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上下五千年歌曲歌词 > 第69章(第1页)

第69章(第1页)

晋武帝一死,太子司马衷即位,这就是晋惠帝。

晋惠帝即位以后,国家政事他一件也管不了,倒是闹出一些笑话来。

有一次,他带了一批太监,在御花园里玩。那是初夏季节,池塘边的草丛间,响起一片蛤蟆的叫声。

晋惠帝呆头呆脑地问身边的太监说:&ldo;这些小东西叫,是为官家,还是为私人呢?&rdo;太监面面相觑(音qù),不知该怎样回答。有个比较机灵的太监一本正经地说:&ldo;在官地里的为官家,在私地里的为私家。&rdo;惠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有一年,各地闹饥荒。地方的官员把灾情上报朝廷,说灾区的老百姓饿死的很多。这件事给晋惠帝知道了,就问大臣说:&ldo;好端端的人怎么会饿死?&rdo;大臣回奏说:&ldo;当地闹灾荒,没粮食吃。&rdo;惠帝忽然灵机一动,说:&ldo;为什么不叫他们多吃点肉粥呢?&rdo;大臣们听了,个个目瞪口呆。

西晋出了这样一个白痴皇帝,周围的一群野心家自然就蠢蠢欲动了。

113 八王混战

晋武帝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

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哪里知道这一来,反而种下了祸根。

晋惠帝即位以后,外戚杨骏用阴谋手段,排挤了汝南王司马亮,取得单独辅政的地位。

一些诸侯王当然不甘心,只是一时没有机会动手反对他。

晋惠帝不懂事,但是他的妻子贾后却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她不愿让杨骏操纵政权,秘密派人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楚王玮从荆州带兵进了洛阳。贾后有了楚王玮的支持,就宣布杨骏谋反,派兵围了杨骏的家,把杨骏杀了。

杨骏被杀之后,汝南王亮进洛阳辅政。他想独揽大权,可是兵权在楚王玮手里。两个人之间就闹起矛盾来。贾后嫌留着汝南王亮也碍事,就假传晋惠帝的密令,派楚王玮把汝南王亮抓起来杀了。

楚王玮本来是贾后的同党,但是贾后怕他连杀两王之后,权力太大。

当天晚上,又宣布楚王玮假造皇帝诏书,擅自杀害汝南王,把楚王玮办了死罪。楚王玮知道上了贾后的当,大叫冤枉,已经没有用了。

打那以后,朝廷上没有辅政的大臣,名义上是晋惠帝做皇帝,实际上是贾后专权。

贾后掌权七八年,骄横跋扈,胡作非为,名声坏透了。太子司马遹(音

yù),不是贾后生的。贾后怕他长大起来,自己的地位保不住,就千方百计想除掉太子。

有一回,贾后事先叫人起草一封用太子口气写的信,内容是逼晋惠帝退位。贾后把太子请来喝酒,把他灌得烂醉,趁太子昏昏沉沉的时候,骗他把那封信抄了一遍。

第二天,贾后叫晋惠帝召集大臣,把太子写的信交给大家传看,宣布太子谋反。大臣们怀疑这封信不是太子写的。贾后要大家核对笔迹。大家一看果然是太子的亲笔,不敢再说。

贾后就把太子废了。

朝廷大臣对贾后的凶狠本来十分不满,现在见她废掉太子,背地里十分气愤,议论纷纷。掌握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想起兵反对贾后,但他又怕让太子掌了权,也不好对付,就在外面散播空气,说大臣正在秘密打算扶植太子复位。贾后听到这个谣传,真的害怕起来,派人毒死了太子。这样一来,赵王伦抓住了把柄,派禁军校尉、齐王司马冏(音jiong)带兵进宫逮捕贾后。

专门玩弄阴谋的贾后,这一下也中了别人的计。她一见齐王冏带兵进宫,大吃一惊,说:&ldo;你们想干什么?&rdo;齐王冏说:&ldo;奉皇上的诏书,特来逮捕你。&rdo;贾后说:&ldo;皇上的诏书都是我发的,哪里还有什么别的诏书!&rdo;贾后大叫大闹,指望惠帝来救她。赵王伦把她抓起来杀了。

赵王伦掌握了政权,野心更大。他当了相国还不满足。过了一年,干脆把晋惠帝软禁起来,自己称起皇帝来。他一即位,就把他的同党,不论文官武将,或是侍从、兵士,都封了大大小小的官职。那时候,当官的戴的官帽上面都用貂(音diāo)的尾巴做装饰。赵王伦封的官实在太多太滥了,官库里收藏的貂尾不够用,只好找些狗尾巴来凑数。所以,民间就编了歌谣来讽刺他们,叫做&ldo;貂不足,狗尾续&rdo;。

各地的诸侯王听说赵王伦做了皇帝,谁都想夺这个宝座。这样,在他们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厮杀。参加这场混战是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音yóng)、长沙王司马乂(音yì)、东海王司马越。加上已经被杀的汝南王亮、楚王玮,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ldo;八王之乱&rdo;。

八王之乱前后延续了十六年,到了公元306年,八王中的七个都死了,留下的最后一个东海王越,毒死了晋惠帝,另立了惠帝的弟弟司马炽(音ch),这就是晋怀帝。

ì

114 李特的流民大营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ldo;流民&rdo;。

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天水等六郡十几万流民逃荒到蜀地。有一个氐(音di)族人李特和

他兄弟李庠、李流,也跟着流民一起逃荒。一路上,流民中间有挨饿的、生病的,李特兄弟常常接济他们,照顾他们。流民都很感激、敬重李特兄弟。

蜀地离开中原地区比较远,百姓生活比较安定。流民进了蜀地后,就分散在各地,靠给富户人家打长工过活。

益州刺史罗尚,却要把这批流民赶回关中去。他们还在要道上设立关卡,准备抢夺流民的财物。

流民们听到官府要逼他们离开蜀地,想到家乡正在闹饥荒,回去也没法过日子,人人都发愁叫苦。

流民们向李特诉苦,李特几次向官府请求放宽遣送流民的限期。流民听到这个消息,感戴李特,纷纷投奔他。

李特在绵竹地方设了一个大营,收容流民。不到一个月,流民越聚越多,约摸有两万人。他的弟弟李流也设营收容了几千流民。

李特收容流民之后,派使者阎彧(音yù)去见罗尚,再次请求缓期遣送流民。

阎彧来到罗尚的刺史府,看到那里正在修筑营寨,调动人马,知道他们不怀好意。他见了罗尚,说明了来意。罗尚对阎彧说:&ldo;我已经准许流民缓期遣送了,你回去告诉他们吧!&rdo;阎彧直爽地对他说:&ldo;罗公听了别人的坏话,看样子恐怕不会饶过他们。不过我倒要劝您,不要小看了老百姓。百姓看起来是软弱的,您若逼得他们无路可走,众怒难犯,只怕对您没有好处。&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