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唐朝从来不淡定 豆子 > 第242章(第1页)

第242章(第1页)

有人问:王文度不是死了么,怎么还阳了?

答曰:王文度的确犯了死罪,可李治饶了他,还让他当上了左卫中郎将。

还有人疑惑,刘仁愿和刘仁轨什么关系?为何都是仁字辈儿的?

答曰:刘仁愿和刘仁轨的关系,就好比张自忠和张治中的关系,如果不参军,他们就没关系。

刘仁愿镇守百济都城,马少,人更少。王文度镇守熊津,可惜人还没到。我认为,世界上最悲剧的事情莫过于王文度满含雪耻的激情跨海越洋,行往百济,半道上一命呜呼。最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王文度的军队刚一登岸,百济的余众就汇集起来,将刘仁愿围在了府城。这就说明,纵使刘仁愿能和王文度的军队碰头,他也没权指挥这支部队。

熊津安抚部队没有主将,事情闹到这一步,也只能怨王文度一辈子品不好,命更不好了。但埋怨完,事情还必须要解决。情报员火速驰往洛阳,李治接信,大惊。仔细想一想,高丽这边儿的兵马不可轻易调动,主将更不能轻易调动。而百济这边,负责镇守的只剩下了个刘仁愿,如果把王文度的兵权转交给刘仁愿,情况会怎样?

不怎么样,照样憋死。

淡定下,李治发话了:就让刘仁轨去吧!

这又是一个伟大的决定,绝对伟大的决定!

草民刘仁轨,顷刻间变成了检校带方州刺史,从征讨高丽的战场上的一名小卒直接成为了镇守百济的统军。

【中日第一战】

百济之所以死灰复燃,关键在一个和尚、一名旧将。和尚名叫道琛,旧将名叫福信,这两个人不甘心百济灭亡,引领旧部占据周留城(韩国全罗北道扶安郡),集合好军队,突然杀向都城。百济余众兴高采烈,瞅准了刘仁愿兵少,胜利指日可待。除了这一点,更令他们兴奋的是,百济王室并没有全部俘虏到了唐都,整个百济再无扶余王族,但其他地方有。

这个地方,就是日本。

日本,古称倭国,倭,矮小。

日本之所以能有百济的王子,在于他们之前签署过相关的协议,王子扶余丰从小就被扶余义慈送到日本当人质去了。日本是岛国,从盘古开天辟地(兴许从徐福渡海那会儿)就开始自大,一直自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从来都认为凭借武运长久,可以一统世界,在隋朝的时候,他们的太子老觉得隋朝和东瀛应该差不多大,自己是完全没有必要向杨广称臣的。

到了李世民时期,中华盛况空前,日本天皇招待唐朝使者均清一色上级对下级的态度,李世民觉得像倭国这样的国太在意显得很没出息,也没多生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日本人壮大了,真的是壮大了。

日本从那时起就觊觎朝鲜半岛。

新罗是唐朝的,百济是高丽的,唐朝灭了百济,则高丽前后受挫。高丽万一覆灭,则整个朝鲜半岛就成为唐朝领域,日本扩张到朝鲜半岛的梦想就彻底完蛋了。

高丽从那时起就巴望着百济顶住。

能让百济顶住的,就只有百济旧臣贵族,贵族中,以扶余丰最为正统。而扶余丰人在日本,如无日本支持,百济必然破败,到最后还是让唐朝占便宜。如果让日本参加战斗,则唐朝、百济、日本、新罗实力均有所减弱,对高丽有百利而无一害。

乱吧,越乱越好!

当扶余丰回到故国的时候,周围的景色让他倍感生疏。他说我爱你的时候不习惯说洒浪嘿,而更习惯说阿姨洗太露。是的,这么多年在日本的日子他受够了,真他娘的有点儿马鹿野郎的感觉。当他被送回百济的时候,大家的热情感动了他。是的,我叫扶余丰,不叫扶余豊璋,更不叫扶余桑!

护送扶余丰过海的,是倭国国王天智帝的特派将军狭井槟榔和他的五千士卒。

迎接扶余丰即位的,是百济旧将福信(全称鬼室福信),鬼室福信迎接完扶余丰,接着就领军围住了刘仁愿。双方僵持中,刘仁轨来了,王文度旧部一看,竟然是个破烂书生。但好歹也算有个主了,赶紧该干嘛干嘛吧,少废话。刘仁轨引兵,联合新罗大军直趋百济府城。鬼室福信坐等刘仁愿投降之时,背部遭到了猛烈的轰击,于是撤退。

福信同志一撤退,惹得盖苏文不愿意了。

你们这是搞的思密达!?

言外之意,你鬼室福信一撤退,百济必然为唐军所控,现在高丽北面有苏定方十三万大军,南部你再给我丢了,我这条命往哪儿搁,你们的命往哪儿搁?!福信同志懂,他比谁都懂,但他不能因为懂,就跟唐朝新罗联军硬拼。福信不是傻子,盖苏文也不是傻子,他们都想到了同一个群体‐‐倭人。

日本人论别的可能都没诚意,但打仗绝对很有诚意。

早在今年正月的时候,日本齐明帝就率领本国数万大军御驾亲征,想要把唐军一口吃掉。西行至九州,齐明帝忽然嗝屁着凉,一命呜呼。太子中大兄(不是昵称,就叫中大兄)回京即位,出军之事暂告搁浅。中大兄兄即位,是为天智帝,也就是天智天皇。天智天皇估摸着自己肯定不会像老爸那么悲催,于是决定先派大军杀向百济。

大军分前后两军,阿昙比罗夫为前将军,阿倍引田比罗夫为后将军。

这两位仁兄,却义无反顾地悲催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