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南京也是一个屡遭刀兵的城市,而且南京保卫战也似乎从来就不曾成为军事史上的成功范例,倒是那些断壁残垣新亭旧地,一再成为文人墨客凭吊的对象。在南京怀古是最合适的,而最值得去的地方恰恰是那些陵园:南唐二陵、明孝陵、中山陵、盘谷寺、雨花台。有时你会觉得中国最好的陵园都集中在南京这使得我们走进南京会有一种肃穆之感,也会有一种悲壮之感。(图四)南京当然也有过辉煌时代和英雄业绩,但人们却往往记不住。&ldo;吴楚地,东南诉;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rdo;留下的只是歌舞弦管,文章词赋,是乌衣巷的传说和桃花扇的故事,以及&ldo;为爱文章又恋花&rdo;的风流儒雅。略带女人味的文人气掩盖了英雄气,使得南京有点&ldo;英雄气短,儿女情长&rdo;,有时还有点伤感。
重庆的性格同样复杂。作为南方城市又在水边,重庆似乎应该是&ldo;女性的&rdo;。何况,还有重庆是一徐娘半老&rdo;的说法。但是,作为西南山城,它又和贵阳一样,有着男性的特征。尤其是和成都相比,这个特征就更为明显。&ldo;重庆崽儿坨子(拳头)硬,成都妹娃嘴巴狡。&rdo;代表着成都的是伶牙俐齿的妹娃,代表着重庆的则是尚武好斗的崽儿,男女之别已很分明。事实上两地人的性格也不相同。成都民性柔顺而重庆民风慡直。成都人觉得重庆人太粗野,重庆人则看不惯成都人的节奏缓慢和讲究虚礼。
把重庆看作&ldo;辣妹子&rdo;,也许是合适的。事实上,重庆这个城市的特点是&ldo;火辣&rdo;或&ldo;火热&rdo;而非&ldo;火爆&rdo;。有名的&ldo;麻辣火锅&rdo;就是重庆人的发明,后来才风行四川风靡全国的。在国内任何城市,只要一看到&ldo;山城火锅&rdo;的招牌,我们马上就会想到重庆。重庆也正像这火锅:刚一接触,火辣辣的叫人受不然而,慢慢地,就会觉得&ldo;味道好极了&rdo;,而且会感到一种柔情。这样的城市,你说是男性的还是女性的
四 我们到底要读什么
其实,把城市区分成&ldo;男性的&rdo;和&ldo;女性的&rdo;,只不过是一种带有文学性的说法罢了,甚至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学的结论。比方说,杭州就不但有小青墓,也有岳王坟;不但出过美艳绝伦的苏小小,也出过一身正气、宁愿粉身碎骨,也要&ldo;只留清白在人间&rdo;的于谦。杭州人素有&ldo;杭铁头&rdo;之称,则其硬朗也就可想而知。何况还有钱塘cháo。&ldo;弄cháo儿在船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rdo;,岂非男儿气概?同样,人们耳熟能详的&ldo;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rdo;,不也是西安女性的柔情么?
显然,&ldo;男性的城市&rdo;或&ldo;女性的城市&rdo;云云,不过&ldo;姑妄言之&rdo;又&ldo;姑妄听之&rdo;的事情,当不得真,而且很容易被证伪。所以,这些说法准确与否,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也不妨各执己见。但城市像人,则应该不成问题。我甚至还认为,城市就像人一样,也是有&ldo;体味&rdo;的。这个体味,就是城市的&ldo;文化味儿&rdo;。敏感的人,只要走进某座城市,一下子就闻到
所以,读城,也就是读人。城市并不仅仅是房屋和街道、店铺和城墙。如果没有人,再好的城市,也不过一座&ldo;死城&rdo;,又有什么好读的。
那么,城市里的人又有什么可读的
可读的是他们的&ldo;活法&rdo;。
城市是人的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是由每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街道建筑、历史传统和人文氛围构成的。因此,不同城市中的人,就有不同的活法,即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个性,即文化性格。比如北京人大气,上海人精明,杭州人闲适,成都人洒脱,武汉人直慡,厦门人温情等等。这,便正是我们这些读城者特别关注的。
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是互为因果的两个东西。比方说,北京人大气,所以北京人活得潇洒而又马虎。在先前,臭豆腐就贴饼子,再加一锅虾米皮熬白菜,就是好饭。如果那臭豆腐是王致和的,上面又滴了香油,就简直能招待姑奶奶。现在,则一包方便面,两根火腿肠,便可打发一餐。如果一时半会找不着开水来泡面,干啃方便面就凉水,也能对付。但,即便是这种简单的生活,也不乏乐趣。北京人是很会&ldo;找乐子&rdo;的。&ldo;坛墙根儿&rdo;和&ldo;槐树小院&rdo;都是&ldo;乐土&rdo;,&ldo;喊一嗓子&rdo;和丁一嗓子&rdo;都是&ldo;乐子&rdo;,而且越是众人喝彩,越是神情散淡(不是装的)。即便不过是小酱萝卜就窝窝头,或者素炸酱面拌黄瓜丝儿,也能吃得有滋有味。没有水果么?&ldo;心里美&rdo;萝卜就很好。寒冬腊月里,在大白萝卜根儿上挖个小眼儿,塞一粒菜籽儿进去,再浇上点儿水,等那嫩芽发出来,绿盈盈地挂在家里,粗糙简陋的日子便情趣盎然
上海人的活法又不一样。上海人精明,所以上海人活得精致而小巧。他们的住房多半面积不大,功能却很齐全。不少家具都是多功能的,而且摆放得恰到好处,既未占地方,又错落有致,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衣服也是不多不少的。既不会多得穿不了,压箱底,或开春时没法晾晒,也不会捉襟见肘,弄得没有出门的行头。反正一年四季,都能有体面的一身。这些衣服也不一定要买。不少家庭主妇或&ldo;主男&rdo;,都是能工巧匠。别人做两条裤子的面料,他能裁出三条来,那款式和做工,也都是专业水平。吃饭当然也不会马虎。即便寻常人家过小日子,每顿饭也得&ldo;烧几个小菜吃吃&rdo;,而且有荤有素,营养齐全。隔三岔五的,还会上街去,找一家偏僻(因此价格也较便宜)的冷热饮店喝一小杯咖啡或吃一客刨冰;或是在一家干净而又实惠的小店里点几样小菜,喝一杯啤酒;或是在逛街的时候,买一小块奶油蛋糕或一只苹果边走边吃。花钱不多,却照样享受了都市生活,既快乐又实惠,谓之&ldo;小乐惠&rdo;。
显然,上海人的这种活法,北京人是看不上的。什么&ldo;小乐惠&rdo;?简直就是&ldo;过家家&rdo;。同样,北京人的活法,上海人也不以为然。&ldo;找乐于&rdo;?&ldo;穷开心&rdo;吧!
这就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说到底,也就是文化的差异。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说得白一点,就是&ldo;活法&rdo;。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活法。这些活法,就构成了文化。读城,也就是读人,读文化。
就拿&ldo;小乐惠一来说,原本是江浙一带的地方方言,本义系指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饮食之乐。日常饮食嘛,何况又是平民百姓的,当然不会是大吃大喝,无非虾油卤鸡、葱烤鲫鱼、蒿菜豆腐干、毛豆雪菜煸笋之类,甚或只不过茵香豆、花生米,再加一杯老酒,而且决不会是茅台或xo,故谓之曰&ldo;小&rdo;。然而小则小矣,其乐也无穷,其趣也盎然。更何况惠而不费,所以叫&ldo;小乐惠&rdo;。老作家汪曾棋写作&ldo;小乐胃&rdo;。江浙一带地方人说话,惠胃不分,而写作&ldo;小乐胃&rdo;,大约是因其主要表现于饮食方面吧?即便如此,我以为也不能叫&ldo;小乐胃&rdo;,而应该叫一小乐味&rdo;。因为它追求的,不是&ldo;腹之饱&rdo;,而是&ldo;口之乐&rdo;,快活的是嘴巴而不是肚子,是一小口一小口品茶品菜品酒时的那种自得其乐和有滋有味,怎么好叫做&ldo;小乐胃&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