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黑色的五月份说说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自从印尼爆发暴乱后,中央亚细亚银行部分分行已暂停营业。其中一家分行的公关主任表示,他们已重开某些分行以应付存户的需要。

他否认中央亚细亚银行无力应付存户的提款需要,并强调银行的财政状况依然稳健。

印尼中央银行行长表示,如该银行需要帮忙,央行可向该行注资9170万美元。

为保证存户的取款,林绍良的儿子答应向中央亚细亚银行注入1亿美元以巩固银行的资本结构。

林绍良旗下的三林集团拥有中央亚细亚银行的七成股权,是印尼最大规模的私人集团。

三林集团的投资遍布印尼、泰国、菲律宾、香港、新加坡、中国、越南、北美、欧洲、澳洲,属下员工达20000人,海外投资以电信、银行、地产、市场营销为主;在印尼则坐拥10家超市,其中七家在首都雅加达、两家在巴东、一家在泗水。该集团在1996年的营业额为150亿美元。

● 郭鹤年油棕园被焚,富商何处讨公道

郭鹤年生长在马来西亚,企业注册在新加坡,业务范围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香港、泰国、菲律宾,拥有资产60亿美元。

1924年10月6日,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南端新山市一个殷实人家,又生一子,祖上定下字辈为&ldo;鹤&rdo;,家人给取名为&ldo;年&rdo;。他就是现在闻名于世的企业家、&ldo;亚洲糖王&rdo;郭鹤年。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他的父亲郭钦鉴有兄弟6人,长幼顺序为:郭钦铮、郭钦暧、郭钦瑞、郭钦仁、郭钦宝和郭钦鉴。时逢19世纪末20年代初,大批广东、福建人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郭氏兄弟也不例外,除长兄钦铮在福州家乡开设了一家万安堂中药铺外,其余兄弟都先后到马来亚(即马来半岛南部的西马来亚,后与婆罗洲北部的东马来西亚组成马来西亚)经商,郭鹤年的父亲于1909年来到马来亚。起初在咖啡店当店员,工作十分勤快;后来与二哥之子郭鹤青一起接管四哥钦仁创办的东升有限公司,经营大米、大豆和粮等农副产品,逐渐建立了颇具规模的商号。这是郭鹤年领导的郭氏兄弟公司的前身。

1920年,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从国内家乡赴马来西亚与郭钦鉴结婚,先后生了三子:长子鹤举、次子鹤麟、三子便是鹤年。

由于他父亲经营得法,生意日渐兴隆,生活日益富裕起来。郭鹤年便与两位兄长就读于当地最好的贵族学校新山英文书院,毕业后考入马来亚最高学府新加坡莱佛士学院,继续攻读。这一系列的教育,为郭鹤年后来的创业发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莱佛士学院是个培养政界人物的著名学校,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总理侯赛因&iddot;奥恩、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都是该校的校友。郭鹤年在这所学校认识了这些同学。

1942年,日寇占领了马来亚和新加坡。由于日本占领军事管制和禁止经营大米,郭鹤青被日军宪兵拘押了数月,东升有限公司被迫停业,郭鹤年也只得辍学。

随后,郭鹤年在一家日本三菱商事的米粮部门工作。二战结束后,东升公司重新开业,生意得到恢复与发展。她在父亲的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时间。

1947年,年仅23岁的郭鹤年在新加坡自立门户,创办了第一家公司‐‐利克船务公司,这个公司向政府注册经营轮船航运和一般商务。但郭家此时又祸不单行:先是郭鹤年的二哥鹤麟因参加马来亚共产党游击队而被捕牺牲,接着郭钦鉴又因长期操劳而于1948年病逝。天翻地覆的变化似乎发生在一夜之间。

郭钦鉴病故后,根据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其遗产有一半被征税,余下的分为7份给家属,郑格如与两个儿子共得3份,其它4份由郭钦鉴第二个妻子及其3个子女获得。

为了郭氏家族事业的发展,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提出集中各人所得遗产,组建一个新公司,并邀请一些郭氏家族成员入股。于是经过协商,郭鹤年母子就与郭鹤年的堂弟郭鹤青、郭鹤尧、郭鹤瑞等,于1949年在马来亚新山合办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鹤年以其广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华与胆魄,被推举为公司董事长,时年25岁。

&ldo;郭氏兄弟有限公司&rdo;继承了他们父辈的传统业务,主要从事大米、面粉、豆类及食糖等的进出口生意,在郭鹤年的领导下,公司生机勃勃,业务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郭鹤年出任公司董事长之后,深感有继续学习的必要,为了开阔视野和提高经营才干,50年代初,他前往英国伦敦,在伦敦一住就是5年,期间,他学习了国际贸易商业知识,研究了当地商品交易所的工作及经营管理方法。尤其是对英国的食糖贸易进行了深入调查、细心分析,从而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经营国际食糖买卖的兴趣,决心从这方面入手,闯出一条路子来。

1955年,郭鹤年返回马来亚,除继续经营利克船务公司及郭氏兄弟公司外,他就着手施行两个计划:一是在新山市创办了明田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及进出口贸易;二是开始向糖业经营进军。郭鹤年注意到当时马来亚的制糖业较为落后、食用糖大多从国外进口的现实状况,认为抓住这一点将大有作为。

50年代末,郭鹤年征得马来亚联邦土地发展局的支持,在槟城的北赖创建了马来亚有史以来第一家糖厂‐‐马来亚制糖厂。从泰国购入粗糖,在糖厂加工提炼后运销各地,并通过香港的马通有限公司销往中国;同时又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经过短短几年的经营,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不仅糖厂规模大为扩大,获利甚丰,郭鹤年也更熟悉了食糖市场的需求规律,把生意做得越来越旺,1962年他就被誉为&ldo;马来亚糖王&rdo;。从此,郭氏的&ldo;甜蜜事业&rdo;更加蒸蒸日上,生意兴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