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rdo;这一段开始,是讲写文章的方法。我以前常告诉新闻界的朋友,写社论就要&ldo;杂而不越&rdo;,尤其是写大文章的道理,取材的角度,下笔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学问。
&ldo;其称名也,杂而不越&rdo;。&ldo;名&rdo;的意思,在这时可以说是&ldo;用字遣辞&rdo;。一个名词、一个小掌故、或者讲道理、理论,引证得很准确。&ldo;杂&rdo;是很广泛,包罗很广,能照顾全面;&ldo;不越&rdo;是不会过分,没有超过范围,没有不得体、不离谱,等等。
&ldo;于稽其类&rdo;,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说话要有根据,不能乱讲,在写同类的东西时,似是而非的关键之处,要能辨别,能剖析。
这是孔子研究《易经》,及研究文王周公著作的心得。
&ldo;其衰世之意邪?&rdo;孔子的《春秋》言三世,就是太平世、升平世、衰世。衰世就是乱世,就像是我们所处个时代。如果按孔子所定三世的标准,大同世界就是太平盛世,但是很难做到。西洋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孔子的太平盛世,恐怕永远是人类挂在那里的一个目标。所以我经常比它为驴子的红萝卜。一个赶驴车的乡下人,因为驴子不肯走,他便在前面吊一个红萝卜,驴子为了吃那个红萝卜,就只好拚命向前走。但是,这个红萝卜目标很难追求得到。
普通历史上的小升平,如果十年二十年没有战争,人民的生活就能获得安定。但是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三十年不变乱的,要想安定很难。十二年是一纪,三十年是一世,这是古代的观念。现在把一百年叫一个世纪,这是西方人的观念翻译过来的。
讲到衰世,钱穆先生曾说庄子、老子、《易经》的&ldo;三玄之学&rdo;是衰世之学。我就讲笑话说:如果三玄之学是衰世之学,那四书五经也可以称为忧患之书了,因为四书五经的学间都是从忧患中来的。钱先生这么讲也有他的根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ldo;其衰世之意邪&rdo;的道理!
但是大家要注意,伟大的哲学家、宗教家都出在乱世。越是乱世,人才越多。乱世的人都是痛苦的,因为痛苦,便要用思想来解决问题。太平时候都是文学家,因为生活优裕,就把精神用到悠闲娱乐方面去了。《红楼梦》的那个时代,就是太平时代的反映。由康熙下半期开始,算是太平了二百多年,那个时候公子少爷,文学家特别多。像袁子才这一班人,都出生在那个时候。所以当时就流行不作无益之事‐‐一天到晚不去跳舞、打麻将、喝酒,如何排遣有涯之生命?人的生命有限啊!如果不做些有意义的事,那个日子怎么打发?活几十年太长啦!实在受不了,人会为发疯的。
这种话大家恐怕很难会听见了。我现在想想,那个日子真的很舒服啊!为放暑假了,担心这两个月的暑假,回到家怎么&ldo;玩&rdo;?怎么过啊?回到家以后,竹床一铺,当着风口睡倒,看看唐人的诗词,翻翻书,很快地下午两三点了!妈妈的下午点心还没有出来,已经对妈妈很不舒服了!妈妈把点心拿来,一尝不对胃口,便不吃啦!妈妈再劝,反正不好吃,一副撒娇的样子。妈妈说:好,我再去做别的……现在想想古人所说的&lso;旧长如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已休&rdo;,过一天好像过一年一样,这种生活情形,几十年来台湾青年差不多感觉到了。大家生长在温室里边,我很担心将来大家怎么办?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所以人家飙车、签大家乐,舞厅&ldo;蓬拆&rdo;到天亮……
可见历史上永远不会出现太千,所以真正领导这个世界的大政治家是很痛苦的。大政治家要在这个世界将乱未乱的时候就导正它、预防它,但还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跟一个家庭一样。我半夜三四点钟起床,看到对面卖豆浆的夫妇,已经起来磨豆浆了。夫妇俩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买了房子,银行里存了钱,到了儿子长大,便不会再这么辛苦了,到了孙子便为&ldo;不做无益之事,何以败此辛苦之家&rdo;了。一个家庭不会超过三代,那是真的。这个社会,上的家庭,是不是如此呢?
知往而察来
&ldo;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彖断辞,则备矣!
筮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rdo;
《易经》告诉了我们过去,懂了历史,懂了过去,就懂了未来,但也会忽略了一些明显的、大家习知的平常事,所以要&ldo;微显阐幽&rdo;。因为我们往往把明显的、轻易的,认为了解清楚了,实际上却还没有看清楚。越是明亮的地方,也越有黑暗,可能你找不出来。做情报工作的就要&ldo;微显阐幽&rdo;,看看有没有间题,因为问题就出在那个没有间题的里头,所以为&ldo;微显阐幽&rdo;。因为看不见的、黑暗的里头都有东西。
&ldo;开而当名辨物&rdo;,你懂了《易经》以后,每一个卦象都是人生、宇宙、物理,就是生活经验。&ldo;当名&rdo;,每个卦名都是恰妥的、合理的。我们随便举例如风雷益这一卦。台风来了&lso;一打雷,台风停了,不是很有益吗?&ldo;辨物&rdo;则是辨别物理的道理口
&ldo;正言断辞,则备矣。&rdo;告诉我们人生的经验,&ldo;正言&rdo;是很正确的说法,为真懂了《易经》就可以了。所以我说做社论文章,能做到&ldo;正言断辞&rdo;,就可以了,&ldo;则备矣&rdo;,这就是一篇大文章。
《易经》的取象,都是我们生活周遭所常知常见的,如龙啊、虎啊、象啊、狐啊、风霜雨露啊等等。&ldo;其称名也小&rdo;,使你懂得这个道理,因小而知大。&ldo;其取类也大&rdo;,这是智慧之学,知道一点就知道其他的。常常有些同学怪我,觉得我很多的道理都不肯讲。我说我讲了那么多你都不懂,我还为怎么讲?为我把茶叶蛋、马虎蛋都拿来跟你讲,那还叫做学问吗?学问之道,&ldo;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rdo;所以有人问什么人可以学禅?释迦牟尼佛说&ldo;良马见鞭影而驰&rdo;。一匹良马,见马鞭子一扬就跑了,不为说举一反三,挂一漏万是很难做学问的。
成功失败两相依
&ldo;其旨远,其辞文。&rdo;我们写文章,真正能写到这样,才算大文章,就成功了。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都做不到。&ldo;其旨远&rdo;,一篇文章能够留得千古,它的主论没有时代的限制。像宗教的圣典,它没有时间的限制,永运有它的精义。&ldo;其辞文&rdo;,它的文彩,更充满了文学性。
&ldo;其言曲而中&rdo;,它所讲的话是圆的,但也是真正的、实在的。&ldo;中&rdo;就是很恰当。&ldo;其事肆而隐&rdo;,&ldo;肆&rdo;就是放肆,中间包括得很广,有很多层的道理,你慢慢去看、去读,加上你的人生经验,你会体会得更多。当年一位朋友说我,你十年读书,十年做人,然后才懂得我的话。真的!这位老友并不是瞎说的,我现在还很怀念他他的话很有道理。那个时候自己年轻,读书不多,阅历不够,很多事情都不懂,自己还以为很了不起的样子其实很幼稚,所以那位朋友拍拍我肩膀,说了这几句话。学《易经》是为学一辈子的,有些地方要很久才会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