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上,城门,专门有举着火把的士兵,给寒冷的黑夜带来光明,带来丝丝暖意。
从下午到现在,灾民们始终都关注着官兵们。
在这些灾民当中,并非全部都是农民出身,不乏原本是读书人,因为某些原因家道中落,最后沦为饥民乞讨。
在靠着城墙的某位置,有一家三口,分别是三十余岁的父亲、十四五岁的女儿、十岁的儿子。
一家人的家当,只有简单的炊具,两张破破烂烂的被子。
那父亲低声道:“那姜总兵懂得争取军心,有办法弄到军饷,不是一般人。”
女儿道:“爹,我们饿了两个月,又找不到事干,得先活下来。姜总兵是好人,孩儿再去试试。”
她勉励站起身,向姜镶走去。
这么晚了,没有那些可恶的衙役守在城门,或许能得到总兵的理会。
数千士兵刚离开,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的姜瓖,等待着下一批士卒到来。
这时,她见有个少女走来,他对这人有些印象,正是早上的那名少女。
少女央求道:“姜总兵行行好,施舍一点钱,小女一家感激不尽。”
说话的声音清脆动听,声音带着央求,就算未见其人,听起来都让人觉得可怜。
姜瓖再仔细打量,她衣衫褴褛,头发凌乱,脸上和手都实在太脏,看不出真实容貌。
他对少女道:“从明日开始,我会在城门设粥棚,每个人都饿不着肚子,你们再忍耐一个晚上。”
查抄汉奸的家,获得了不少粮食,姜瓖打算救济灾民。
现场可不能给少女施舍钱财,要不然其他灾民都会蜂拥而来。
那少女听后大喜,显灿烂的笑容,露出那洁白整齐的牙齿。
“姜总兵,你真是好人!好人会有好报!”
少女高高兴兴地走回去了。
随后,姜瓖再扫视周边的灾民们,朗声道:“父老乡亲们,从明天开始,你们都不用饿肚子了。明日上午,四个城门都有粥,每人都能喝粥。”
灾民民们听到这些话,犹如漆黑寒冷的夜里有了一盏明灯,许多人大声道谢。
那少女父亲对子女道:“这个姜总兵,比那个狗屁知府好上百倍,如若他能战胜建奴,必定前途无量。”
没多久,原本把守城门、城墙的一千士兵集合在北门外,高高兴兴地领取军饷。
一直到子时,姜瓖终于忙完了。
一千士兵解散回去,姜瓖带着李智雀和私兵们入城。
那些剩下的银两也运入城内,运回总兵府。
——————————
总兵府内,浴室热气弥漫,这里有两个大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