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期间,&ot;巴尔干战略&ot;和&ot;收复缅甸&ot;是讨论的两个核心议题。也是争论激烈的焦点。后来《真理报》在发泄苏联的不满、指责英美没有信守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时,援引美国记者拉尔夫&iddot;英格索尔的话说:
&ot;巴尔干就像一块磁铁,无论罗盘怎样抖动,英国战略的指针始终指向它。卡萨布兰卡会议是一次折磨人的、难产的会议,最后只生下了一只西西里小老鼠。&ot;
但是,另一只顺产的&ot;大松鼠&ot;却被忽略了--因为它对《真理报》并不重要;但它对重庆的《中央日报》后来的报导却是重要的。
那就是,酝酿良久的&ot;安纳吉姆&ot;计划--收复缅甸,被正式提上日程。
(214)
会议开始不久后的一个中午,在卡萨布兰卡城郊,安法尔兵营的美国代表团休息室里,总统次子埃里奥特&iddot;罗斯福少校看见父亲在悄悄发笑。
&ot;怎么了,父亲?&ot;
&ot;我在想着蒙巴顿。&ot;总统问儿子,&ot;你知道为什么温斯顿让他陪同,一起来这里吗?……因为这样一来,我耳朵里将灌满把登陆艇转移到东南亚是如何重要一类的话。&ot;
见埃里奥特不得要领,父亲接着说:
&ot;为了缅甸。英国人想夺回缅甸。这是温斯顿第一次对太平洋表露出兴趣。为了什么?为了他们的殖民帝国!&ot;
&ot;可那和蒙巴顿有什么关系?&ot;小罗斯福仍然不解。
&ot;他们,将挑选他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东南亚,担任盟军最高统帅。你瞧着吧,温斯顿肯定会这么做。&ot;总统对他的英国同行是了解的。※
※引自埃里奥特&iddot;罗斯福的回忆。
那么究竟要不要在这个时候实施&ot;安纳吉姆&ot;--收复缅甸的战役?
为此,马歇尔、金、阿诺德、史迪威;布鲁克、庞德、波特尔、蒙巴顿……这些左右战争进程的著名将领们,口沫横飞、拍桌打凳、唇枪舌剑地辩论了三天。
曾有戏剧性时刻:在英国参谋长布鲁克元帅表示,要调走存放在印度的那些登陆艇时,暴怒的欧内斯特&iddot;金几乎隔着桌子去抓他的衣领。※
※见于《史迪威日记》。
(215)
至于中国的态度,何应钦将军陈述了蒋委员长的意见:中国将参加&ot;安纳吉姆&ot;作战,但同时必须有&ot;海盗&ot;作战--英美舰队的海上行动配合。
第四天会议上,宋子文部长再次表达对西方&ot;先欧后亚&ot;战略的不满。
下午,轮到中国--北方战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