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军事欺骗战术 > 第101章(第1页)

第101章(第1页)

这次偷窃行动的国标是瑞典使馆的机密文件。为此,他们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进行了周密的准备:首先,派出一名颇有姿色的女间谍,去勾引瑞典大使馆的夜间值班员,并经常在他值班时去与他幽会。为防使馆门口那条高大凶猛的狗碍事,他们指派专人每周两三个晚上到使馆去,用一块块鲜美的肉去喂这只狗。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克格勃静候下手的时机。一天晚上,瑞典大使馆里大部人工作人员应邀赴宴。克格勃看准机会,决定采取行动。从下午开始,布置了若干监视小组,加强了电话监听,并对在莫斯科的所有瑞典人的行动进行严密的跟踪和控制。在大使馆附近的十字路口,布置了汽车,准备冲撞任何方向开过来的瑞典汽车。女间谍照常去和值班者幽会。另一名特工每隔几分钟就把一块鲜肉扔给那只狗。就在这时,由十几人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迅速打开大使馆的门锁,直扑保存机密文件的保险柜。技术高超的开锁专家、擅长开启密封文件的开封专家和翻拍文件摄影师相继而上,不到一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偷袭任务,并且不留任何痕迹。据说,克格勃还以同样的手段,偷袭了日本和加拿大的大使馆,获得了电报密码。随着保密室、保密柜的防范措施的日益完善,特别是报警系统采用红外线、热能感应等新技术以后,潜入保密室从保险柜中偷窃文件越来越困难和危险。于是,偷窃行为渐渐由室内转向室外,其手法也十分巧妙。1使携密者昏迷,乘机窃密。

1967年秋天,美英大使馆的两名随员在苏联游览。苏联旅行社的向导热情地请他们品尝一家酿酒厂生产的酒。两人感到却之下恭,便随便尝了一点,谁知回到旅馆就昏睡过去了。当6个小时以后醒来时,发现他们的房间和行李被翻了个遍。

2制造车辆事故,乘机窃密。据报道,一位西方外交官携带一份重要文件从机场驾车返回大使馆,突然一辆汽车从右边疾驶而来,把外交官和司机撞成重伤。一群警察火速赶到,把外交官和司机拉上救护车,送进医院。就在外交官在手术台上被抢救的时候,克格勃把外交官的公文包拿去,对文件进行了复制。大使馆明知其中有鬼,也无法争辩。

3制造火灾,乘机窃密。据原苏联流亡者泽姆佐夫透露,1977年8月27日凌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大楼里发生了一场火灾,失火地点正好是存放

机要文件的八楼和大使居住的九楼。失火前几天,这里刚换过电线。火势很猛,只好请苏联消防队前来灭火。但大火扑灭以后,发现机要室内保险柜的锁头已经炸开了,一批机要文件也不翼而飞。泽姆佐夫认为,火灾是克格勃为窃取文件蓄意制造的。

收买。这是间谍获取秘密情报常用的方法。间谍机关往往采用这种办法从贪图金钱的人手中获取重要情报。由于情报对于国家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情报斗争中,一些国家不惜花费巨资收买情报。当然,所获情报的价值往往数十倍、数百倍甚至上万倍地超过他们付出的代价。西方情报专家认为,收买情报的同时,最好能买下那个掌握情报的人。这样,以后就会源源不断地得到新的情报。

收买情报比间谍亲自刺探情报当然安全一些,但也决非没有危险。有时对方会派出一个诱饵,以出卖情报为由,达到反间谍的目的。

(四)通过侦察获取情报

情报和侦察是密不可分的。侦察是手段,获取情报是目的。情报就是对侦察得来的敌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得出的成果。

侦察是获取敌情的基本途径,尤其是战役战术欺骗所需情报的获取,主要依靠战场侦察。以侦察手段获取情报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秘密获取、强行获取、欺骗获取三种类型。

秘密获取。以秘密方法获取情报的好处是受敌情威胁小,便于隐蔽企图。由于敌人的秘密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获取的,所以,敌人不会因此而改变决心、变更部署、更改行动时间,将情报置于无用之地,这无疑延长了情报的使用寿命。所以,秘密获取是获取情报的主要方法。秘密获取主要是通过看、听、问、测实现的。

(1)看‐‐肉眼观察,借助技术器材观察以及照相侦察。观察是对敌情、地形、水域、天气实施侦察的方法。通常由指挥所、观察所、观察哨和观察员,配属一定的观察器材和通信工具,遂行观察任务。观察既可在昼间利用目力进行,也可借助照明器材和夜视器材在夜间和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进行。用观察法获取情报,应注意选择隐蔽而便于观察的地点,采取正确的观察方法,并防止被敌人的隐形伪装和示形佯动所欺骗。在配置观察配系时,应注意前后交叉配置,力求互相弥补,不留空隙。对于观察不到的死角,要选定特殊标记,控制其接近路,严密监视。观察并不是简单地看,而是伴随着分析和联想。只有这样进行观察才能见微知著,透过伪装,明察真情。观察具有组织简便,获取情报直接、可靠等优点。特别是夜视器材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的观察能力。夜视器材近几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新一代微光夜视仪观察距离已达数千米,其体积、重量、功耗、可靠性和图象清晰度都达到了新的水平。70年代以后,各国竞相发展热成像侦察器材。它不依靠任何光源,而是利用目标本身的热辐射发现目标,具有工作隐蔽,受夜暗和天候条件影响小等优点。美国1975年装备的手持式热成像仪,重49公斤,对人的探测距离为400米,能发现80米以内隐蔽在疏林中的行人。英国生产的手持热像仪,对人的发现距离为21公里,识别距离为12‐1&iddot;4公里。目前,一些国家已广泛装备这种观察器材。新的观察器材为获取情报提供了重要手段。但观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易受地形地物及能见度和伪装的影响,观察距离受限,死角多,不易全面掌握战场情况,等等。因此,观察必须与其他侦察手段相结合,以印证观察所获取情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