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后45师的老兵们提起韩2师就骂娘:
&ldo;狗日的李承晚兵,那真是坏透了,多么阴损缺德的点子他们都想得出来!&rdo;
危急时刻,45师师长崔建功果断命令将四门75毫米山炮前推上菊亭和菊亭砚阵地,分别直接瞄准597﹒9高地的几个主坑道口,专门猛烈轰击破坏坑道口的敌人,这才止住了敌人的破坏。
就在这一天下午,敌人又一次包围了坑道口。几个战士竟情绪失控,突然跃起,不等下命令就咆哮着冲出坑道,持枪与敌人面对面的对射。明知道冲出去就是死,他们也不肯憋屈在坑道里受这份罪了。
极限的恶劣环境,极差的饮食条件‐‐在坑道战中,志愿军战士们经历的正是这样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超越死亡的苦,坑道里的日子实在是太难熬了。当肉体上的疲劳,精神上的重压,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人们往往会觉得死比苦还好接受……
第二节美国人顶不住了03
更新时间2010-10-113:22:11字数:2540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坑道里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了。
缺吃的还好说,从敌人尸体上收集一点儿,加上原来储备的,节省一点儿也能熬过去了。
敌人的破坏不是对坑道部队最大的威胁,最要命的是喝的。人体体重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没吃的能活七八天,而没有水分却只能活天,缺水甚至变得比敌人更可怕。
水,成为了坚守坑道部队生存的最大问题。
美籍华裔女作家郑凯梅女士在她所著的《美国兵眼中的战争:从二战、朝战到越战》一书中曾这样描述道:
&ldo;在某些战争中,有时候缺水比敌人更加可怕,曾有几个描述太平洋战争的电影,都重现了美军在岛上与日军争夺水源,许多人牺牲了生命,就是为了喝上一口水。
在上甘岭,这样的场景又一次重演了……&rdo;
战士们的嘴唇干裂得流血,口腔里也几乎停止了分泌唾液。后方运输员拼出牺牲几个人的代价,送进坑道一布袋饼干,但是战士们干燥的食管却无法下咽。舌头肿胀得话也说不清,发出的声音呜嘞呜嘞的,含混一团。
有一些负责接收上级信息的话务员,因为喝不到水,口腔干裂得说不出话来,急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为的是打出血来,用来滋润极度干渴的喉咙,以保证与上级的联系……
几十年后,记者在湖北孝感市采访了被称为&ldo;坑道英雄&rdo;的赵毛臣老人(时任134团4连指导员)。
老英雄语调沉缓地回忆道:
&ldo;到处都是敌人,除了屁股底下不是敌人,我们在坑道里面,他(敌人)在坑道上面。……八十几个人,两箱饼干,就现在咱们装汽油的那个桶啊,一个汽油桶的四分之一的水,这八十几个人就靠这么多东西。怎么办呢?就叫卫生员来管水。谁参加小部队活动,喝半碗水,两块饼干。外面(后方)一去个人啊,一去个送东西的,不要说好人(即没有受伤的人,战斗人员),就是重伤员也扶着坑道站起来啊……&rdo;
最后实在渴得不行了,先是挤点儿牙膏吃。万般无奈之际,有的守备分队甚至开始捏着鼻子饮用尿液,这是极端恶劣环境之中的极端求生之举,大家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ldo;光荣茶&rdo;。为了让尿的味道好一点,还想出了许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用毛巾裹上一包湿土,将尿淋上去过滤一下,然后再挤点牙膏进去。这样尿的味道就小多了。可不管怎么处理,那味道也好不了多少。
在苦守坑道的十数个日日夜夜里,有许多战士都因为缺水而几乎丧命。最后,守备分队就常常以生命为代价冲出坑道去抢几壶水……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15军军长秦基伟潸然泪下,作为一个身经百战,从基层摸爬滚打拼杀上来的优秀指挥员,他打心眼里爱自己的部队,爱自己的战士们,然而使他更加痛苦的是‐‐自己现在还不能把他们撤下来。他们还必须继续苦苦坚持,为决定性的大反击争取时间。
从45师师部到15军军部都急了,最后,秦基伟下了一道死命令:&ldo;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物资送进坑道里去!&rdo;
军预备队第29师动员了几个营的部队不惜代价,一批接着一批,前仆后继地向坑道内运输物资,45师的师部勤杂人员,甚至连师部伙房的炊事员都争着抢任务给坑道部队送东西。志愿军副司令兼志愿军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将军后来曾回忆道:
&ldo;战斗紧张时,一个团作战,需要两个团负责运输作战物资。由于敌人炮火密度每公里正面达二百九十九门,加上大量的航空兵、坦克及火炮,在从前沿到战术纵深二十公里的地域内构成了层层火网、火墙,实行昼夜不停的严密封锁。我火线运输人员把物资送上去、把伤员运下来往往要通过几十道封锁线……在接近坑道时,距敌人只有二三十米,往往三面受敌人地堡群、探照灯的封锁控制。我地表阵地被打成一米多深的石粉末,有的阵地被打断、坑道被打短,以致运输人员经常迷失方向,找不到道路和坑道口,误入敌人阵地。运输部队一个排四五十人把物资送上去,只能有二三人回得来。&rdo;
15军后勤部长尤继贤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机关和部队靠&ldo;匍匐运输&rdo;、&ldo;接力运输&rdo;,将三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的食品、物资送入坑道。据后来支援45师的29师87团作战参谋、上甘岭战斗二等功臣侯光华在回忆文章&ldo;战斗在上甘岭&rdo;中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