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忠武王、集无数大权于一身,却对大唐帝国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郭子仪死了。曾经深受宠信,死不要脸、害人无数的大太监程元振、鱼朝恩都曾在皇帝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但因为他是郭子仪,所以想要害他的人永远不会得逞。郭子仪满门多数都在朝廷担任大官,郭子仪低调,这些孩子未必低调。
比方说三子郭晞,打未成年就跟着老爹郭子仪打仗,屡建战功,调到邠州时,他也学郭子仪的样,对属下采取&ldo;宽大&rdo;政策。只是,郭晞先生学老爸,学得实在是太走样了,郭子仪喜欢宽容,但绝不是放纵,郭晞喜欢宽容,觉得宽容和放纵基本上是同义词了。
所以,当他领着自己的亲信来到这里,这里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有十七个兵卒,跑到街上要酒喝,喝完砸了酒家,老板来拦,又杀了老板。此事轰动一时,邠州节度使白孝德脾气虽大,但只要听见&ldo;郭子仪&rdo;仨字儿,便没了脾气,尤其是现在在他地盘儿上作乱的是郭子仪最宝贝的儿子郭晞。白孝德被郭晞这小子气得够呛,也不敢多管,最后,事情还是落到了泾州刺史段秀实身上。
段秀实率领一干士兵,杀入郭晞兵营,抓捕十七名案犯。
这帮人被抓后,还高喊郭晞的名号,想镇住段秀实,约莫两分钟后,十七人人头落地。兵营里头的士兵,被段秀实的行为吓得目瞪口呆,随即反应过来,其实郭晞手下的兵用不着怕刺史的人!于是披甲上阵,准备灭了段秀实,而此时的段秀实,却已经出现在了郭晞的面前:&ldo;郭令公誉满天下,你今日纵容非法,罪及元帅,郭家威名还存多少?&rdo;话没说话,郭晞噗通一下拜倒在段秀实面前:&ldo;段公直言相劝,郭晞必当感恩戴德!&rdo;扭头厉声喝斥:&ldo;都给我卸甲归营,闹事者死!&rdo;
第二天一早,郭晞去见白孝德,诚心谢罪。郭家的威名,就是靠这样结结实实竖立起来的。
代宗李豫,虽然对其他人有无数敬称,但只有对郭子仪,喊的是&ldo;大臣&rdo;,&ldo;大臣快快请起!&rdo;&ldo;大臣辛苦了!&rdo;
德宗李适,秉性刚强,从不轻易服软,却口口声声喊他&ldo;尚父&rdo;,&ldo;尚父快快请起!&rdo;&ldo;尚父辛苦了!&rdo;进封太尉、中书令,实封两千户。
大奸臣元载,伤人无数,排挤有功之臣,唯独不对郭子仪下手,还一直对身为宰相的郭子仪心存好感。
大太监鱼朝恩,恶贯满盈,陷害郭子仪,等郭子仪真出现在他面前,他忽然惶恐不安,哭着感谢郭子仪对他的信任。
豪侠田承嗣,先随安禄山,降唐后又重新追随史思明,又降唐,桀骜不驯,诡诈多端,唯独对郭子仪恭敬有加,郭子仪的使者路过田承嗣家,田承嗣跪拜在地,指着自己膝盖说:&ldo;这膝已经多少年没给别人跪过了,今日为郭令公拜!&rdo;
汴州大盗李灵耀,霸占汴州,所有路过商旅、公私行人一律抢劫,无人敢过。唯独不敢拦郭子仪的人,非但不阻挠,还要派兵守护,用以表达对郭令公的敬仰之情。
第二十二章
郭子仪是非常谨慎、谦虚的一个人。
御史中丞卢杞,卢弈之子,卢怀慎之孙,雄才善辩,伶牙俐齿,可就是相貌有问题,卢杞面皮发蓝,且大脸巨丑无比。郭子仪接见宾客,一家人男女都在身边,唯独见卢杞需要让所有人退下。有人问为什么,郭子仪解释说:&ldo;卢杞相貌虽丑,但心凶气险,妇人见了他笑话。他日卢杞得意,怕是郭家满足都会惨死啊!&rdo;然而跟着郭子仪混的有不少其他公卿,郭子仪却颐指顾盼,煞有其事的。
郭子仪慧眼识珠,他的幕府共有六十余人,郭子仪死后,这帮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当然,除了宾客和幕僚,其余就是家人了。郭子仪自己有八子七婿,全部为朝廷显贵,孙子几十个,早上请安需要集体到场,否则会出现一整天都忙活请安的情况。古代&ldo;早安&rdo;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套仪式,但郭子仪子孙太多太多,有些记不住名字和脸蛋,所以他用点头代替了说话,极大地节约了他宝贵的时间,同时避免了认错自己子孙的尴尬场面。子孙太多也是有坏处的,郭子仪很清楚。
喔……还没有计算完毕,以上说的是直系亲属,加上媳妇和女婿子孙,多达上百人,旁系的更多,长安郭公府外,一整条大街都是他的家人,亲属三千,宅第四通八达。我怀疑是不是这帮人都认识郭子仪,而郭子仪多半不认识他们,据史书记载,在郭子仪的率领下,这群人风俗淳朴,为世人称道。
做人要像郭子仪,好好说话,好好做事,以身作则,天下危局,他一人扛住三十年;作为中书令,心忧天下二十四年。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李白没有看错,当年那个混迹在行伍之间的人,已经誉满天下,皇帝为之罢朝五天,哀哭过分,满朝凄然。
大唐中期军事家、汾阳王郭子仪寿终正寝,卒年八十五岁,谥号&ldo;忠武&rdo;。
李适令为其作一品坟,本应高八尺,特令增为一丈。
除了郭子仪,肯听从朝廷调遣的大将,就还剩下朱泚一个。然而就连这硕果仅存的朱泚,最终也参与到了和朝廷作对的滚滚洪流中去了。不过,首先发威的人不是朱泚,而是朱泚的弟弟朱滔。弟弟朱滔虽然统军严格,却也不是那种打架唾一口唾沫、撸袖子光杆子硬上,慷慨赴难的人,而是因为,有人曾经盛情邀请他一起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