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死了,死得比他亲爹都窝囊,这回彻底验证了谏官的话,骊山真是不能去,现在实验结束,说什么都晚了。十八岁啊,多么美好的年纪,你却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玩乐上,我只能痛彻心扉地鄙视一下李湛,李湛啊李湛,你不该去骊山啊,你是在用生命做实验!
十六岁登基,十八岁归西,少年天子李小湛,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钦此。(愍,就是可怜的意思;敬,&ldo;警&rdo;也,说明唐敬宗李湛同学的作为已经可以写入警示名言了。)敬宗同学,除了和老爹李恒一样贪玩,难道还有什么更过分的事吗?
有,他比谁都有。
李湛曾经让转运使督造二十艘巨舰(花费为一年财政收入的过半),用于他南下赏花,这和隋炀帝杨广同学已经差不到哪里去了。可是你想想,人家杨广好歹果敢有为,弘扬制度,大修福利万年的运河,可你李湛都干了些什么?所以说,李湛乃是自李显之后,最差劲的一个皇帝,他爹都比不上。因此,热爱文学的杜牧同学,靠批评李湛而在宝历元年取得了进士头衔,他写的这篇批判性的文章,就是《阿房宫赋》。
其他的少说,最后一段点明主旨: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文章前半部分写的是始皇的奢靡,其实就是为了恶心李湛,但你也知道,李湛是不上朝的,所以那个什么《阿房宫赋》他也不清楚是个什么东西。负责批阅答卷的官员暗自叫好,点杜牧为进士,凭借这一篇文章,杜牧名噪天下。在最后,杜牧甚至警告朝廷,现在不以前车为鉴,小心后人像我们现在看秦末一样看我们现在。
汉唐以来,有各种考试项目,考哪个都能通达。李湛同学光荣后,王守澄等人拥立他的弟弟李昂为帝。李昂从小是当王长大的,深知两朝的弊端,即位后励精求治,去奢从俭。也是下诏让三千宫女出宫回家,罢免了五坊使,一律遵照贞元年间的典章办。
可见,李昂也是个勤劳的好皇帝。
登基之初,李昂就拿人才下手,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要皇帝选对了辅佐自己的人才,国家必然兴盛。李昂决定采取&ldo;贤良方正&rdo;科选拔进士,当此时,有裴休、李郃、李甘、杜牧、马植、崔玙、王式、崔慎由等二十二人中第,中第之后,便可直接当官。
可问题来了,因为中第的不是二是二个人,而是二十三个。
消失在名单上的人,名叫刘蕡(音:汾。意思是果实多而大)。考试第一名,杜牧等人也都承认,此人的剖析都精到,他如果不当第一,其他人没脸当第一。要知道,当时的考官左散骑常侍冯宿等人,也基本都是大公无私的人。李昂也渴望人才,怎么就不点这样一个人呢?
分析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瞧出来了。
杜牧等人,理论联系实际,给了朝廷奢侈铺张、淫靡无度一记重击,却没有写到深处,伤到骨子里去(不敢)。只有刘蕡,他的文章,致使朝廷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到你无法想象的程度。而山呼海啸的这群人,正是为非作歹几十年的宦官。从李恒开始,王守澄等人大权在手,实质上已经压过了皇帝,连皇帝的废立都都是他们的心意。
刘蕡的意思,杀!
此外,整顿军务,权力明确划分,政令必行,有法可依,这才是大唐复兴的希望。这一句又一句,每一个字都切中要害,而切中的,正是宦官奋斗这辈子衍生出来的命根子。李昂居然被这策论吓得一身是汗,主张除掉宦官,刘蕡,你不怕死吗?
他怎么能不怕?
&ldo;臣非不知言发而祸应,计行而身戮,盖痛社稷之危,哀生人之困,岂忍姑息时忌,窃陛下一命之宠哉!&rdo;
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二十一章
一个尸首,抢了又有什么用?
李昂恨宦官,那是恨得咬牙切齿,见到刘蕡的论策,激动得没睡好觉。诏书下达,刘蕡无名。没错,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但不是感慨的,而是吓得。这么一吓,出事儿了。
要知道,当时的谏官、御史可不是吃素的,一旦有了不公平的事情发生,第一个站出来骂娘的就是他们。可是这回谏官和御史也跳不出来了,因为上风不让他们出头。你要知道,如果出头,正好可以让太监们知道谁该死,谁不该死。还有不服气的,中第者李郃曰:&ldo;刘蕡下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刘蕡没中,我们这伙人却中了,我们真为国家感到害臊!)&rdo;
以李昂对宦官的苦大仇深,杀死亲爹和哥哥的太监还在左右,保不齐就要杀了他,虽耿耿于怀,却只能忍着。李恒和李湛两位大哥给李昂留下的摊子之烂,已是令人无法想象。除了宦官专权外,还有各地的叛乱。和明朝的崇祯皇帝一样,他励精图治,却只能在祖上几代的挥霍荒淫中,忍受战火和混乱,实在是上苍的不公平。
对,上苍就没公平过,只能靠人力去作为。所以,当横海节度使李全略之子李同捷想通这一点的时候,他被自己深邃的思维感动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这话太对了,等李全略一死,李同捷就接到了唐文宗李昂的诏书。内容约略是:&ldo;任天平节度使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李同捷充兖海节度使,赶紧的。&rdo;也就是说,李同捷不能继承父亲的职业,要听朝廷安排,军队长官需要时常调动,且不容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