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帝立储二皇子已经足够恢诡谲怪。
更让姜瑶不解的是,辽王竟没有造反。
明耀帝登基初期,根基未稳,朝中心向他的大臣并不多。
那时,天时地利人和均在辽王之手,辽王造反,绝对是胜券在握。
最是无情帝王家,姜瑶一向不信皇家众兄弟间有什么似海亲情。
可她根本寻不到辽王不造反的理由,便只能根据之后那段口口相传的历史,将其归结为罕见的手足情深。
然而现在看来,两兄弟之间也并非世人想象的那般和谐。
天子迁都多半是因为惧怕辽王。
害怕他造反。
辽王对皇帝极具威胁,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萧阳离京州太近。
此时不比当年,辽王占据优势,而今天子乃是正统,又是千古难得的明君,民心所向。
辽王造反无法如以前一样一呼百应,天下大势已不在萧阳,而在萧邦。
只要皇帝远离辽地,不被一击即溃,最终败的,将会是辽王,大明注定还是会在他手里。
至于兄弟之间为何要维持表面上的平静,这其中的波诡云谲,就不是姜瑶所能猜测的了。
乾清宫诡异的安静,惹得天子不喜,他剑眉一皱,沉声道:&ldo;怎的突然都成了哑巴?&rdo;
还是无人回应他。
&ldo;嗯?&rdo;皇帝提高音调,怒意升腾。
殿内,一位男子一咬牙,起身道:&ldo;陛下,无论定都京州好与不好……这都皆不能迁啊,此地已成了我们的根,牵一发便会动全身,百害无一利啊。&rdo;
不少京州人士虽没有说话,但看他们的表情,显然那男子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萧邦立刻明白,迁都,会遇到的阻力将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各世族已在京州紧紧扎根,迁都便是在动摇他们的根本。
门阀世族岂能答应?
哪怕他是皇帝,也无法克服阻力强行迁都。
当初永乐帝能够力排众议成功迁都,是因为那时大明建国不久前,世族扎根不深。
而今大明已经延续数百年,名门望族的根已深深扎入京州的地下,各族之间盘根错节。
明耀帝深知,平日里他能够说一不二,是由于他并没有触犯到这些家族的根本利益,故朝臣们会拥立他。
若是这个皇帝危及家族生存,世族门阀们将会联合起来,对抗他。
与整个京州为敌的滋味,并不好受。
萧邦了然,借助迁都使得北方的威胁不复存在的这一想法,注定难以变成现实。
于是他只得作罢。
最后一个问题是他的一种试探。
试探各世族子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