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自笑人间百尺竿 > 第115章(第1页)

第115章(第1页)

家园、母校、亲人和乡亲&ldo;从未离开我的梦&rdo;,&ldo;粟裕闪动两眼泪花对家乡我只能想念……我离家几十年可我总觉得还是故乡的饭最香还是故乡的水最甜还是故乡的话最亲切&rdo;,&ldo;祝愿乡亲们幸福健康祝愿会同的明天更美好&rdo;,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在粟裕的内心深处,同样有凡俗之人对家乡的浓浓眷恋之情。第10韵里写的粟裕将军在姚桐斌受害时带兵包围现场严令交出打人凶手的场面让人大惊:温和的大将军发起怒来原来也是这么威猛。

粟裕的优秀品质在作品中得到体现:身为高级将领但始终身先士卒,与广大士兵同甘共苦,正直无私,忠于爱情和友情,性情温和,热情好客,谦逊善良,富有人情味。他对下属的关心和维护,更将中国梁山好汉式的江湖义气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粟裕将军的形象是高大的英雄形象,他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也是中华大家庭的杰出人物,他是创立新中国的革命前辈的一个典型,他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闪耀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的光芒。

第三,《粟裕战歌》表现出知难而进、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

粟裕的道路从开始就不是一帆风顺。他外出求学先是遭到父亲的反对,后来得到父亲的许可,又因沅水匪患又不得不在洪江呆了个把月的时间才得以出发,到常德二师时已过了考试时间,得等第二年再进二师。在求学期间,他得了肺结核,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发烧、咳嗽,吐血,差点死去。在爱情方面,第一次追求遭受心上人斩钉截铁的拒绝,硬是花了三年时间才总算感动了他的爱人。他革命道路更是曲折艰难:他参加革命时正是中国白色恐怖最浓的时候,他亲历了南昌起义的失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失败,经历了残酷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他最艰难的时候亡命山林,几次因战伤和敌人的追捕差点送命。在抗日战争中,他率领操着破枪烂铁的五百勇士杀向日伪统治的核心区,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寇面对面展开厮杀,开始他与日寇和伪军日夜周旋的抗战生涯。在他的抗战生涯中有武器落后、装备缺乏的苦恼,有来自国民党中央军的干扰,有苏中水网地形、交通发达等对敌有利对他不利的因素的制约。在解放战争中,粟裕面对的是数量和装备都远远优于他们的国民党军。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将军本可以为国防事业再立新功,却又受到战伤的影响而不能工作,等旧伤好些了,到了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却又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粟裕的一生可以说是崎岖坎坷的,&ldo;船行沅水顺流而下,生命之舟逆水向前&rdo;可以说是粟裕一生的真实写照。在那个充满矛盾斗争和苦难的时代,面对困难和挫折,逆境中粟裕将军从不退缩,凭借他的理性和信仰,依仗他过人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从一个士兵成长为著名的将军。粟裕将军生前在1984年1月的一次茶话会上说过:&ldo;共产党人的气概,从来都是知难而进的。&rdo;&ldo;我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真理,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前途,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美好未来,是满怀必胜的信念的。&rdo;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气概,对于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共产党人所共有的,还必将成为民族的精神财富代代传承。

介绍吴洪浩的《粟裕战歌》三、《粟裕战歌》的艺术成就

《粟裕战歌》的艺术成就

《粟裕战歌》不仅在思想上有其特有的价值,其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让那些关注当代诗歌的人们欢欣鼓舞。

第一,真实的叙事风格。这种真实指的是诗人对作品中主人公感情的真实和历史画面的真实。&ldo;我寻觅耕战歌的旋律我歌唱千古名将第一战神&rdo;,这样的句子在《粟裕战歌》反复出现,体现了诗人毫不掩饰对粟裕将军出自内心的热情和崇拜,然而在描绘粟裕将军一生所经历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事件时,却又是那么冷静和客观,从而使作者的情感和历史画面组合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诗人广泛地引入了关于粟裕将军的历史文献、命令、电报和诗人采风得到的各种资料,对粟裕的日常生活和命运的描绘与重大的政治和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一种内容浩繁、人物众多、画面壮阔、结构宏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诗人对各种政治事件和军事形势作了富有诗人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概括和评价。这样在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真实情和巨大的历史感的同时,也赋予作品以浓郁的抒情色彩,使得这部长篇巨著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一个可喜的高度。

第二,独出心裁的艺术构思。《粟裕战歌》的主体是粟裕将军的征战经历,贯穿这一征战的内在线索是几千年来中国华夏文明的耕战思想。这种耕战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整部作品不计序诗和尾声分为十韵,每韵反复歌咏&ldo;我寻觅耕战歌的旋律我歌唱千古名将第一战神&rdo;,将粟裕将军作为这种思想的实践主体,从而将他放在辽远的大历史背景之下,突出了粟裕将军对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同时又加重了他在中国历史长河里的份量。诗人着笔既粗犷又细腻,在作品中,诗人还描写了大量表面看来和主题没有密切联系的资料,但诗人对这些资料进行精心细致的处理,使之与作品的基本矛盾内在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浑然有机的整体之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