,屠杀了监狱警卫部队的卫兵。这个消息传到路易十六世的耳朵时,他惊呼说:&ldo;这是造反。&rdo;莱柯特公爵回答道:&ldo;不,陛下,这是革命。&rdo;[作者注:转引自托马斯&iddot;卡莱尔的《法国革命》,第篇第7章。]1791年6月21日,路易十六世在发楞被捕,从此结束了他想逃出法国的希望。路易被捕的消息传到奥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1790-1792)那里,他立即宣称,这一捕捉行为有损于各国统治者的尊严。因此,他鼓动普鲁士的腓特烈&iddot;威廉二世(1786-1797)去营救路易和王后玛丽&iddot;安东尼提,因为王后是利奥波德的妹妹。结果,法国于1792年4月20日对奥宣战。这场战争,除中间几度短暂的中断外,一直到1815年才结束。

二、回到野蛮主义的征兵制

可悲的是,法国对于战争竟是毫无准备。她的府库空虚,军队混乱,人民歇斯底里。她的唯一资产就是拥有大量的士兵。他们如果按照&ldo;国王运动&rdo;的规则来打仗,技术当然是生疏的,但是他们很聪明,居然为自己发明了更加切合实际的办法。同时,在周围的邻国中,也有许多人是拥护革命的:在英国,查尔斯&iddot;詹姆斯&iddot;弗克斯不仅欢迎革命,而且还为其行为辩护;在德国,也有为数众多的支持者;在荷兰,人民渴望摆脱奥国的统治,人类自由的教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