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月照江淮简介 > 第261章(第1页)

第261章(第1页)

宿迁城日军金井中佐一心想把县城北乡的广大乡村地区变成模范治安区。他在宿迁县城到县北重镇新安镇的宿新公路沿线的较大的集镇上均设据点。这还不够,又在宿北各乡镇遍设维持会,到处设立特务组织。县城的敌人特务机关把县北乡的司吾山莲花寺作为情报搜集据点,统一指挥县北乡敌人的各种活动。在县北乡敌人的各种武装组织中,由莲花寺汉奸和尚组成的波浪中队尤其扎眼。波浪中队配合敌伪在县北乡各处扫荡,县北老百姓看着这些秃头和尚扛枪扛刀参与烧杀,气不打一出来,于是给波浪中队编一顺口溜广泛传唱:&ldo;真和尚假慈悲,充当汉奸丧阴德(宿北土话念dei)。八路过来砍秃头,看你还能惹是非。&rdo;日伪的军、警、宪、特在宿北织成一张网。时刻要把抗日人员武装一网捕尽。

敌人想把宿北变成模范治安区,可要把敌人的模范治安区安撕碎捣烂,要冲破敌人织成的大网。运东县委采取&ldo;挤进去,蹲下来。&rdo;的措施,敌进我进。zg邵店区委和区委所领导的区小队,就坚持在宿北广大地区,该区小队有武装三十多人。该区区委书记姓鲍叫鲍宏其,区指导员叫周桂昆,也就是运东县委独立团团长张英华的警卫员周桂林的大哥,区队长叫蔡小烧。

提起周桂林的大哥周桂昆,本书上面曾提到过。周桂昆作为周家老大,很早就已懂事。周家因为小孩多,缺劳力,靠父母租种地主家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小桂昆十几岁时,已经作为家中的一个大劳力,帮助父母下地干农活。周家父母不识字受尽地主的盘剥压榨。当老二周桂林能将就接替大哥下地干些农活时,周家父母咬咬牙,决心让老大周桂昆进学屋上学,指望老大能识些字、会算帐,不受人欺压。可桂昆看到父母终日在地里劳作,养活自己和弟弟们。他想在家里帮着父母干农活,分担点父母肩上的担子,所以任凭父母如何相劝,他就是不肯上学。他不是不想上学,当他看着有钱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堂,心里不是一天两天地羡慕不已,只是家中的农活需要他,弟弟们要吃要喝,需要他这个劳力。周父苦劝桂昆:&ldo;孩子,上学吧,我们就是苦死累死,也要供你上学识字,你要明白做父母的一番苦心。&rdo;桂昆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下,才到张大善人办的私熟中上学。先读《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本。张大善人觉得桂昆聪明好学,悟性极高,就经常对他另开小灶,时间稍长又教他读些《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类。小桂昆认真仔细地阅读,对这些&ldo;之乎者也&rdo;之类比较深奥的古代文章,年幼的桂昆似懂非懂,遇到书中章节、字句难以理解的,去请教先生张大善人。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讲解。说心理话,周桂昆对这些先生所教的东西并不大喜欢,但一想起家中辛苦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他就认真地学。家里实在太穷,有钱的学生吃午饭时,食盒中有鱼有肉,他却独自跑到一边,啃着掺着野菜的窝窝头,有时连窝窝头吃不上,只能饿着肚子。别人到饭时有饭吃,他却偷偷地喝一肚子凉水。有一次开饭时,他又偷偷去水缸边喝凉水,被张善人望见。张大善人就从家中带来饭菜,给桂昆吃。桂昆推辞说:&ldo;先生,我已吃过了。&rdo;他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说:&ldo;先生你瞧,我肚子撑得鼓鼓的。&rdo;张大善人也编出善良的谎话:&ldo;我也吃过了,这些饭菜就扔了怪可惜的,你就帮先生忙,把它给吃了吧。&rdo;先生带来的饭菜,这在周家只有过年过节才能见到。周桂昆用鼻子闻闻,太香了,恨不得一口气把这些香喷喷的饭菜吃下肚子。可他只吃了几口便舍不得吃了,把饭菜偷偷倒在自己的饭盒中,对张大善人说:&ldo;谢谢先生,我吃完了。&rdo;张大善人很奇怪:&ldo;这么快就吃完啦?&rdo;周桂昆放学后,把舍不得吃的饭菜带回家,给自己的弟弟们拉拉馋。周桂林看着弟弟们争抢着、用小手抓着,他带来的饭菜朝各自的嘴里送,他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掉。

张大善人为了调节学生们的学习兴致,还教学生们吟诵一些唐宋诗词。周桂昆特别喜欢宋人岳飞的《满江红》词。每朗诵一遍,他觉得都有一遍新的感受:&ldo;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泪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回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do;一字一句裂石崩云、掷地有声;词中字里行间情绪激荡昂扬,报国之情溢于言表。周桂昆每读一遍《满江红》,总觉得体内有一股热血在沸腾。

正文第十七章(a)

书香屋更新时间:2011-2-131:19:47本章字数:3561

(引子)路两边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唱;一阵微风吹过,地上的野花朝他点头,原野的草香吸入他的鼻中,他感到特别的舒心和快意。他正心情舒畅行走在田间的土路上,这时头顶上飞过一只小鸟拉下一泡鸟屎正好掉在他的鼻尖上。张苗贵高兴的心情突然被打破。

学堂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周桂昆在张大善人开的私熟中只上了两年学,家中实在困难,便供养不起。十六岁时,他只得掇学回家。因为这,张大善人还找其父母多次。父母说:&ldo;实在缴不起学费。&rdo;张大善人就说:&ldo;桂昆的学费,我免了。&rdo;周父说:&ldo;老先生,就是免了学费,我们也实在上不起了。家中的孩子渐渐长大,好几张嘴要吃喝,桂昆作为老大,他不帮着干农活,老先生你看下面还有谁个能干?&rdo;张大善人劝说无效,只是摇头:&ldo;这孩子可惜了,如果念书,将来是有出息的。&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