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三国之问鼎天下TXT > 第962章(第1页)

第962章(第1页)

越快结束这个乱世,对刘琮来说就越好。他不想让天下大乱持续的时间更长,也不想让更多的人,死在异乡的土地之上。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使得原本肃杀的军营,也不知不觉变得柔和起来。

自从得知曹操正领兵南下,回援邺城之后,刘琮便下令对邺城围而不攻,静候曹操大军返回。事实上曹操所领人马虽然看似与北上之前,在数量上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略有些增加,但刘琮很清楚曹操此次进攻刘备,损失也不小。

至于多出来的人马,除了原来刘备所部之外,还有一大批诸如吕旷等袁绍旧部。他们能对曹操有多少忠诚度,实在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所以实际上曹军的战斗力,是大幅度下降了的。对此刘琮并不怀疑,不过刘琮也没有因此而掉以轻心,毕竟对手可是曹操和他麾下的谋臣武将。

从综合实力而言,刘琮相信己方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无论是军心士气,还是军队的数量、质量以及粮草军械等,都不是疲惫的曹军所能抗衡的。

然而越是如此,刘琮就更加担心部下将领和士卒,因为这种优势而产生轻敌之心。现在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西路军在赵云的率领下,从并州长驱直入,不但掩护了刘琮所领大军的侧翼,也将战火直接燃烧到了冀州、幽州与并州交界之处。

周瑜所率领的东路大军,也已攻略徐、青,与刘琮大军和赵云所率之西路大军,犹如三支利箭,只是两翼更显突出,呈包围合击之势。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曹操的选择并不多。

曹操虽然消灭了刘备,可自身的实力也损失不小。从地盘上来说,丢失了根基之地豫、兖两州,外围的关中、徐州和青州也不必说了,就连侧翼的并州,都已经被荆州军所占。

什么是两败俱伤?这就是两败俱伤!

四月初,曹操领大军返回邺城,十万步骑连营百里,与荆州军对峙于邺城。

一方师老兵疲,另一方蓄势已久,双方接战数次,曹军将士虽拼尽全力,却仍遭败绩,损兵折将,被荆州军攻破数十座大营。

刘琮并没有因为兵力占优便一味强攻,反而应对的颇为谨慎。他小心翼翼的控制着进攻的节奏,以不断削弱曹军的实力。

战争进行到现在,可谓大局已定,依附于曹操的颍川、兖州士人虽然尚未凋零,但其根基已断。如果他们不改弦更张,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步审配等人的后尘。这一点是世家大族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而

曹操在军事上的核心‐‐沛谯集团也已元气大伤,无力支撑曹操在这场战争中继续前行。

而从荆州军的实力来看,仅刘琮亲自率领的围城大军就有十八万之多,再加上西路赵云所率的五万余众,东路周瑜所率的七万余众,从兵力上已完全占优。不过刘琮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人马众多,军械精良,粮草充足。

抛开这些对比不谈,刘琮认为荆州最大的优势,其实是来自于内部的平衡。无论是世家和寒门,文士和武士以及各方面,都在荆州新政的指引下趋于平衡。这种平衡是各阶层之间团结的基础,是刘琮统治稳定的基础。

在刘琮看来,之所以会有如今这个乱世,原因并不复杂,皇权的衰落和帝国的分裂,也绝非&ldo;久合必分&rdo;这样简单概括就能够直指核心的。

当时的农耕技术和科技水平,是没有办法维持一个以自耕农为基础的大一统帝国的。且不论是什么导致了东汉的衰亡‐‐人祸也好,天灾也罢,不过是外因罢了。事实上,即便没有黄巾,没有张让等十常侍弄权,没有何进没有董卓,也必然有别的诸如红巾,黄巾,绿巾,有李进张进李卓张卓。

说到底,不过是谁统治谁罢了。虽然统治的形式在历史的进程中,看上去不断演变,但其内核呢?内核是掌握了大部分资源的精英统治罢了。掌握了经济和文化资源,才有可能跻身于精英阶层,才可能成为世家大族,而不是庶族寒门。

从原有的历史看,当下这个时代的知识极为昂贵,不可避免的集中到一小部分人的手中,皇帝要想挑选官吏,只能从这个群体里面选,这个趋势到了西汉末期已经不可阻挡了,光武帝刘秀起家就是靠的这个群体。这一批人就成了三世纪帝国崩溃后历史舞台的主角。

对于皇帝来说,当然不满意这个现状,所以他们尝试过用宦官(东汉)、王族(西晋)来制衡,以维持帝国的统一,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士族政治在东晋达到了顶点。但是到了南北朝中后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庶族地主开始崛起。皇权有了其他的选择,士族开始逐渐变成花瓶,尽管他们依然为世人所重。

再往后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到了唐宋时期,他们就离开了历史舞台。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有功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有他们的贡献。他们也有罪恶,三世纪到六世纪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

&ldo;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do;

这是庶族寒门发出的怒吼,贯穿了几乎整个历史。

对现在的刘琮来说,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提前结束这个乱世。他试图从历史这条大河中,避开诸如&ldo;五胡乱华&rdo;之类的礁石。他并不妄想着跳出这条河流,他只是希望中华文明可以避免被阉割、被侵略被虚无的命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