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什么的大纵深战役理论 > 第84章(第1页)

第84章(第1页)

7月初,报告提纲被分发给各军区司令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和各军事学院院长提意见。在收到的意见中,对提纲的基本原则都表示赞同。当时担任乌克兰军区司令员的h.3.亚基尔写道:报告提纲根据军队广泛装备内燃机的情况和航耷兵的发展,十分及时地提出了战术和战役法领域的一系列新原则。为了实际检验报告提纲中制定的军事原则,他建议进行多次演习和导演。

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n.π.别洛夫认真研究了提纲所写的战略原则内容,指出:这些原则是对苏联军事学说的新贡献。当时担任工农红军军训部长的a.n.谢佳金也热烈支持报告提纲。他在给叶戈罗夫的信中表示,他完全赞同革命军事委员会报告提纲中阐述的战术和战役法基本原则。

报告提纲中阐述的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兴趣。应该看到,报告提纲写于1932年上半年,也就是写于苏军实行机械化和摩托化的背景下,那时任何一支军队都还没有使用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的经验,没有大量集中使用装备着具有崭新战斗性能的飞机的航空兵的经验。

这是一个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许多军事学术原则被认为是过时的,人们在努力寻找与武装力量发展新水平相适应的进行战役和战斗的新样式。同时,抱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经验不放的旧观点也还有非同寻常的生命力。这些观点对制定军事理论起了重要影响。所以,在公布的报告提纲中,除阐述了根据武装力量数量和质量上的发展作出的大胆和正确的结论外,也对武装斗争的特点和各兵种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当时就已经陈旧的错误观点。

提纲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武装力量发展的基础上,对战争初期概念提出了新的内容。这已经不是消极掩护动员、武装力量的战略集中和展开的时期,而是具有长远目标的积极行动时期。报告提纲阐述了这一时期军队行动的可能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基本上证明了这一文件提出的原则的正确性。

不过,随后对战争初期实施战斗行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修改。30年代中期进行的战略导演和演习经验表明,突人集群无力完成它们在战争第一战略阶段承担的那些任务。它们的编成太弱,又被派到孤立方向作战,这可能导致它们被敌人逐次击溃。于是确定在初期组建突入集团军或突击集团军代替突人集群,随后又认为必须让武装力量整个战略第一梯队去完成各突人集团军的任务。

报告提纲在扼要阐述对战争初期性质的观点后,对苏联武装力量战略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纲着重分析了未来战争中的战役特点及各军、兵种在这些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提纲中可以发现对骑兵的评价过高,尽管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军队广泛装备自动武器和航空兵的发展,就已导致骑兵在战役和战斗中的作用明显下降。随着坦克的出现和航空兵成为独立的军种,骑兵作为突击力量的作用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提纲强调对军队指挥的要求已经提高,并指出,&ldo;新的战役样式要求广泛使用无线电、通信飞机和战斗车辆(安装在坦克底盘上)&rdo;,也就是说,把无线电器材和移动通信器材放到了第一位。伟大卫国战争证明了这些要求的生命力。

报告提纲在探讨战术问题时(公开发表的材料仅刊登其中的遭遇战斗部分),特别规定了航空兵和装甲兵在突破敌防御全纵深的进攻中的使用方法。

坦克与诸兵种合成兵团协同作战的大致方式被规定如下:

在进行炮火准备后,远程坦克作为步兵军长或师长的兵器开始行动。这个坦克群应在敌人配置纵深压制炮兵、指挥所和预备队。紧随其后冲击的是远距离支援步兵坦克‐‐师长或团长的兵器,它们应压制敌步兵在防御纵深内的火器。最后,与步兵一起前进的是作为步兵连长兵器的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每个步兵军在进攻中都能得到统帅部预备队1个坦克旅和2‐3个坦克营的加强。

但是,苏军在30年代末不得不进行的战斗行动,迫使人们重新考虑使用坦克的这种程式。

防御中反坦克兵器密度不断增大,使远程坦克无法在敌人大纵深配置中独立作战。远程坦克、远距离支援步兵坦克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带来好处,却常常遭到很大和不必要的损失。

炮兵远战性的增强,强击航空兵和轻型航空兵的组建,使苏军能够更加有效和更可靠地在全纵深压制防御的战术地幅。所以,在伟大卫国战争开始后,只建立了直接支援步兵坦克群与步兵协同作战。

报告提纲最后得出的结论,扼要反映了30年代初苏联军事理论关于进行战斗和战役及苏联武装力量建设组织原则的观点。

a.n.叶戈罗夫报告提纲的发表,在苏联军事理论发展史上又掀开了一页。

所发表的文件现存于中央国家苏军档案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