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理塘,此地海拔4000米以上,不长庄稼属牧区,虽系平原,但走起路来感到气喘,很费力。
从康定起,沿途受到各级地方政府和藏族群众的热烈迎送和支援。部队对群众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与进军西藏的伟大意义,对沿途各地土司、头人、寺庙进行了统战工作,还帮兵站组织牦牛运输等事宜。
8月2日抵达巴塘,受到了县政府及群众夹道热烈欢迎和以新鲜苹果的慰问,感到格外亲切。此乃金沙江河谷地域,海拔2000余米,气候温和,一年可收麦子、荞子两季,文化较为发达,懂藏、汉两种文字、语言的人不少,有&ldo;塞外江南&rdo;之称。经军党委同意,决定以巴塘为渡江作战与过冬之基地。
(二)
根据军党委的指示,进行以下主要工作:
成立巴塘先遣支队党委会。由苗丕一、平措旺阶、陈竞波、刀登、曾却扎组成。苗丕一为书记,平措旺阶、陈竞波为副书记。党委成立后,开过几次全会,研究和布置了全面工作,做了明确分工,分头负责进行。
调查金沙江西岸各方面情况,了解九代本的兵力部署及其内部情况、作战特点等。对江西岸的藏军官兵及群众,利用各种关系与机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了政治宣传工作。研究了渡江作战方案及所必需的各项准备工作,如选择了渡江地点,制造了渡江的木船和牛皮船(8月6日即派一营一连去江边控制江东岸牛古渡与竹巴笼两渡口,掩护造船),并准备了少量橡皮舟,进行了渡江作战的训练。还整顿和加强了兵站工作,调整了运费,以便动员更多的运输力,争取早日储备作战和过冬所必需的粮食和物资。
对部队特别强调坚决执行政策,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入藏守则》。还制定了财经纪律,规定除团供给处通过县政府可以购买少量必需的、而又能买到的物资外,其他任何个人不准买东西,以保持当地物价的稳定,不影响群众生活。要求部队为群众做好事,修桥补路,帮助搞生产。与县政府工作人员及当地群众组织了几次大会联欢,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增强民族团结。吸收部分藏族青年参军,增加了部队的新鲜血夜,他们都说藏汉两种话,初步解决了翻译问题。同时在干部战士中提倡学会少量藏话日常用语。并抽空开荒种菜、养猪等。
由于当时巴塘县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县政府、东藏民青组织.一大批知识青年和群众大力进行支前工作,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使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得以比较顺利进行。
一五七团主力从9月13日起由康定分批出发,9月29日全部到达巴塘。9月30日,战役前的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待命行动。
(三)
依照军的命令,10月7日各部皆进入渡江位置。由冉宪生、柴洪泉同志带领的一五七团一、二营于侧翼暗渡金沙江、担任迂回于芒康县城以北以西地区的任务,由一五七团三营正面从竹巴笼渡江,沿空子顶、莽岭、古树向芒康县城前进(师指挥所随三营行动),警卫连从牛古渡渡江,向该县城前进。10月8日各路部队皆渡江成功,急行军前进。部队虽很疲劳,但士气旺盛,进展顺利,于13日抵达芒康县城。由于我军胜利前进和政治工作的威力,对藏军不无影响。在部队抵达芒康县城的前两天,即10月11日,藏军九代本格桑旺堆先生即来到师指联络,表示愿率部起义。接着进行了谈判,顺利达成了协议,对抗行动亦随即停止。南路部队欢迎九代本部队的爱国起义行动,九代本部队欢迎解放军进驻芒康县城及其周围地区,互以友军相待。与此同时,格桑旺堆先生向党中央、毛主席致电,表示率部爱国起义,党中央、毛主席复电予以表彰和慰勉。
至此,南路部队第一步作战行动计划已胜利结束。军即派部队进击邦达、八宿方向,配合北路部队对昌都形成全面包围。冉宪生、柴洪泉同志带一、二营分成两个梯队于15日出发,先头部队二连于13日出发抢占澜沧江扎西大尚木桥--过澜沧江时,东西各翻越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大山(从康定出发共翻越10余座4500多米高的山),10月19日部队进至左贡、田妥、邦达一带,10月21日战役胜利结束,昌都地区全部解放。
(四)
部队在江东几个月的实际行动,对江西岸的群众有很大影响,好的名声广为流传。各路部队经过沿途村庄时,不少群众出来相迎,有的当向导,有的卖柴草支援军队,有的竖起大拇指笑着说:&ldo;金珠玛米亚姆&rdo;。还有不少部队未曾经过的村庄的群众,纷纷来到县城观看解放军。各地头人、各大寺庙负责人先后聚会在县城住地,表示欢迎解放军,愿意担负支援任务。12月20日,一五七团部队、格桑旺堆先生为首的爱国起义的九代本官兵及其家属、各地头人、各大寺庙负责人,还有原芒康宗本及其随员等,举行了欢庆大会,充分体现了汉藏等各民族的大团结。部队代表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对九代本爱国起义行动的表彰,对昌都地区人民的慰间,各方代表在讲话中都表示拥护党中央、毛主席,拥护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支援解放军,欢庆昌都地区的解放,预祝早日解放全西藏。在会合中民族团结的气氛很浓,心情都很愉快,藏汉族青年共同跳起巴塘弦子和演出其它文艺节目,夜深欢兴方散,充分体现了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融洽与和睦,也表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新型关系。