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亿四舍五入最大与最小 > 第220章(第1页)

第220章(第1页)

数万强悍的日军在海南岛上扼守,海南岛敌一半,我一半,成了一个心腹大患。一来日军可以随时从海上增援海南岛,二来我军无法在短期内依靠海南岛建立海空军基地,保证欧洲航运安全。想到原时空中,日军在海岛争夺战中的强悍,尧明不由得忧心忡忡。也不知道要牺牲多少生命,才能将日军彻底赶走。好在李宗仁归降后,抗日之心大起,愿意亲自率领数万广西军队,渡海到海南岛相助。

尧明不得不催促加快卡拉地峡的开发计划,以建立从陆地通往中国大陆的运输路线。泰国方面向德国要了一笔援助后,同意让二十万中国民工进驻泰国,帮助修建通往广西的道路。中国也在不断加紧修建从广西通往广东和苏杭的铁路和公路。同时,尧明将提高战斗机和轰炸机航程提到了空军的最高优先权,并要求施佩尔立即实施。尧明又以中国海军的名义,向德国订了6艘航空母舰,20艘护卫航空母舰和50艘重型驱逐舰,以绕开德国与大英帝国之间的海军协定限制。

为了配合晋察绥战场,中国华北各军开始了对华北各伪政权的进攻,一时间摧枯拉朽,连消灭带收编,吃掉近2万伪军,将大大小小的伪政权全部碾为齑粉。

华北的各军,主力却是东北军。当初中原大战时,东北军主力策应蒋介石入关。后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时,东北军的余部散布在东北各省,无法有效结集对抗,战力也严重不足。东北军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日本的巨大扶持。但军阀张作霖不甘心当汉奸,被日军之间谍河本大作炸死。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已经将东北军内部摸透。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年轻的少帅张学良仓皇地撤离了东北,被全国称为&ldo;不抵抗将军&rdo;,留下了东北军将士一生的遗憾。而默许了不抵抗政策的蒋介石也因此一度下野,谢罪于国人。

1930年代初,东北军是当时中国武器最精良,训练最充分的军队之一。然而在1933年长城抗战时,占有地理优势的东北军,却连续丢失山海关、热河全省,最后被日军突破长城防线。国民党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ldo;塘沽协定&rdo;。长城抗战历时80多天,据不完全统计,中方伤亡18万人以上。日军自己公布的伤亡数字为2400人,但日军一向压低伤亡数据,估计实际伤亡5000左右。

东北军入关后,一些亲日的汉奸,偷偷地离开了东北军,投靠了日本人。经过多次内部整顿,再加上家国之恨,军人们早就憋了一口&ldo;打回老家去&rdo;的血性。因为东北军内日军奸细多,在最后发起大战前,东北军还来了一次突然性的内部清洗,并在将一批军队内的通敌嫌疑分子关押后,将早就准备好的一批机枪、火炮等重武器发给了东北军。还从中央军特地抽调了3个炮兵团,编入东北军。

东北军等候多年,就为这报仇的一刻。他们直接打入了热河省,重新夺回长城防线。终于一洗多年耻辱。日军在山海关部署了3000人,牢牢控制住此关口。此关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缺乏攻坚城之利器,为了避免盲目牺牲,蒋介石下令暂时将敌军围住。东北军一部突入热河,利用伪军反正,夺取了承德。

关东军增援热河,被东北军牢牢地吸引在了承德一带,使其不得分兵支援山西。东北军人多势众、准备充分,并占有外长城之地利,武器上也得到了补充。尧明本来期望他们趁机大量杀伤日军,但这日张学良却发电报来,声称人员缺乏训练,战力不足,不敢轻易扩大战局。幸好日本关东军兵力单薄,又一时得不到支援,也未敢轻举妄动。双方在外长城一带,形成僵局。

大战将临

尧明在南京看到了张学良的电报后,眉头深锁。虽然现在&ldo;形势一片大好&rdo;,但中国军队的先手优势就要快用完了,而日本却正在全国动员。在原时空,日本在1945年战败前,曾经最多动员了700万军队,比幅员广大的中国巅峰时期的500万军队还多!

日本帝国之败,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是日本过于贪婪,中了诱敌之计,南下东南亚,占领了太平洋上广大的地区。结果兵力分散,后勤线被美军潜艇频繁袭击得手。而美军则是在中途岛,仗着破译了日军的密码,以及只有靠&ldo;上帝保佑&rdo;才能解释的运气,打了一个&ldo;不该胜的胜仗&rdo;。以后仗着强大的生产力,生产出了铺天盖地的战舰,从海上最远端,一点一点地打过来的。即使如此,最后还要靠原子弹解决日军。而中国军队在那时,竟然没有能力消灭实力已经远远削弱了的关东军,还得靠苏联红军入关来帮我们打。

原时空中国的抗战,真的很让人&ldo;不堪回顾&rdo;。

当时中华民国军队有一种奇怪现象,就是每次与日军交战失利后,战报中都有一项,叫做&ldo;士兵缺乏训练&rdo;。尧明对此大为不解。东北军入关已经好几年,这么长的时间,难道都不足以训练士兵吗?

当尧明以此询问时,蒋介石、陈诚、何应钦等人唯唯否否,均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蒋介石干脆临阵换将,准备让陈诚替代张学良,指挥华北战区。尧明尴尬地一笑,知道这是换汤不换药。

正好这日孙中山从美国返回了,立即兴致勃勃地召开了一次商量国策的军政大会。蒋介石、周恩来、何应钦、戴笠、李宗仁、还有原时空那个汉奸汪精卫等,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何应钦、李宗仁、汪精卫等都大唱高调,认为中日战局将很快以日军屈服而结束。该是进行一个长远策划,考虑光复东三省的时机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