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跟罗斯福还是可以达成交易。相比之下,他的继任者是那样不可信任。
斯大林元帅牢牢记得四年前希特勒入侵苏联那一刻,杜鲁门参议员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的演说:
&ot;如果德国人获胜,我们就帮助俄国人。如果俄国人获胜,我们就帮助德国人。就让他们互相残杀吧……&ot;
就是这个人,现在成了美国总统。
斯大林后悔的是,不应该让他们过早地结束太平洋战争。以至于现在容许他们对欧洲这么反复、精细的盘算。
没想到当初提供的一点运输方便,竟达成那般效果。没有了日本拖累,苏联的价值竟然降低了……在这种新格局下,苏联该怎样铺排她的世界战略?
东普鲁士和波兰近在眼前啦,红军需要喘一口气。没有资本主义的卡车送来弹药,我们步伐不得不放慢一点。我们要自力更生,补充这一轮的消耗。
就是这一天,6月22日,意外地爆发了华沙起义。
近在咫尺的苏军,因为后勤跟不上等问题,难以采取支援行动;却被西方指责为&ot;观望&ot;。塔斯社对此反唇相讥:
&ot;某些指责别人见死不救的政客们,今天终于品尝了克扣东线汽车、橡胶和其他物资的恶果……&ot;
(485)
匈牙利。巴拉顿湖畔。
由于史迪威将军按照美国方式实行了部队轮换制度,久战疲惫的华军山地部队得到休息,在后方装备和训练完毕的机械化部队开进匈牙利平原。
在这里,并非第一次参战的中国坦克兵,却尝试了什么叫真正的装甲战。
战斗激烈而残酷,他们前所未遇。
开着4&ot;谢尔曼式&ot;坦克和&ot;狼獾&ot;歼击车的中国第52装甲军,在第一天与德国e集团军群的虎王、猎豹们的激烈对抗中,竟打成7比1的战损。关麟征军长心疼得直掉眼泪。
同样装备的华北联军许光达装甲师,也当天就报销了整整一个营,师长彻夜不眠,写检讨请求处分。
可惋惜的还有。
出狱不久、求战心切的叶挺将军,担负左翼进攻时发现了敌人防线上的一个10公里宽的缺口。
前线指挥官犹豫不定,不知这是否是敌人设下的陷阱。
在出师不利、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为求得扭转战局的关键机会,打红了眼的叶挺司令官不顾部下的阻拦,亲自乘车前往观察判断,以便及时决定是否由此穿插迂回敌军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