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纵横江海读书心得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临出发前,浙江各地又介绍近百人前来参加第二期训练班学习,干校既已结束,校长粟裕和主要领导都有新的使命和任务,粟裕他们只好动员新来的学员回去参加抗日救亡工作。那时一个叫徐焕庭的和十几名青年刚从诸暨赶到山门,一听说要他们回家坚决不干,再三要求加入部队走上抗日前线。再三做工作,仍有五人态度坚决,参加了随军服务团。

十七日,粟裕在龙井禅寺度过他在山门街的最后一晚,内心里有些难以名状的思绪。

这是一个结束,外敌当前,民族大义为重,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重,十年来与国民党内战及积怨告以段落。

这是一个新的开端。北上抗日是三年前中央就赋予他们的使命,但真的走上抗日前线却是三年以后的今天。明天粟裕就将踏上抗日的征途,完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使命,完成业已牺牲的革命志士未竟的抗日事业。

当初从江西瑞金出发时红七军团及后来合编的红十军团共几千名将士所剩不多,想到这些粟裕有说不出的痛,内心怀着深深内疚感。他两次出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参谋长,然而他觉得他不能很好地为寻淮洲、方志敏出谋划策,致使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未能完成。他常常想,如果他能干一些,也许幸存下来的战友会更多一些,力量会更大一些。

他内心深处还有对浙江人民和山门百姓的深深感激之情。三年来,浙南游击区的群众把挺进师当作自己的子弟兵,支援这支队伍渡过难关,战胜敌人,发展壮大,更有不少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打量着山门这个小镇,一种难舍的情感油然而生。

‐‐当兵十年的生活经验告诉他,这个地方与其他所住过的很多地方一样,一旦离开就很少有机会再回来。即使再来,也必定物是人非。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开,虽然以后的日子会想到这里,会在梦里回到这里。

难舍的情感出现和存在只是一瞬间的事,粟裕看着地图,心绪飞向了千里之外的皖南岩寺。

那时东北、华中、华南已落入日寇之手,皖南岩寺肯定只是一个集结地点。集结之后将会开往哪里打鬼子呢?

不知道!

第三章相逢一笑泯恩仇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八号那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粟裕头天晚上忙了大半夜,第二天仍早早起床,亲自布置部队出发的各项准备工作。早饭后,挺进师的三个中队在范连辉、余龙贵、杨立财几位队长的领导下,分别从凤卧乡、山门街一带的驻地集中到干校。当值勤官向粟裕报告队伍集合完毕,他下令:&ldo;出发!&rdo;

队伍走下干校,经山门街出发奔向皖南岩寺。

山门街是一条东西走向,长三百多米,宽约四米的街道,卵石路面,两边是些木质店铺,街上人山人海。原红军挺进师和闽浙边临时省委留在浙江的那批主要干部战士如谢文清、龙跃、张麒麟、林辉山、郑丹甫、叶廷鹏、郑海啸等为粟裕他们壮行,从四乡八镇赶来的浙南群众敲锣打鼓,唱着歌,呼着口号,站在镇中街道两旁欢送,气氛格外隆重。粟裕依依不舍,边走边和乡亲们挥手告别,和留在浙江的挺进师新老战友握手告别。

从平阳山门到皖南岩寺,有上千公里的路程,那时,交通不发达,没有汽车,也没有其它交通工具,到前线去只能步行。出发后部队昼行夜宿,跋山涉水,风雨兼程。一路上只见田园农舍,鸡犬相闻,民风淳朴,到处是恬静、和谐、自然的江南风光。

部队经瑞安、泰顺到达丽水的大港头,在一个小庙里宿营。途中粟裕接到刘英发来的电报,说他同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举行了会谈,黄绍竑代表省政府拨给&ldo;抗日游击总队&rdo;五万发子弹和一千套军装,并述说领取之事项。

第二天早饭后粟裕亲自和张文碧等人带了一排战士前往碧湖镇领取子弹和军装,因为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率省政府官员专程赶来丽水碧湖镇要与粟裕见上一面。

碧湖镇居瓯江之畔,在大港头北面,与大港头隔江相望,史称&ldo;西乡&rdo;,是浙西南地区丽水县一个交通便利的千年古镇。古镇依山而建,临水而立,山青水秀,风光自然古朴,美不胜收。镇里店铺林立,热闹非凡。一九年时粟裕挺进师所属的一纵队在碧湖镇活动过,在毛弄王家外墙还留有&ldo;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rdo;标语。

过了瓯江一上码头,就有当地乡绅和政府公务员人迎接粟裕。到了碧湖镇,又有一帮省府大员和丽水县当地官员在一所江南大宅门前恭候。粟裕见迎接的人中为首的一身戎装,器宇不凡,知是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了。

国共既然和解,所有矛盾就应当一刀砍断,然而事实上十年来内战结下的仇恨不是说了就了的,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出现许多矛盾和分歧,这些矛盾和分歧在浙江同样存在,不过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摆出了很高的姿态和显示出少有的诚意,在他的权力下国共合作不像其他地方那样矛盾尖锐复杂。国共合作后,浙江境内释放了一些(粟裕的副手陈铁君就是国共合作后才从牢里放出来的),为挺进师集结提供了便宜。浙江省财政厅又通过平阳县政府拨了约一万五千元给挺进师做经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